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三国谋略:刘表若听此人之计 三国谋略:刘表若听此人之计 天下可能就是他的了

导语:三国攻略:刘表如果听了这个人的计划,天下可能就是他的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上回说到袁绍和公孙瓒的磐河界桥之战,此战之后袁绍占据了冀州,逐渐兵强马壮,名将有颜良、文丑,谋臣有逢纪、田丰、沮授、许攸,在当时已经是一等一势力了。磐河之战是三国时期首次诸侯争夺地盘的战斗,在此战之后,第2场诸侯混战又随即上演了,并且多少也是由于磐河之战引起的。 袁术是袁绍同父异母的兄弟,两兄

三国攻略:刘表如果听了这个人的计划,天下可能就是他的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上回说到袁绍和公孙瓒的磐河界桥之战,此战之后袁绍占据了冀州,逐渐兵强马壮,名将有颜良、文丑,谋臣有逢纪、田丰、沮授、许攸,在当时已经是一等一势力了。磐河之战是三国时期首次诸侯争夺地盘的战斗,在此战之后,第2场诸侯混战又随即上演了,并且多少也是由于磐河之战引起的。 袁术是袁绍同父异母的兄弟,两兄弟原本感情不错,18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袁绍是盟主,让袁术负责诸侯的粮草供应,袁术断了孙坚的粮草,导致讨董失败,袁绍什么话都没说,可见对于袁术还是非常器重的。这两兄弟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把控了天下最强的18个军阀。 但袁绍得了冀州之后,可能有些忘乎所以了,亲兄弟袁术向他求马千匹,当时袁绍坐稳冀州,麾下起码五六万人,军马千匹这点要求的确不过分,但袁绍不肯给,书上写道,「 ”术怒,自此兄弟不睦”。袁术向刘表借粮20万,刘表也拒绝了,袁术思欲泄愤,就写信给孙坚,信上是这么写的,很有意思,可以一看。 前者刘表截路 ,乃吾兄本初之谋也 。今本初又与表私议,欲袭江东。公可速兴兵伐刘表,吾为公取本初,二仇可报。公取荆州,吾取冀州,切勿误也! 这封信有3层意思:其一,孙坚讨董回家被刘表截杀,那是咱兄弟袁绍指使的;其二,袁绍和刘表打算一起偷袭孙坚;其三,我伐袁绍,你讨刘表,我得冀州,你取荆州。袁术还写道「 ”吾为公”讨伐袁绍,也就是我替你讨伐袁绍,明明自己要报仇,反而说是帮了孙坚的忙。 孙坚得到书信反应也很有意思,程普说,「 ”袁术多诈,未可准信”,这其中也有好几层意思。其一,袁绍和刘表要偷袭江东,未必是真的;其二,袁术「 ”为孙坚”讨伐袁绍,未必是真的;其三,孙坚取荆州,袁术取冀州,这未必是真的,说不定袁术「 ”黄雀在后”。听了这句话,孙坚的回答也是很有心机。 孙坚说,「 ”吾自欲报仇,岂望袁术之助乎”。换言之,我攻击刘表只是为了报仇,和袁术没关系。既如此,那么何必等袁术这封书信,早干嘛去了?其实孙坚自从在讨董的过程中捡到玉玺,内心的野心已经滋长了,现在袁术挡住袁绍南下,有机会扩大地盘,为啥不干? 当然,孙坚不能公然打着「 ”兼并诸侯”的旗号,说就是看上了刘表的荆州,即便是曹操,也是打着汉献帝的旗号讨伐诸侯。因此,孙坚认为,报仇是最好的借口,一切的计谋、手段,都以报仇的名义,这样可以掩盖自己的野心。孙坚的弟弟孙静劝他说,「 ”江东方稍宁,以一小恨而起重兵,非所宜也”,你考虑考虑。 孙坚说,「 ”吾将纵横天下,有仇岂可不报”,「 ”纵横天下”在前,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报仇”只是托词,这和曹操报父仇而讨伐陶谦,刘备为关羽报仇而讨伐孙吴,其实有「 ”异曲同工之妙”。孙坚与刘表的樊城、襄阳之战,是三国史上继袁绍、公孙瓒的磐河界桥之战后,第2场诸侯相互兼并的战争。 总的来说,樊城、襄阳之战刘表是占优的,首先兵力占优,其次地利占优,第三,谋士占优,孙坚自身素质超过刘表,武将超过刘表的部下,其他都是劣势。然而,即便凭借并不占优的兵力,孙坚依靠自己和部下的武勇,还是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从一开战,,刘表谋士的优势,就开始发挥出来了。 一般都认为刘表手下无人,独当一面的武将可能真都没有,但谋士还真有个比较能耐的,那就是蒯良,蒯良出了好几个主意,每个主意都发挥了作用。首先,蒯良献计,派黄祖领兵,将孙坚军堵在南岸,过不了江,孙坚也就没辙了。原本这是好办法,但黄祖太蠢,看到孙坚要靠岸,就乱箭齐射,如此十来次之多。 最后,黄祖箭射完了,孙坚故意傍岸十多次,3天得了十几万之箭,乘着顺风,一股脑射回去,黄祖守不住岸,败退而回,孙坚大破黄祖营寨。可见草船借箭,真不是诸葛亮的发明,而是孙坚的专利,黄祖连射3天,不知道用火箭,其智商堪忧,结果就丢了樊城。 此时蒯良出了第2个计策,现在将士新败,没有士气,「 ”只可深沟高垒,以避其锋”,此外,派人去找袁绍,让袁绍来解围。蒯良显然不知道,袁术会挡住袁绍的南下的路,当时孙坚打的旗号是报仇,可没说刘表与袁术的恩怨,以及袁术对袁绍的痛恨,蒯良也不是神仙,不知道也正常。 刘表耳根子软,受不住小舅子蔡瑁的怂恿,硬是又打了一个大败仗之后,才听从了蒯良的话,躲进了襄阳城,多折了不少的兵士。此时,蒯良拿出了第3个计策,蒯良对刘表说,「 ”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当应在孙坚”。看三国的都知道,但凡能够看天象的,基本上都大军师级别的,可见蒯良不同凡响。 蒯良对前去袁绍救助的吕公说,给你军马500,多带一些善于射箭的,孙坚肯定带兵来追,你先跑到山上埋伏,如果追兵到了,不能马上跑掉,要把追兵引诱到伏击圈,然后「 ”矢石俱发”,如果取胜,放出信号,襄阳城会接应,里外夹攻。如果没有追兵,那就直接去找袁绍,也别放信号了。 就在这次伏击战中,孙坚「 ”只引三十余骑赶来”,孙坚马快,被引到了伏击圈,一时「 ”石子乱下,乱箭齐发”,孙坚「 ”脑浆迸流,人马皆死”,当时只有37岁。吕公放出信号,襄阳城早就集结了兵马,于是两相夹击,孙坚军被迫后撤,孙坚的尸体,也被「 ”刘表军士扛抬入城去了”。 孙坚这么一个牛掰的人物,就被蒯良给这么「 ”算死”了,可见蒯良的能耐,但如果认为蒯良的谋略只有这么点的话,那还是小看了蒯良,事实上,蒯良最狠、最毒的一招在后面。话说,孙策接了老爸孙坚的位置,派刘表的老相识桓阶来求取孙坚的尸首,刘表是厚道人,要拿孙坚换回黄祖,「 ”两家各罢兵,再休侵犯”。 此时蒯良大喝一声,不可,「 ”吾有一言,令江东诸军片甲不回”。蒯良说,孙坚已死,孙策尚幼,现在正是趁他病要他命的大好良机,应该「 ”火速进兵”,江东可以一股荡平,「 ”若还尸罢兵,容其养成气力,荆州之患也” ,并说,舍弃一个无勇无谋的黄祖,换取整个江东「 ”有何不可!” 假设当时刘表听从了蒯良的话,那么孙家势力肯定也就不存在了,刘表将占据荆州、扬州,势力可以远达交州,北上可以威胁豫州、徐州,西进是益州,从地盘上来讲,刘表将是当时的最大的割据势力。何况当时除了冀州袁绍成型之外,诸如刘备、曹操都未成气候,以刘表汉室宗亲的身份,一统天下,大汉再度中兴的可能性是相当高的。 当然,刘表没有那个气魄,连曹操也说刘表,坐拥荆襄九郡,拥有十余万雄兵,但却不思进取,是「 ”自守之贼”,可惜了蒯良的这番谋略。当然,蒯良出谋献策也是不够细腻,其实这个计谋还可以再完满一点。比如,与孙策约定在某处领取孙坚的尸首,两家协约「 ”再不相犯”。 但事实上,却在当地埋伏大兵,如果孙策来了,一拥而上将其擒杀,如果孙策不来,就说孙策不领父亲的尸体,是为不孝,攻打汉室宗亲,妄图割据,是为不忠,不吝惜士卒生命,不与刘表盟约,视为不仁、不义。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刘表当举起义旗讨伐江东,这样一来刘表就师出有名了。可惜了蒯良这位一出场就可以看天象的谋士、军师,也可惜了刘表和大汉江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明清十大奇案之麻城案:两个完全相反版本 明清十大奇案之麻城案:两个完全相反版本下一篇:甘肃传统文化有哪些丰富多采的中华传统文化 甘肃传统文化有哪些丰富多采的中华传统文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