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100多年前 100多年前 颐和园中1000公斤铜窗不翼而飞 如今重新回归祖国

导语:100多年前,颐和园里有1000公斤重的铜窗消失了。现在,回到祖国后,边肖为大家收集并出版了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地看一看它们。颐和园佛香阁西侧五方阁建筑群中央坐落着着名的铜殿——宝云阁,始建于乾隆二十年,是清代皇家园林中仅存的一座铜铸建筑,原为清代帝后诵经拜佛的场所。 铜亭四面各显3间,进深4.5米,通高7.55米,面积186.68平方米,重207吨。重檐歇山式屋顶上有佛塔形宝顶,北侧上层悬挂

100多年前,颐和园里有1000公斤重的铜窗消失了。现在,回到祖国后,边肖为大家收集并出版了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地看一看它们。

颐和园佛香阁西侧五方阁建筑群中央坐落着着名的铜殿——宝云阁,始建于乾隆二十年,是清代皇家园林中仅存的一座铜铸建筑,原为清代帝后诵经拜佛的场所。 铜亭四面各显3间,进深4.5米,通高7.55米,面积186.68平方米,重207吨。重檐歇山式屋顶上有佛塔形宝顶,北侧上层悬挂「 ”宝云阁”铜匾。四面装修菱花窗、门,四角各有1个铜铃。建筑式样、比例均仿木结构,梁、柱、枋、椽、瓦、斗拱等构件均采用铜铸,是中国古代失蜡熔模技术在建筑上的完美呈现。 其铸造工艺复杂,需经过造芯、制模、造型、出蜡、焙烧、浇注、锉凿、打磨、抛光等多道工序,各构件分体铸造、紧密连接,体现了设计结构的精巧和严谨。 殿内坎墙壁上镌刻了当时监工大臣和所有工匠的名字,有铸匠、凿匠、铿匠、拨蜡匠、旋匠、木匠等,纪年乾隆二十年,是非常珍贵的史料。 该铜殿是中国目前尚存工艺中最精巧、体量巨大的青铜铸品之一,其绝妙的铸造工艺,在中国悠久的青铜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宝云阁铜川神秘失踪,至今仍是一个谜 1871年约翰▪汤姆森所拍的宝云阁照片 100多年前,戒备森严的颐和园宝云阁内,10扇精致铜窗忽然不翼而飞。这些铜窗美扇窗户都重约百公斤,10扇加在一起就是1000公斤,如此量大体重的东西,怎么就突然不见了呢? 让我们一起回到100多年前。咸丰十年「 ”英法联军”火焚清漪园,宝云阁因其铜铸的材质幸免于难。阁内除铜供桌外,原摆放的佛像、祈拜用具等珍贵文物大部分被掠夺和毁坏。 1908年10月21日,光绪帝在瀛台含恨而死。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撒手归西。在这段时间,北京城的治安十分混乱,在此背景下,颐和园发生了这一桩离奇的铜窗失窃案。 据记载,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一天负责管理颐和园的太监在例行巡逻检查时,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完完整整的宝云阁忽然缺少了4扇大号铜窗户和6扇小号铜窗户。在这兵荒马乱、人人自危的乱世年月,他们采取「 ”找”、「 ”拖”的方法,封锁消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清王朝于1911年的灭亡,这件事真正成了颐和园的一桩悬而未决的百年奇案。 历经浩劫的沧桑岁月 民国时期缺失了铜窗的宝云阁 之后,宝云阁经历了八国联军和日本侵略军的抢掠,抗日战争胜利时,宝云阁仅存铜殿架和一个日本投降时从天津运回的铜供桌。 民国时期,宝云阁铜铜窗因浮安、体量较轻、易于搬动丢失了许多。1940年1月13日,管理颐和园事务所发现宝云阁东边铜窗扇芯丢失一份计内外两页,呈报北京特别市公署后将宝云阁所有现存铜窗39页全行拆下存放库中。因为没有了铜窗,看起来像座亭子,因此被人们俗称为「 ”铜亭”。 颠沛流离的海外漂泊 1910年,INDOCHINE银行行长亨利尔特先生在上海拍卖中买走了这些窗扇; 1911年,道路交通大臣申格先生打算从亨利尔特手中买下这些窗扇归还颐和园。尼科尔斯先生在1911年3月24日信中向亨利尔特询问窗扇价钱,以通知申格先生; 1922年,亨利尔特决定把窗扇带回法国,法国大使利皮斯尔先生为亨利尔特做全权办理,并在1912年8月12日信中,他详述了这十扇窗扇出境经过和关于中国海关要他办理手续的细节。 曲折漫长的归家之路 1983年冬季的一天,颐和园管理处办公室接到法国驻中国大使馆的一个电话,声称大使夫人想去颐和园亲自看一看缺少窗户的铜建筑。大使夫人带着她亲自测量的一些数据离开颐和园后,没过多久就飞回法国了,并把这些数据告诉了她的那位保存铜窗而不曾露面的朋友。使人兴奋异常的是无论是4扇大号铜窗的规格,还是那6扇小号铜窗的式样,和大使夫人提供的数据完全相吻合。 鲍威廉来园比对颐和园宝云阁铜窗 巴黎的那位收藏家通过中间人从法国传来一个消息,说她的这10扇铜窗,是花了很多钱收购来的,希 望中国有关部门,能出资把这些古董买回去。 1992年,美国一家经营国际展览公司的美国人鲍威廉闻知此事,去法国找到收藏铜窗的巴黎巴雷尔画廊古玩店主人雅克·巴雷尔夫人,她出具了三件证明:,证实所收藏铜窗为颐和园之物。 1993年10月15日归还铜窗安置于宝云阁 1993年,鲍威廉先生游说到了一位「 ”贤主”,他就是美国公民格林伯格先生。他是美国一家国际集团的董事长、中美协会和中美关系委员会的理事。当格林伯格先生得知消息后,立即拍板定夺,决定以美国国际集团的名义出资收购这10扇铜窗,然后无偿地捐赠给中国政府。最后,美国人出资51.5万美元,将法国巴黎的那个古董商行收购的这些「 ”东洋货”收购,于1993年7月2日,在巴黎巴雷尔画廊,正式将这10扇铜窗交给中国驻法国使馆文化参赞张文民先生,并决定立即用专机将这些宝贝运往北京。 1993年7月的一天,飞机从巴黎机场起飞,乾隆皇帝的这些宝物,在万米以上的高空,经过长时间的飞行之后,完全顺利地在北京首都机场降落。稀世国宝终于「 ”完璧归赵”。 铜窗捐赠仪式及当时的报道 同年12月3日,铜窗安装竣工仪式在颐和园举行。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美国国际集团董事长格林伯格、北京市市长李其炎、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等嘉宾出席了仪式。 1993年归还颐和园铜窗,共计十扇,有铜窗芯二十一页,铜窗制作精致,窗框周边浅浮雕龙纹,尺寸不一,大的4扇,长143厘米,宽45厘米,小的6扇,长143厘米,宽29厘米;窗芯雕琢精细的菱花格图案,长106厘米,宽20厘米。 1995年归还的一页铜窗芯,尺寸长104.8厘米, 宽35.5厘米。这些铜窗及铜窗芯连同颐和园库存的三十九页铜窗芯,共计五十九页,之后,颐和园又复制了十一页,将它们安装于原来的位置,恢复了这座精美铜质建筑的完整形象,再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之中的稀世珍品。1995年,法国退休文物鉴定专家米歇尔·伯尔德来捐赠了一扇铜窗芯。 颐和园宝云阁铜窗在近百年中流失、流转、回归的曲折历程,生动体现了国家兴衰和国宝命运的紧密联系,堪称是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蓬勃发展和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也激励着颐和园的文物保护工作者满怀信心,牢记使命,锐意前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溥仪吸龙涎 溥仪吸龙涎 揭秘末代皇帝溥仪为什么性无能 天涯下一篇:宋朝史上的宦官们为何都怕宰相怕得要命呢 宋朝史上的宦官们为何都怕宰相怕得要命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