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于中美 基辛格访华内幕:这一决定早于中美乒乓外交

导语:现年83岁的丁袁弘回忆起自己的外交生涯时,现在似乎举重若轻。他在讲述自己经历的重大外交事件时,流露出历史沉淀后的淡然从容。他并没有刻意让自己目睹的故事显得波澜壮阔,而是把事件的逻辑抠了出来。 当被问及当时参加这么大的活动会不会感到紧张时,他淡淡地说:“不会,当时我觉得很忙。 丁在外交部一直工作到七十多岁。他说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

现年83岁的丁袁弘回忆起自己的外交生涯时,现在似乎举重若轻。他在讲述自己经历的重大外交事件时,流露出历史沉淀后的淡然从容。他并没有刻意让自己目睹的故事显得波澜壮阔,而是把事件的逻辑抠了出来。

当被问及当时参加这么大的活动会不会感到紧张时,他淡淡地说:“不会,当时我觉得很忙。

丁在外交部一直工作到七十多岁。他说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外交事业。时至今日,他仍在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从最近美国在亚洲的再平衡战略到最近的乌克兰危机,他都写了文章进行分析——他现在仍在用正方纸写作。他给记者看了一篇字迹工整优美,没有任何苍老的文章。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丁·并未重返中苏边界谈判任务,而是出任外交部美国司司长。此后,他全面参与了中美建交的征程,改变了新中国的外交历程。他负责中美秘密谈判,见证了中美建交的历史时刻。

丁元红

我一生都在做外交工作

直到中美正式建交,丁元洪都为此目的暗中工作,连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1952年,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被告知要提前毕业,去外交部工作。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丁把送到了罗马尼亚,他在那里坐火车。罗马尼亚开启了丁外交生涯的大门。

“规定不准谈恋爱,不准单独出门,甚至不能给家人留联系方式。”丁袁弘在谈及此事时,仍不忘补充一句解释:“时势可原。”。

回国后,丁袁弘在外交部苏联东欧司主管罗马尼亚事务。珍宝岛中苏冲突后,丁于1969年成为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成员。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后,丁袁弘从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转到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

“我一开始并没有决定转学。”丁对说道。当时,中国刚刚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就派乔·为团长的代表团来纽约阐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根据毛主席的意见,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讲话。”丁袁弘说,正在参加中苏边界谈判的丁袁弘已被临时抽调去起草演讲稿。

“走之前,周恩来总理接见代表团的时候,说有个作家帮你,就调了我。”1971年11月8日,他前往纽约联合国总部。丁匆匆做了两套中山装,随团赴美。这是他第一次去美国。

当提到周总理对他的演讲稿的赞扬时,丁袁弘甚至感到尴尬。

从联合国返回后,丁·出任美国外交部部长。此后,他一直负责中美之间的秘密谈判。

对于那次经历,丁说,“工作量很大。每天谈判前都要准备材料,估计情况。谈完了还要整理简报,有时候谈完就天亮了,还要继续工作,因为总理第二天就要看简报了。而且,由于他的通报水平很高,周总理还亲自表扬了他。对于那忙碌的一天,他开玩笑说当时没有加班费。

1981年,丁·离开美国,准备去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工作。

到1987年,丁已年近60,即将退休的丁又有了出国从事外交工作的愿望。于是,丁将在驻纽约联合国办事处工作10年,然后在瑞士和比利时担任外交官,最后在欧盟代表中国开展外交工作。66岁回国后,丁去准备亚欧会议。“我直到70岁才退休。”“我这辈子做过外交。”他说。

体验中美建交的过程

从海洋的另一边接收到好的信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不仅与苏联争夺霸权,还陷入越南战争,遏制了美国的巨大能量。当时中苏关系也在恶化,适当缓和对华关系成为美国的新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有一个原则。任何国家想与我们的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都必须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美国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丁说,这是中美相互隔绝22年的原因之一,“也是尼克松直到1972年才访华的原因,这与当时的整个国际形势是分不开的”。丁对说道。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缓和对华关系成为美国的新选择。尼克松于1969年2月正式就任总统。就职前,他在美国堪萨斯城发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演讲,说未来世界上有五个中心,包括美国、苏联、欧洲、日本和中国,但中国仍然是一个潜在的大国。

“当时他意识到,美国完全无视中国,不与中国交往,是不好的。所以,他就任总统后,不断放出想要和我们改善关系的信号。比如他过去从来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只叫红色中国,所以他开始在尼克松的演讲里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丁对说道。

同时,1969年3月,中苏在珍宝岛发生冲突。”3月4日,毛主席通过周总理作了两个指示。第一,他迅速恢复中苏边界谈判,不能让冲突扩大。”丁袁弘后来成为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的成员。毛泽东的另一个指示是让陈毅、许向倩、聂荣臻、叶剑英认真研究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特别是美苏之间的形势。

“而且让四位教练自己学习,不准带任何人,哪怕是秘书。”丁说,报告终于形成了。该报告的核心思想是,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似乎非常紧张,但不存在美苏联手打击中国的情况,因为两国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适当缓和中美关系是有利于中国整体战略的:“这个报告会让主席决定接受美国的信号,向我们表明善意”。

1969年9月10日,中苏恢复边界谈判,缓和了紧张局势。同时,美国和苏联也达成了削减战略核武器的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在中美苏三角中,苏联双方都有谈判,但美国只与苏联有谈判,而不与中国谈判,美国认为对其不利。“美国很焦虑。在与我们改善关系的过程中,它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命令驻波兰大使想办法与中国接触。”丁对说道。

1969年12月,南斯拉夫驻波兰大使馆举办了一场时装表演。“美国大使赶上了我们大使的翻译,说美国有重要信息要传达给中方,希望能见到你的大使。”消息传回到中国后,中国决定恢复与美国的大使级会谈,并举行了第135次会议。“1970年7月20日,美国大使说,美国政府和尼克松总统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希望派代表到北京与你直接会谈。”丁说,这一信息传回中国一个月后,第136次会议同意恢复更明确的联系。

基辛格秘密来到中国

中美关系曲折的历史轨迹

1970年5月1日,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广场,柬埔寨的西哈努克王子出现在毛泽东身边。“当时的口号是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柬埔寨”。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和埃德加·斯诺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丁说,这是中国态度的迂回表达。后来基辛格说,我们没想到中国会采取这么微妙的方式。

1970年10月3日,尼克松对《时代》杂志记者发表演讲,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去中国。如果他不能去,他必须让他的孩子去中国。

“我们很快就会知道这个消息,所以毛主席又一次见到了斯诺。他说欢迎尼克松来。我想和他谈谈,不管能不能做到。他可以以总统或游客的身份来。不管怎样,我想和他谈谈。我只是希望把这个信息还给过去。”丁回忆道。但是斯诺在离开中国后不久就死于重病。这个信息还没有传回美国。

“所以美国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和罗马尼亚总统发出信息,说美国真的很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我们希望派特使来中国与中国进行面对面的会谈”。丁说,中国在当年12月17日给美国的回信是:“如果尼克松总统真的有解决台湾省问题的愿望和办法,我们欢迎他来。后来尼克松回答说,愿意派人来谈台湾省问题,愿意谈双方都担心的问题。”之后双方同意在巴黎建立秘密联系渠道,在相对隐蔽的情况下安排基辛格访华。

“中间有一集。因为基辛格是1971年7月来中国的,已经确认是机密,外交部很少有人知道。1971年4月,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员也提出来中国打球。后来有一种说法是通过乒乓外交打开局面,但事实并非如此。”丁对说道。

丁回忆说,当时外交部和体委认为中美没有外交关系,其他人也不知道基辛格是否要来,所以美国乒乓球队突然来是不合适的,所以婉拒了。

但是美国乒乓球队还是访问了中国。”毛泽东终于决定让他们来了。他可能考虑过,因为基辛格将于7月访华,所以他必须宣布中美关系的一个重大变化。当时在文革,美帝和苏修倒台的情况下,如果中间突然出现中美关系大变化,民众会觉得突然,于是最后决定。作为民间活动,可以有所缓和,让所谓的小球推大球”。

基辛格7月份秘密访华,与中国的谈判进展顺利,也证实了尼克松访华。“消息传出后,震动了整个世界。两国隔绝这么久,不跟美国总统建交就来中国访问,简直不可思议。”丁对说道。

尼克松访华,建立了中美外交关系

孤立22年的大国握手

“尼克松访问后,他发表了《上海公报》,其中大体上写了两国达成了多少共识。周总理说,我们孤立了20多年,肯定有分歧。如果不把这些区别说清楚,只能给关系未来的发展留下祸根。基辛格一开始很不同意,说我们总统来中国不能理直气壮。周总理说,这很好,就是说双方都没有在原则问题上做出让步,在国内很好解释。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改善关系,找到共同点。”丁对说道。

丁袁弘说,中美两国没有立即建交的根本原因在于台湾省问题。

尼克松说,解决美国和台湾省的关系需要一段时间,他承诺在第二个任期内解决。美国虽然口头承诺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但还没有这样做。那只能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美国后来想到一个办法,在《上海公报》中用了这样一句话:美国承认台湾省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相信只有一个中国,美国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我找到了一条迂回的路。”丁对说道。

1974年的水门事件不仅使尼克松下台,也延缓了中美建交的进程。直到卡特就任美国总统,中美关系仍然没有任何进展。

“当时美国的主导思想是先和苏联谈判。但布热津斯基主张先与中国缓和,利用中国遏制苏联,再与苏联谈判。”丁对说道。

1978年5月,布热津斯基来中国谈判,并承诺美国将根据中国与台湾省断交、撤军、毁约的条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只有一个希望,台湾省问题可以和平解决,并附带说明:但这不会被用作建立外交关系的条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决定在这种情况下谈判。

丁说,亲自参加了最后两次谈判。谈判的结果是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宣布建交。

“中美建交的过程是曲折而复杂的。美国和美国联合发表的三个公报奠定了此后中美关系的基础。只要美国不违背本公报精神,中美关系就会健康发展。”丁对说道。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小球转动大球 “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中国外交史的传奇下一篇:被外星人绑架 X档案:被外星人绑架

文章评论

  • 泪染倾城

    基辛格访华决定早于乒乓外交,为中美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