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导语:8月15日中秋节,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团圆节日里,除了赏月吃月饼,还有其他的中秋节习俗吗?想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让边肖告诉你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有三个起源:它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在月亮下唱歌跳舞寻找伴侣的习俗,以及古代在秋天向土地神致敬的习俗。 “中秋节”一词最早出现在李周。根据中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个季节,

8月15日中秋节,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团圆节日里,除了赏月吃月饼,还有其他的中秋节习俗吗?想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让边肖告诉你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有三个起源:它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在月亮下唱歌跳舞寻找伴侣的习俗,以及古代在秋天向土地神致敬的习俗。

“中秋节”一词最早出现在李周。根据中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持续三个月,分别称为孟玥、中岳和越吉。所以秋天的第二个月叫中秋节,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所以叫中秋节。直到唐初,中秋节才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编年史五·礼乐五》中说“春秋中秋放给文宣王、武成王”,“开元十九年,太公宓尚庙建立,与留侯张亮相配。在春秋中期,祭祀和音乐的系统就像一个文本。据史料记载,古代皇帝祭祀月亮的节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与三秋的一半重合,故名“中秋”;因为这个节日是在八月,所以又叫“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还有祈祷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所以也叫“团圆节”、“女儿节”。因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也俗称“月节”、“月夜”、“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代,中秋节也被称为“正月”。中秋节的流行始于宋代,它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也是明清时期的元旦。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月饼是中秋节的第一食物,其来源多种多样。元末,江苏泰州抗元起义领袖张士诚,用中秋人互赠圆饼,饼里带着“八月十五夜杀鞑靼人”的纸条。大家看到蛋糕里的纸条,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就像承诺的那样,他们在这个晚上一起为“鞑靼人”工作。之后家家户户都吃糕点庆祝起义胜利,官方称中秋圆饼为月饼。在后来漫长的历史时期,甚至上个世纪末,很多月饼都是用一张小纸片盖着的!可惜这几年生产的月饼已经消失了,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也消失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朝洪武初年,许达将军攻占了被元朝余孽占领的元朝都城北京,喜讯传到了都城南京。当时正在下棋的朱元璋欣喜若狂,就是宣扬中秋节要庆祝一整天,并赏给臣民传达抗元起义信息的月饼。从那以后,月饼就成了中秋节的“合法”食物,必须吃。

月饼起源于唐朝军队祈求胜利的食物。唐高祖年间,将军李靖征服突厥人,用月饼赢得密报,8月15日凯旋而归。从那以后,吃月饼成了一年一度的习俗。当时正在做生意的吐鲁番人给唐朝皇帝送糕点。高祖李园接过华丽的蛋糕盒,拿出圆饼。他笑着指着钟岳明说:“要请蛤蟆吃胡饼。”。说完把蛋糕交给首领一起吃。

南宋吴的《梦》一书中已有“月饼”二字,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写,只有明代“西湖游会”中有记载:“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民间用月饼来传承和取团圆之意”。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很多,制作也越来越精细。

发展

民国时期,南京的月饼市场是广式、苏式、地方“三分天下”。广式的馅料以火腿、枣泥、椰奶为主,以冠生园为第一生产厂家,其次是大三元、康园。他们通过巨大的广告活动,在报纸上发布巨大的广告,并在窗户上布置霓虹灯。知名的苏钢厂商有小苏州、太平村、稻香村,广告制作比较海派,爱搞噱头;苏式月饼质量不逊于广邦,但价格更便宜。所以节后财力比广邦好。广邦的客户是达官贵人和商人;苏钢的客户多为小康家庭;而广大市民乐于去当地求助。虽然它的馅料只有肉、五仁、素椒盐,但城里一百多家当地小吃店的样子也很老气。他们不装修窗户,不打广告,但都是靠质量、诚信、低价来赢得客户的关注,市场占有率甚至比当地帮和苏帮还要差。随着今天月饼的发展,品种越来越多,口味也越来越不同。其中,京式、苏式、粤式、潮式月饼,深受中国南北人民的喜爱。在节日的晚上,人们也喜欢吃西瓜等团圆水果,祝他们的家人生活幸福、甜蜜、安全。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

这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祭祀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习俗。朝拜的地方叫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它们位于东南和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月亮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在春,太阳在秋,月亮在晚。朝日王朝,月亮的黄昏。”这里的月夜指的是晚上祭祀月亮。这种习俗不仅是宫廷和上层贵族所追求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民间拜月

相传古齐丑女无盐。他们年轻时对拜月很虔诚。长大后,他们以优越的品德进宫,却不受宠爱。某年的8月15日,当天子在月光下看到她时,他认为她美丽出众,后来立她为皇后,这导致了中秋节拜月。嫦娥奔月以其美丽而闻名,所以少女拜月希望“长得像嫦娥,脸像明月”。

明清以后,由于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实用功利因素突出,日本和中国的世俗利益在新年里丰富,而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神话文人传统被削弱。功利的崇拜、祈祷和世俗的情感和愿望构成了普通人中秋节习俗的主要形式。因此,“民俗拜月”成了一种对团圆、娱乐和幸福的向往;逐月送爱。

古代有“秋暮月”的习俗。夕月,即拜月神。用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搭起一张大香桌,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可缺少的。西瓜应该切成莲花形状。月亮下面,月亮的塑像放在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轮流拜月,然后主妇切团圆月饼。切人提前算算全家有多少人。在家的和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切的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大小也要一样。

学者赏月

赏月的习俗来源于祭祀月亮,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享乐。民间中秋活动始于魏晋,但并未成为习惯。在唐代,中秋节赏月和赏月相当流行,诗人的许多著名诗歌都包括关于月亮的诗。直到宋代,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节,正式定名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对月亮的欣赏更多的是多愁善感,往往以阴晴圆缺为特征,意为人情。即使在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也掩盖不了宋人的悲伤。但对宋人来说,还有一种形式的中秋节,即中秋节是一个世俗的、欢乐的节日:“中秋节前,各家商店都卖新酒,你家装饰亭台楼阁,民间各家争相到馆子里玩月亮,唱千里,玩坐到天亮”。宋代中秋之夜是一个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陪游客在月亮上玩耍。

月光马

明清时期,月神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早期以嫦娥为主的清纯道教月宫图,到佛道交融的世俗月光菩萨形象,再到一种药玉兔。这一时期,人们崇拜画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又称“月光马”。李察邓冲的“燕京时代”。记载:“月光马是纸做的,上面画着太阴邢俊,如菩萨像,月宫和兔子有药。人站起来站在杵上,藻色细腻,金碧辉煌,市面上卖的多。年长的七八尺,矮的两三尺,上面有两旗,红的,绿的,篮的,黄的,供奉月亮。焚香行礼,与千张元宝一同焚烧。”

玩灯笼

中秋节,有很多游戏,首先是玩灯笼。中秋节是中国三大元宵节之一。当然,中秋节没有元宵节那样的大元宵节,玩灯笼主要是在家人和孩子之间进行。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就记载了中秋之夜的节日习俗,有把“一点点红”的灯放入河中漂流游玩的活动。中秋节打灯笼,多集中在南方。如上所述,佛山中秋节有各种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草坪灯、鱼鳞灯、谷壳灯、瓜子灯、鸟兽花木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节会在中秋之夜举行,树也会竖起来,意思是灯会高高竖起。在父母的帮助下,孩子们用竹纸绑上兔子灯笼、杨桃灯笼或方形灯笼,横挂在短杆上,然后竖立在高杆上。孩子们经常互相竞争,看谁站得高,站得高得多,有最精致的灯。此外,还有天灯,即孔明灯,用纸绑成大型灯。灯下点着蜡烛,热气上升,让灯飞进来空,吸引着人们的欢笑和追逐。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灯笼,孩子们可以在月亮的下游玩耍。

在广西南宁,除了各种用纸和竹子绑着供孩子们玩耍的灯笼外,还有简单的柚子灯笼、南瓜灯笼和橘子灯笼。所谓柚子灯,就是把柚子空切出来,雕刻一个简单的图案,套上绳子,在里面点上蜡烛。南瓜灯笼和橘子灯笼也是通过切肉制成的。虽然简单,但是制作容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浮到池水里玩游戏。

广西有一种简单的家用秋灯,是用六根竹条绑在一盏灯上,盖上白纱纸,插上蜡烛。挂在桌上祭月。也可以让孩子玩。

现在广西广东很多地区,元宵节都安排在中秋之夜,用电灯照明的大型现代灯笼被绑起来。还有各种塑料制成的新灯笼供孩子们玩耍,但缺乏旧灯笼的简单性。

此外,烧烧饼灯笼的游戏在南方流传很广,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也有流传。比如《全中国风俗志》第五卷:“江西深秋的夜晚,孩子们通常在野外捡瓦片,堆成一个有洞的圆塔。黄昏时,在明月下的木塔里烧。瓷砖红了,浇上煤油,火上浇油。突然,田野像白天一样又红又亮。直到深夜,没有人观看,开始倒兴趣,这就是所谓的“烧瓦灯”。广东潮州烧瓦塔也是一座空砖砌的心塔,里面插满树枝,燃烧着。同时,它还燃烧烟堆,即成堆的草和柴火,并在拜月之后燃烧它们。还有广西边境的少范塔。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秋节有什么风俗 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下一篇: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 春晚灵异事件汇总,2012年惊现鬼脸白衣女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