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唐朝南昌王 唐太宗的三征高句丽:李世民为报中原王朝之耻

导语:一.背景 皇帝杨迪与高句丽的接连作战导致隋国力急剧下降,民众支持率下降,这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618年唐朝建立后,唐高祖试图与高句丽国王刘荣搞好关系,双方于622年交换战俘。624年,柳荣国王接受了唐朝的称号。唐高祖授予刘荣国王辽东郡王和朝鲜国王的称号。同时,唐册封百济为郡王,方、新罗镇平为郡王。 626年,李世民在玄

一.背景

皇帝杨迪与高句丽的接连作战导致隋国力急剧下降,民众支持率下降,这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618年唐朝建立后,唐高祖试图与高句丽国王刘荣搞好关系,双方于622年交换战俘。624年,柳荣国王接受了唐朝的称号。唐高祖授予刘荣国王辽东郡王和朝鲜国王的称号。同时,唐册封百济为郡王,方、新罗镇平为郡王。

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了他的大哥和四哥,迫使唐高祖交出皇权,成为新的皇太子。李世民继承王位,成为唐太宗的第二个皇帝。唐太宗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唐和高句丽一般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唐太宗试图在三国中扮演大哥的角色。626年,唐太宗即位后不久,派朱子社去朝鲜谴责三朝之争。

为什么被历代称为皇帝的唐太宗要攻打高句丽?主要是高句丽人对中原王朝的极度屈辱和公开挑衅。原来,在隋军战败撤退的“四次隋高战”之后,高句丽人将隋军阵亡将士的遗体堆砌起来,形成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观”供其族人观赏。这足以说明高句丽人的残忍和不人道。唐太宗知道后,义愤填膺,在贞观五年派人去高句丽,埋葬阵亡将士的遗骨,祭奠他们。埋葬和祭奠壮士的尸骨和亡灵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却引起了高句丽人的极大恐惧。高句丽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沿唐边境,从扶余城到渤海修筑了朝鲜长城,修筑了1000多里的“长城”,16年完成,“为防”。这时唐太宗考虑到唐初连年战乱,士兵残废,国力衰弱,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所以没有动手。保持隐忍是唐太宗的一大优势。我给突厥诸侯进贡12年,现在呢?此时此刻,唐太宗需要的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642年,高句丽国王决定处死残暴的袁盖苏文。却说袁盖、闻知此事,遂设下圈套,请、王并众大臣来巡军设宴。席间,袁盖杀了大臣王,又杀了王,立侄儿为王。袁盖苏文自称“大摩黎支”,控制高句丽军政大权为摄政。唐朝得知这个消息后,亳州刺史裴庄建议攻打高句丽。但是唐太宗说,他对刘荣国王的去世感到悲痛,但利用国丧攻击高句丽是不合适的。但643年,唐太宗开始考虑对高句丽动武,想下令契丹和漠河先攻打高句丽。唐太宗的妹夫孙昌无极对此表示反对,并建议唐太宗先与高句丽和好,然后趁他不备攻击他。唐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册封高句丽宝王为辽东郡王、高句丽王。但背后,双方都知道最后不会有战争。

643年,新罗山德皇后写了一本书,说高句丽和百济攻占了新罗四十余座城市,新罗危在旦夕,请求唐朝援助。唐太宗于是把李翔宣奖送给高句丽,并命令高句丽和百济停止攻打新罗。当祥林嫂奖到达高句丽的首都平壤时,圆盖苏文正与新罗交战。知道李湘玄奖的到来,袁盖苏文回到平壤与他见面。然而,袁盖拒绝了苏文唐太宗的请求。李翔玄奖回到长安,告诉唐太宗后,唐太宗决定攻打高句丽,李士奇将军也表示支持。尽管楚绥良反对,唐太宗还是下定决心攻打高句丽。

贞观十七年,唐朝这个时候,“贞观之治”十余年,国力强盛,马庄兵强,唐太宗决定攻打高句丽,彻底解决这个由来已久的“顽疾”。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依仗高句丽“虐民”、“侵邻”、“违我诏令”,依仗“辽东是中国之地,隋四师得不到。今天,我想为中国报仇,我为我的父亲感到羞耻。我说服了人民,所以我命令刑部部长肖恩担任平壤路的首席行军官。他从洛阳率军,亲自远征高句丽。

二、唐的攻势

644年,唐太宗派闫立德到洪州、饶州、江州修筑400艘军船,并指派幽州、契丹和忠于唐的漠河部队担任颍州都督,以便对高句丽进行试探性进攻。袁盖苏文立即派特使到唐朝讲和,以免双方战争升级。然而,唐太宗没有接受高句丽的贡品,而是在未来拘留了他们,指控他们背叛刘荣国王并与弑君者密谋。644年冬,唐太宗带着大部分官员和皇太子李治离开长安,开始慢慢向唐与高句丽交界的地方移动。方和李大亮留在了长安。李世民先到洛阳,在那里做了几个月的准备。645年元旦,唐太宗命令西恩率领4.3万大军,从莱州带500艘战船,横渡黄海,前往平壤。与此同时,李士奇率领6万大军从陆路向辽东进军。

唐太宗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充满信心。他认为杨迪皇帝未能打败高句丽的原因是杨迪皇帝对自己的人民太残忍,而高句丽热爱自己的人民。杨迪皇帝用军队打败了高句丽的统一军造反,所以不可能赢。现在这一切都变了。首先,这场战争是大国打小国。其次,这场战争是义师对汉奸的讨伐。第三,这场战争是一支组织严密的军队进攻另一支混乱的军队。第四,这场战争是一支精力充沛的军队进攻另一支疲惫不堪的军队。上一次战争是士气高昂的部队攻击另一个抱怨的部队。所以,唐攻打高句丽是板上钉钉的事。

645年春,唐太宗开始离开洛阳攻打高句丽。留下萧瑜情守洛阳。唐太宗到达定州后,要求李治留在那里,负责部队的后勤任务。高世连、刘悦、马州、张杭成、高继福与李志一起留在定州。李世民与孙昌无极、岑文本、杨士道继续前行。岑文本病死幽州。

与此同时,李士奇和李道宗于645年夏先与李世民渡过辽河,夺取了盖某。海上,肖恩已经渡过渤海,攻占了贝沙。为了威慑高句丽,西恩向鸭绿江口派出了先遣舰队,但没有像唐太宗最初要求的那样进一步向平壤推进。不久,李士奇、李道宗包围了杨迪长期无法进攻的辽东,唐太宗到达时拿下辽东。白岩城公爵孙代银要求辞职。然后李世民开始向安石城进军。高延寿、高帅高句丽,以及朝鲜北部的15万老战士拯救了安城,唐军在华山将其攻破。高延寿、高帅等3.68万人要求投降。

三、安史之战

唐太宗攻打安史城前,得知安史城地势险要,安史城主杨万春足智多谋,骁勇善战,驻军强大。元改苏文摄政高句丽后,杨万春拒绝接受苏园改文为摄政。苏园改文曾派兵攻打安史城,但没有成功,只好让杨万春继续任职。结果唐太宗打算先攻易建安城。这样的话,如果你拿下了安城南边的建安城,安城就破而不攻了。李士奇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如果唐太宗先攻打建安城,安城会切断唐从辽东的补给线,使唐被动。于是太宗决定先围攻安史。

据报道,当唐太宗和李士奇的军队到达安史城时,安史城的守军看到唐太宗的旗帜时,对着墙大喊,李世民非常愤怒。李士奇接下来要求唐太宗夺取安史之城后,杀死全城百姓。这使得安史之乱的守军与唐军的斗争更加激烈,这样,李士奇就无法入城。

有一天,唐太宗听到安史城里传来杀鸡杀猪的声音。于是他告诉李士奇,高句丽人可能在招待守城部队准备突袭。李士奇为高句丽夜袭做准备。不出所料,安城当晚真的突袭了唐。然而,一直处于戒备状态的李世民亲自率领他的部队击退了高句丽的进攻。

与此同时,李道宗开始在安史城东南部修筑一座土丘来攻打安史城。为此,安石东南边的城墙不断被抬高。经过双方60天的对峙,李道宗的土山高到可以看到安石城内部。李道宗和他的部下傅抱艾爬到了地球的顶端。突然,土山崩塌,倒在安石城的城墙上。安石城城墙坍塌。傅福爱这时擅离职守了。高句丽趁乱攻占土山,使其成为安史城的防御武器。唐太宗一怒之下,公开处决了傅抱艾,下令疯狂攻打涂山。但是玩了三天,没脱下来。李道宗于是赤足对李世民认罪。但是李世民原谅了他。

随着冬天的临近,唐的供应开始紧缺。645年10月13日,唐太宗下令退兵。

第四,撤退

当李世民从辽东撤退时,他强迫辽东的居民搬到唐朝的地区。根据《子·同治鉴》和《三国志》,约有7万高句丽人被迫从辽东迁到唐朝。李世民渡过辽河时,遇到了一个泥潭。唐的大部队用一万人填完泥,穿过辽河。一些士兵在寒冷的冬天等待时被冻死了。唐太宗后悔发动这场战争,说如果魏徵还活着,魏徵一定会劝阻他发动这场战争。643年死后,唐太宗怀疑他与侯、杜结党,毁了自己所写的墓。忏悔后,李世民下令重建魏徵的陵墓,并召见和奖励魏徵的遗孀和子女。

12月,在从定州到并州的途中,李世民生病了,在并州修养了几个月后回到长安。唐太宗回到长安后,把一般政治事务交给太子李治。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攻打安安城时受了伤,但对他受了什么样的伤却有不同的看法。18世纪后韩国的诗歌和笔记本小说声称唐太宗眼睛上受了箭伤。伤情陈述在历史上没有依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张震回忆录 抗战轶事:名将张震中枪不误指挥子弹留体内十年下一篇:关家垴战斗 抗战中哪场战斗牺牲太大 让刘伯承心疼得眼伤复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