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浅谈火药的出现以及早期的几种火药武器 浅谈火药的出现以及早期的几种火药武器

导语:论火药及几种早期火药武器的出现。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文/搜史官 众所周知,火药并不是天然产物,而是通过对某些自然物的筛选,经加工、配制形成的人工合成物。它的出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与颇具神秘色彩的道家丹鼎之术密切相关,与军事活动并无太大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争的需要,它特殊的物理性能引起了古代军事人员或军事家的关注,不知经过多少次的调配、试用,丹鼎药物终于变成了兵

论火药及几种早期火药武器的出现。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文/搜史官 众所周知,火药并不是天然产物,而是通过对某些自然物的筛选,经加工、配制形成的人工合成物。它的出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与颇具神秘色彩的道家丹鼎之术密切相关,与军事活动并无太大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争的需要,它特殊的物理性能引起了古代军事人员或军事家的关注,不知经过多少次的调配、试用,丹鼎药物终于变成了兵家利器。伴随着金戈铁马的搏击,火药与其蘖生的火药武器逐渐在军事领域中扎根、成长以至枝繁叶茂。 一、古代方术与火药 16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神仙道教日渐兴盛,社会上层人物中流行一种服食金丹神药便能长生不死的思想。为达到这一目的,许多人都积极从事取得仙药的烧炼之术。 这类仙药既包括相当数量的中草药药剂,同时也有很多品种是用矿物质合成的。这些药物中的一部分方剂,对于人们解除疾病痛苦、增强体质甚至延年益寿都有一定功效,但却很难说哪个方剂是使人不死的神药,更难找到实际成功的范例。 我国古代的神仙道教兴盛 一些有志之士不甘于此,往往独辟蹊径试炼各种新的药剂。东晋着名道士葛洪就是这派人物的代表。他皓首穷经,对道教义理和金丹仙药、黄白之术等进行了广泛的搜罗和研究。青山碧水之滨,岩穴密室之内,是他研制各类仙药的主要场所。这些活动和追求都保存在他的主要着作《抱朴子》之中。 后世道教对葛洪十分推崇,认为他烧炼有道,早已羽化成仙,故俗有葛仙翁一称。从一般观念来看,很难想象这样一位似神或仙的大方士会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有什么关系。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在对火药史的进一步探讨中,现今学人竟不得不叩敲这位仙翁的家门了。 原来,研究者在《抱朴子·内篇》中发现一个仙药药方。该方说:武都山所产雄黄纯而没杂质,其中有一种颜色赤如鸡冠,光明晔晔,可以作为仙药使用,将它与硝石、玄胴肠、松脂三物放在一起烧炼,制出的是一种引之如布、色白如冰的仙药。 火药史的探索者们注意到,这种仙药的合成物与火药的成分非常近似。 由于葛洪的药方并没有列出硝石、松脂、玄胴肠和雄黄四者的比例,对加温也没有限制,因此创造这个药方和使用这个药方的人,都有可能把硝多放些或以急火加温。这样,在烧炼仙药失败的同时,人们就能够见到会爆炸的仙药——火药。 仙药的合成物与火药的成分非常近似 大约与葛洪同时或稍晚,一些道士又进行了类似的仙药炼制。晋郑思远《真元妙道要略》记述:用硫磺、硝石、雄黄拌和蜂蜜烧炼时,它们的混合物会突然爆发出火焰,不仅会将躲避不及的制药者的手、面部烧坏,还会导致整座屋舍化为灰烬。 从郑氏记载的这个药方的成分看,其实质与古代黑色火药的成分已相差无几。 硫磺、硝石是古代制造火药最主要的成分。雄黄也是古火药中常常加入的药,北宋《武经总要》记载的火药配方中就有这种东西。蜂蜜最初虽然不是助燃物,但在其焦灼后则含有一定量的炭气,能代替木炭起二氧化碳的功能。 由此看来,《真元妙道要略》中的这个药方,实际上就是个火药方。道书《仙苑编珠》称郑思远是三国时期的人;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则说他是葛玄的弟子,东晋永昌元年入括苍山。从后一时间概念看,说道士在晋代研制仙药时已发现了火药,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 随着古人对火药认识的逐步深入,道家烧炼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国古代黑色火药的合成成分最终主要固定在硫磺、木炭和硝石三种物质上。 道家烧炼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国古代黑色火药的成分逐渐固定下来 二、唐宋火药蒺藜弹 随着火药制作工艺的进步,中国古代工匠便开始了火药兵器的制造,并很快装备于军队。从现在所掌握的资料看,最早的火器是抛石机发射的一种火药陶弹。 抛石机是一种远射兵器,春秋战国时期即在古战场上使用,早期可能是利用弹力投抛石弹,后来则采用杠杆原理抛石,而其中能够发射火药弹的抛石机则被称为火炮。就目前所见实物分析,这种火炮投抛的多是火药陶弹,现介绍四种。 第一种名「 ”唐青黄釉陶火蒺藜”,是现知最早的火药陶弹实物,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品。这件陶弹弹体中空,腹部圆凸,可通过小口置入多量火药,小口可安置引火线。 第二种也是半施釉火药陶弹,但与第一种相比较,其外形特征开始出现一些明显变化。其刺体粗大,长度至少是上述唐弹刺体的两倍以上。但是,它半施青釉、最底层蒺刺根没有达及弹底的特点,仍与唐弹相类。因此,它应是唐弹的进一步发展类型,估计很可能是北宋初期军事活动的遗物。 唐青黄釉陶火蒺藜 第三种名「 ”辽陶蒺藜弹罐”,也是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品。刺形比唐弹大,但比北宋釉弹小,显得较为尖锐。最底一层刺根,已与该弹底平面相接。出现时间应比第二种陶弹晚。 第四种名「 ”宋陶火蒺藜”,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品,也是夹沙 红陶制成,但表面显得比红陶蒺藜弹细腻平光。器表植满蒺藜刺,但排列不甚规整,大致可分成4层。 这四种抛石机发掷的火药陶弹是现今所见最早的火药武器实物,是研究中国古代火器史的珍贵资料。更使人关注的是,这四种火药陶弹从器体形态、施釉情况、刺的外形和分布上恰恰构成一个从早期至晚期、由简到繁、越来越蒺藜化的演变系列,而溯其祖型,很可能导源于隋唐及此以前的半施釉陶罐。 这种东西在南北朝时应用非常普遍。据研究,此时的水战广泛使用一种叫做「 ”拍”的抛石机,这种「 ”拍”除施放石弹外,还发射燃烧物攻击敌船。《陈书·侯瑱传》称其为「 ”施拍纵火”,《南史·王琳传》则说投掷的是一种「 ”火燧”。 宋陶火蒺藜 这就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抛石机盛放被掷投物的弹窝,都是软质织物或软皮制成,直接放置火燧就会燃烧或被烤焦,造成抛弹过程的中断,无法打击敌人。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必须将火燧放置在一种容器内,以隔阻其烧及弹窝;同时从抛火烧敌的直接目的看,又要求这种容器在发掷到敌方后不再阻止火燧烧燃敌物。显然只有易造而又易碎的陶罐,才能适合这种相互矛盾的要求。火燧置于陶罐中,阻绝了火对弹窝的破坏;而将其掷到敌方后,在抛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加上其本身的薄脆特征,自然会碎裂无疑,这样原置于其内的火燧自可任意烧燃了。 大约是在唐代,这种抛石机开始用陶罐装填火药。陶罐的燃烧速度、性能要比火燧强得多,军队作战时往往用它攻城。 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唐代火药陶弹当属此类。不过,它与装填火药的陶罐相比,在外观形态上有较大区别,器外壁上植有蒺刺。它的出现预示着陶弹的开始和从燃烧弹向火药爆炸弹的过渡。 大约是在唐代,这种抛石机开始用陶罐装填火药 一般说,当陶弹作为燃烧性火器使用时,其器壁越薄越好,抛出后一着地面或落在建筑物上即能摔得粉碎,有利于内置火种的散布与燃烧。但当其性能变为爆炸性火器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又薄又碎的陶片很难重创敌方人员。因此军器工匠们便在陶罐表面加上蒺藜刺,并且使其逐渐变大变粗。它改变了罐壁某些局部的厚度,至少增加几倍以上,并打破了原来罐壁承受压力均等的状况,使罐体形成以多个蒺刺为中心的承压力小区。 这样,起爆后的陶弹就不再是一堆小碎片,而是一块块以蒺刺为主体的大弹片,大大提高了陶弹的杀伤能力,并兼具燃烧和杀伤两种功能。唐末和两宋盛行一时的火药蒺藜弹的全部奥秘可能就在此中。 抛石机 三、管形火器的先声 丝绸之路是一条充满神秘色彩的古道,它横穿我国西北地区,是古代世界东、西文化与文明交通的最重要的桥梁。敦煌则是这条古道上的一颗极为璀璨的明珠,引人注目的不仅是它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更包括它那使人赞叹叫绝的石窟艺术和价值连城的古文献宝藏。 为了研究、了解这些珍贵的发现,20世纪出现了一门显学——敦煌学。过去,由于学科的局限,火器史研究者极少涉足这一领域。不过,近年来的某些有关探索着实令人瞠目。 近年,澳大利亚学者克莱颂·布雷特,在法国巴黎基迈博物馆发现一张我国敦煌出土的绢本着色佛画。画面表现的是佛祖释迦牟尼降服群魔的故事:释迦的图像最大,居于整幅画的中心,其结跏趺坐在一块有围栏的石头上,座下是一座山峰,两旁侍立女菩萨和护法天王,无数魔鬼麇聚在四周,个个龇牙咧嘴,面目狰狞,气势汹汹地向释迦袭来,其中有些魔头已经溃退,正狼狈翻滚而回。画面两侧,各画六尊立佛,表现的是佛陀十二姿相。 下部绘的是神珠宝、马宝、主兵宝、金轮宝、玉女宝、白象宝和王藏宝。整幅画线条流畅,用笔恰当,极为生动传神。根据绘画的特点和风格,可以断定这幅画是五代至北宋的作品,约绘于公元10世纪中叶以后。布雷特惊奇地发现,就在画面右侧上方向释迦袭来的魔众中,有一个头顶生有3条毒蛇头的恶魔,赤身裸体,只在胯下束一犊鼻痴,它的双手竟持着一件形态与后世手持火铳颇为相似的喷火兵器。 敦煌壁画中的火枪 该器前部为一长条形筒状物。筒口长度约占筒身1/4,形状外展;中腹约占2/4,微微隆起;尾端约占1/4,两侧旁展呈梯形。筒身有多道圆箍。筒后部安着一根细长柄。蛇头魔双腿分开,一手把住筒后端,一手握着细柄尾。筒前口喷出一长串条形烈火,整器与火焰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无须讳言,敦煌这幅古画的存在与发现,为探讨我国古代管形火药武器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形象材料。在过去的研究探讨中,学者依据的只是南宋或有关南宋、金、元之际的文献记载,缺少实际物像资料,这幅释迦降魔画则补充了这一缺环并把它向前推移了100多年。 布雷特认为,蛇头魔手中所持火器显然是一支火枪。英国着名中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博士,在给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洪廷彦先生的信中,肯定了布雷特的这一发现,也认为其不容置疑是一支火枪,火焰正从枪管水平方向射出,好像受到低硝成分的火药助推一样。 原圣彼得堡亚洲博物馆藏有一部阿拉伯文抄本古兵书,作者系阿拉伯人。该书为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作品,书中有一幅阿拉伯人使用管状火药武器的图画,这种管状火器的中文译名叫「 ”马达法”。该器的外观形态与敦煌降魔画中的火器非常相似,皆是前为筒状后作细柄。二者的区别是:马达法没有发射,故前口有圆球;降魔画火器已经施放,所以前口射出的是火焰。 我国元代的管形金属火筒的外观形态,与降魔画火器的前部筒形器也极其相似,都是展口、微凸腹、尾呈梯形。使人惊异的是,在我国古代的一些宗教着作中,确实存在着神魔手持火枪的明文记载。 如《法海遗珠》说,天蓬真像为四头八臂,每只手臂都拿着一件兵器,其中一手所持即是「 ”火枪”。这位天蓬在《西游记》中因调戏仙女,被贬逐人间取经,就是赫赫有名的猪八戒。显然,在当时宗教意识中,神魔之类的人物与火枪确有某种联系。以此理解敦煌降魔画中的火器,称其为火枪并不为过。 当然,说它是像南宋陈规火枪,还是像寿春突火枪,因其已经发射,弹体无从寻找,我们这里就不需理论了。但至少可以说,从外部造型看它是中国古代管形火药武器的前身。至于它为什么出现在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地区,那就是一个更加引人入胜的谜了。 宋朝时期已经有先进的火器 更多精彩请点击「 ”关注”,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敬请留言,必定认真回复! 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岳阳楼的历史变迁与文化遗产研究 岳阳楼的历史变迁与文化遗产研究下一篇:不同的香薰有什么功效 不同的香薰有什么功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