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美国登月是真是假 1969年美国登月真假,还原所有场景证明是假的

导语:文章探讨了1969年美国登月真假的争议,阴谋论者认为登月是捏造的,但NASA提供了充足的证据证明登月的真实性。文章还介绍了NASA如何在月球上拍摄和现场直播,以及阿姆斯特朗登月的第一步是如何拍摄的。

以前上学的时候就知道美国在1969年7月2日登上了月球,但是阿姆斯特朗从梯子上下来后,人们开始质疑美国登月真假,当初登月是否真的发生了,而且之后NASA的内部人员也表示当时并没有足够的技术支出人类登上月球,让美国登月真假的质疑声更大。

1969年美国登月是假的

上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Neil Armstrong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那是在1969年7月20日的时候,而美国登月,被誉为人类的一小步,世界的一大步。但是随着Neil Armstrong从梯子上下来之后,美国登月真假的质疑就出现了,最重大的新闻就是在1974年发表的一本书。

关于1969年美国登月真假的事情,1974年一个火箭发动机公司工作并且跟NASA签约的科技作家泄露一本书,表示当年NASA并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人类登上月球,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和他的公司一定有证据证明这个言论,但是后来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参与到阿波罗登月任务中,不过关于美国登月真假还是受到质疑的。

阴谋论者表示美国政府希望尽早登月以确保他们与俄罗斯的太空竞赛取得胜利,而1999年的Gallup民测中有6%的受访者认为登月是捏造的。很多人都在质疑美国登月真假,表示登月要么是在51区拍摄的,要么就是在好莱坞拍摄的,而且要说拍摄效果,美国绝对能够做到,不过关于美国登月真假的提问,都是可以说的通的。

为什么美国国旗会在风中挥舞?太空里并没有风!

答案很简单——惯性。你还记得物理课上老师是怎么说的么?一个在运动中的物体会一直保持运动,除非有外力来影响它。宇航员把旗子插进地面的力量会使旗子移动,而重力和大气的缺失意味着那里并不会有力量使它立即停止。所以风不是必要的。

那么,NASA是如何在月球上拍摄的呢?

阿波罗11号承载了两个16毫米毛雷尔运动画面胶片相机,一台彩色电视摄像机和一台在登月舱外面的黑白电视摄像机。黑白摄像机用于拍摄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表面的第一步。

这些相机由一位名叫Stan Lebar的Westinghouse电气工程师开发。他也负责管理阿波罗所携带的电视摄像机。 他开发的节能型相机可以承受-250°F到+250°F的温度——即可以承受升空时的炎热和太空的寒冷。该相机只需要7瓦的功率——和一只圣诞节所用的装饰灯的功率一样。

如果尼尔·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那么他登上月球的第一步是怎么拍摄的?

这其实非常有趣。Lebar和他的团队设计将摄像机内置在登月舱的某一面外舱里。 当阿姆斯特朗要走下梯子时,他从远处用绳子拉开相机的镜头盖使镜头正对着梯子,从而使相机拍摄到他登月的第一步。这真的太机智了!

那NASA又是如何现场直播的?

要知道,“直播”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同时在你面前发生的,尤其是在1969年。就算是在2016年,Facebook的直播也会有轻微的延迟。

在月球上进行现场直播有一个过程 。 首先,Lebar必须创建一个全新的播放格式,因为电视通常使用的广播频谱被控制任务的频谱所替代了。 当登上月球的镜头拍摄好了,它会被发送至在澳大利亚、西班牙和加利福尼亚州天文观测站里所建立的跟踪站。在跟踪站,拍摄好的数据会被转换会电视所用的正常频谱并发送到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NASA指挥控制中心。在那里,控制中心将把视频传送到广播站,从而将其转播到500多万台电视里。

阴谋论中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关于登月的一切材料100%来自NASA本身。

其实NASA有成吨的关于登月的资料,但是他们绝不会去独立核查。通常,当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想要发表一项新的科学研究时,他们必须在公布之前邀请第三方来为他们的发现做独立的核查。而NASA的解释是,他们认为拍摄登陆月球非常重要,因为这就像是对他们的检验与核查——他们知道,如果没有亲眼可见的证据,没有人会相信他们。但是,这样的解释可以让那些关于登上月球的阴谋论者闭嘴吗?

基于这些想法,我们决定尝试一下,看看登陆月球到底能不能够被伪造。我们尽了最大的可能,得到了一些可能在1969年出现的资源。最终还原出来的实验结果就摆在眼前,是真是假,你们自己判断吧。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31168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世界上最小的鸟 世界上最小的鸟 体长5.6厘米 体重仅1.8克下一篇:邮筒 世界上最小的邮筒 各国各具特色的邮筒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