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贞孝公主墓 东北文化—历史溯源—追忆“海东盛国” 唐代渤海国

导语:岁月流逝。在龙江漫长的土地历史长河中,号称海东富庶之国的唐代渤海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渤海国始建于公元698年至公元926年,被契丹灭,历时229年。正如唐朝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一样,渤海国也是黑土地上最辉煌的地方政权,展现了黑龙江先民的勤劳智慧。渤海国最早是作为地震的国家建立的,意思是东方的国家。公元713年,教主大祝融接受了唐朝的

岁月流逝。在龙江漫长的土地历史长河中,号称海东富庶之国的唐代渤海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渤海国始建于公元698年至公元926年,被契丹灭,历时229年。正如唐朝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一样,渤海国也是黑土地上最辉煌的地方政权,展现了黑龙江先民的勤劳智慧。渤海国最早是作为地震的国家建立的,意思是东方的国家。公元713年,教主大祝融接受了唐朝的封爵,获得了渤海国郡王的称号,并率领呼韩知府,进而将地震之国改为渤海国,成为唐朝的藩属政权,并宴请了唐朝所辖的州府,即呼韩知府府府。渤海自大托容以来十五代为王,鼎盛时期有5都15州62州100余县。其管辖范围包括整个中国东北、朝鲜北岛东北、俄罗斯南部沿海地区,距离“五千里”,被中原誉为“海东富庶之国”。因为渤海国“崇尚中国风”、“改革旧事”、“修千里”、“兴商”,所以国家日益繁荣,称霸北方,创造了与盛唐同时期的北方辉煌。今天,这个古老的国家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只能从她留给我们的遗物中找到她的文明和荣耀,重温她的229年春秋。

渤海国以古城入京,俗称东京城,又称为呼韩市、霍蓉市、古代大城市、沙兰市、尼河市、内河市等。古城位于宁安市东京盆地,三面环山,四面环水。远山是屏,山河险固。古城所在的土地平坦开阔,河流纵横,城市肥沃,适宜农耕、放牧、狩猎。根据考古发现,上京古城规模较大,由外城、内城、宫城和内园组成。俯瞰这座近16平方公里的老首都遗址,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满族的祖先,相扑格莫格迪,曾经在这里表演过229年。城里到处都是碎砖瓦,有的刻着字,有的玩味着花纹,有的挂着,染着釉。它们就像是戏后遗失的道具,仿佛还在演奏一千多年前的历史乐章。它是模仿唐都长安模式设计建造的大城市,所以上京城可谓是牡丹江畔的小“长安城”。外城呈长方形,东西宽南北窄,与唐代长安城基本相同。城墙主要是用土建造的,中间是石头。外城墙周长16公里。现在有11个门,南三北四个,东西两个。宫城、内城、内园都建在外城北部。外城有5条主要街道与外城的9个大门直接相连。其中一条中心街道是整个城市的中轴线。它从内城南门开始,全长2100米,街宽110米。它直接通向外城南门,将整个城市分为东西两个城市。此外,还有6街5街纵横交错,将市区划分为几个区域,其中开内车道,筑外墙,筑内弯车道,建庭院。房屋、寺院等建筑均位于方区。根据考古调查和文献研究,上京城约有82个作坊。

宫城位于老城区北部的中部,平面呈正矩形,周长2.5公里。宫城分为东西中学三个区,中心区有一个门牌地址和五个寺庙地址。宫城东侧有禁园和离宫遗址。内城位于宫城南部。由于其组织体系和布局与唐长安城、洛阳城十分相似,故称帝都。古都遗址周围还有渤海时期的桥址、窑址;以及当时上京管辖的政府和州城遗址和防御外敌的城墙遗址;还有驿站和从古都到外城的道路。

考古研究告诉我们,渤海是繁荣的,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方面充满了魔力。神奇的是,渤海国没有留下直接的文化史料,所有已知的关于渤海国的记述都是间接的或者是从遗址中发现的。因此,一些历史学家称渤海王国为“失落的王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渤海国的诞生、兴盛和消失,多少有点像白山和黑水之间的海市蜃楼。

渤海政治从一开始就是“如中国宪法”,追求王权至上的君主专制。中央政权的构建几乎完全是对唐朝中央官制的“移植”。渤海也有三省六厅。其中,六部建制直接以儒家忠、仁、义、礼、智、信命名,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在地方上,建国初期“开疆拓土”后,文三世国王就着手“开县市,定州界”,形成了“五都十五府六十二州百余县”的富庶乡村局面。但毕竟渤海氏族部落的原始社会形态迅速升华为封建社会形态,所以在远离都城的边境郡县,原始氏族部落的统治形态肯定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这种影响力肯定会体现在中央皇室统治集团中。渤海王国存在的229年间,三次迁都,十五代三个短命国王都不到一岁。在众多的资本流动和瞬间易位中,一定有鲜为人知的生动而复杂的传说。

渤海经济非常繁荣。当时,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纺织业的产品在中原都很有名。《新唐书·渤海传》记载的著名特产有“太白山的屠、南海的昆布、柞城的黄豆、扶余的鹿、墨里的渔获物、头客的马、的布、沃州的丝绸、龙州的尧、禹城的铁、鹿城的铁、露露”经济的日益繁荣与当时渤海广泛使用铁有关。近年来,渤海王国出土的铁器有刀、铲、镰、刀、凿、刨、矛、剑、镞、盔、钉板、壶、盒、信、香炉、风铃、剪刀、钉子、锁、佛像、门饰、家居合页、铁权等。这些铁不是用生铁铸造的,就是用熟铁锻造的,品种多,质地好,外形美观。古城寺遗址出土的舍利文字工艺精湛,显示了当时渤海手工业的发展。当时渤海的都城建设堪比唐朝的皇宫。从古城出土的建筑材料来看,当时的建筑行业非常发达,宝花砖、三色兽头、傩吻都很优秀。出土的完整饰品均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为国宝。

渤海的交通有重要的干线和水路,陆路和水路都有,这是“千里寻修”和“繁荣贸易”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当时渤海国的水陆交通主要包括通往唐朝的贡道;日本之路到日本;通往朝鲜的新罗路;有瀛洲路和契丹路,与邻地相关联。据学者考证,229年间留守使团数量最多的有359人。一方面,渤海国与日本的密切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渤海国在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上是先进和发达的。据史学界研究,在中原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中,渤海在当时起到了过渡作用。到目前为止,在文献中可以看到许多渤海人在中原和日本之间传递朋友的生动故事。

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繁荣的文化和习俗的变化。从现存的渤海文字来看,当时渤海出现了一大批有才华的作家、诗人和书法家。渤海人的文字和书法被日本人誉为“笔下雕云”、“松烟弥漫”。渤海读诗很少,但体裁多样,有绝句、律诗、古体、七言、五言。渤海诗被晚唐大诗人温·誉为“圣训故国,誉在中华”。渤海出土的李甄贞孝公主墓志铭是唐代骈文的代表作。渤海乐舞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据文献记载,渤海国于公元740年访问日本。他曾为日本皇宫演出过秦渤海乐,后来日本皇宫导致白内雄等人来渤海学“音”,被吸收为日本宫廷乐。渤海国灭亡后,其教学工场一直为辽人所用。宋代王在辽代时,曾在六合亭一带目睹渤海遗民的歌舞。他写道:“渤海风俗,老了就聚在一起玩。首先,你命令优秀的歌手和舞蹈演员一代代前进。女士们陪你,唱歌更和谐,荡来荡去,用锤子跳舞。”。从现在很多满族舞蹈中可以看到我们锤舞的影子。渤海人崇尚佛教,在都城遗址已发现11处寺庙遗址,佛像种类不计其数。兴隆寺最典型的佛教瑰宝“石灯楼”,因其制作精美、造型自然而成为国宝。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陶祖 ――一件目前已发现的国内最早的石祖下一篇:秦始皇的父亲 秦始皇身世之谜 秦始皇的父亲到底是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