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苏轼最神奇的千古奇诗 苏轼最神奇的千古奇诗 普通人只能读出三句 能读出四句才是高手

导语:苏轼最惊艳的古诗,普通人只能读三句,能读四句的才是大师。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家快来看看吧!苏轼最神奇的千古奇诗,普通人只能读出三句,能读出四句才是高手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从来都不缺,而能以失意困顿为契机写下大量名垂千古的旷达之作,却唯有东坡一人。东坡生性豪放,敢说敢言,常常将对朝廷的不满与对权贵的不屑瓢泼于字里行间,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正如他总结自己的一生:"问汝平

苏轼最惊艳的古诗,普通人只能读三句,能读四句的才是大师。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家快来看看吧!

苏轼最神奇的千古奇诗,普通人只能读出三句,能读出四句才是高手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从来都不缺,而能以失意困顿为契机写下大量名垂千古的旷达之作,却唯有东坡一人。东坡生性豪放,敢说敢言,常常将对朝廷的不满与对权贵的不屑瓢泼于字里行间,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正如他总结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此三州是他被贬去的三个地方。 苏轼本就喜爱舞弄笔墨,而被贬之后的闲散生活更给了他充裕的时间去施展才华,于是他所到之处,皆弥漫着醉人的诗意。也许是寻常的写法枯燥了,苏轼有时候偏偏喜欢一些新奇的玩法,尤其是打油、回文、叠字等类型的奇诗最合他的口味。或许"诗神"的称号意犹如此,那就是出神入化,能将文字轻松玩转于笔尖。 苏轼曾写过不少极具创新精神的奇诗,各具风味,各有千秋,但最神奇的还要属这一首《庐山烟雨》,短短28个字,却完美体现了诗神的创作水准,正如欧阳修评价的那样:"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而这首诗足以独步天下。 《庐山烟雨》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可以看出,这首诗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完全相同,这就是它的奇处所在。而小解之所以讲有的人只能读出三句,是指只能读懂三句,而高手则可以缜密区分出四句,因为这两句一样的诗句所蕴含的意义,的确有着千差万别。 那么这首诗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呢?"庐山烟雨浙江潮"其实是两个景点,一是庐山那美丽而神秘朦胧的烟雨,一是浙江钱塘江那壮观的潮汐。苏轼说:庐山烟雨浙江潮,如果不去将会抱憾终生;而终于去过之后才发现,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简单的七个字,实际上包含两层哲理,接下来我们依次解析。第一层哲理,看清内心所向,不被冲动和妄念带着走。苏轼对两个景点慕名已久,甚至是魂牵梦萦,心中始终放不下执念,发誓定要去一次才不枉此生,可当他看过之后才觉得景色也不过如此。它到底是旷世稀有还是平淡无奇,取决于自己主观意识的驱动,苏轼掉进了自己建构的幻想中跳不出来,不就等同于被现象所迷惑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吗? 苏轼第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是痴念是妄念,而后一句则是看清真相后的淡雅与冷静。现代的庐山与钱塘江或许好看,但宋朝时却不一定,所以苏轼可能是被诱人的旅游广告语给骗了,实际上景色并没那么秀丽。这一层境界所反映出来的苏轼观,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所干扰,极具禅理和哲学趣味。 第二层哲理,可以用一句苏轼的词来概括,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以"庐山烟雨浙江潮"来隐喻功名利禄。少年时,他意气风发、壮志满满,企望进入仕途建立一番浩浩荡荡的功业;只可惜在官场摸打滚打数十载之后,苏轼才看清了朝廷的无能,官场的黑暗,权贵的苟且。 最后,看透一切的苏轼不再执着于此,反而只觉得当初立下的宏大誓言,也只不过是年轻的代价罢了。这首诗的灵魂与苏轼已然融合到了一起,因为只有苏轼才可以完美诠释它,也只有苏轼才能担当得起这份豁达。假如这首诗出自其他诗人之手,我们很可能会给予讽刺与疑惑,但苏轼的人生经历却不必接受怀疑,读者会自然而然地与之对应,连成烟雨婆娑的一片。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康熙玄烨最爱的人是谁 康熙玄烨最爱的人是谁 玄烨最爱的人是谁下一篇:最早的超新星爆发记录是在中国的哪个朝代 最早的超新星爆发记录是在中国的哪个朝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