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毛主席去安源》文革中被翻印九亿份的名画是如何诞生的

导语:《毛主席去安源》文革期间重印的9亿名画是怎么诞生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风靡一时。据有关部门统计,这幅画印了9亿多册,超过了当时全国总人口,也就是全国平均人数一人多。这也

《毛主席去安源》文革期间重印的9亿名画是怎么诞生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风靡一时。据有关部门统计,这幅画印了9亿多册,超过了当时全国总人口,也就是全国平均人数一人多。这也是世界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这幅油画,价值数百倍,经历不凡,历史鲜为人知。

创作和展示油画

精确的修改说明

1967年夏天,北京举办了一个题为“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安源工人革命运动”的展览。当时,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系的刘春华被选中参与展览的筹备工作。他的具体任务是画一幅反映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刘春华当时只有24岁,还在上学,没有专门学过油画。为了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于今年7月初来到安源矿体验生活,采访老工人,了解毛泽东多次到安源的情况,加深了他对毛泽东在安源革命实践的认识。

毛主席去了安源

创作《毛主席去安源》最重要的是表现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形象和思想。刘春华等人广泛收集反映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文章、毛泽东革命活动回忆录和安源工人运动史料,反复研究。为了突出主题,作者把毛泽东的形象安排在构图的中心位置。在动态处理中,毛泽东的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都有一定的含义:微微抬起的头和微微扭曲的脖子,表现出毛泽东不畏危险、暴力、斗争和胜利的无畏精神;紧握的左手显示了毛泽东为全国人民的解放而胜利的雄心和信念;右手拿着一把伞显示了毛泽东为革命而努力工作的风格...

刘春华

根据主题需要和人们的欣赏习惯,刘春华在建国18周年前夕,大胆尝试,反复努力,创作了大型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当时反对个人名利和家庭,所以作品署名为“北京高校学生集体创作”。后来有人建议,单幅油画很少有“集体创作”,所以你不能画人像,我可以画天空空。此外,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争议。有些人主张当毛泽东出现时,太阳应该照在地球上。其他人指责毛泽东在银幕上是孤独的。这不是影射毛主席脱离群众吗?然而,作者刘春华坚持自己的观点,宁愿冒巨大的风险,所以他把自己的“写作”签名放在了“集体创作”的后面。

1967年10月1日,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展览《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安源工人革命运动》中首次与观众见面。画的题注是:“毛主席1920年去安源”。10月18日,出生于安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指挥少将·王耀南在观看展览后指出,油画《毛主席去了安源》的标题是错误的。他记得毛主席第一次去安源是在1921年秋天。

事后,王耀南致电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请他直接向毛主席询问第一次到安源的时间。一天晚饭后,毛泽东与警卫和士兵聊天。汪东兴的秘书高见主席有意发言,立即上前问道:“主席,你是1920年第一次去安源吗?”毛泽东沉思片刻,带着浓重的湘潭口音,缓缓说道:“我20年没去过安源了,记不清了,21年秋天的这个时候是对的。”

10月24日,王耀南向展览工作人员传达了毛主席的话。于是油画《毛主席去了安源》的描述立刻改成:“1921年秋天,我们伟大的导师毛主席去了安源,亲自点燃了安源的革命之火。”

被称为艺术之花

高温推向全国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刚出,群众喜闻乐见。参观中国革命博物馆的人对这幅油画评价很高,留下了满满四册的留言。有人呼吁出版这幅画,甚至有人说出版后会订阅数百份。然而,展会筹备办公室无权决定此事。后来,人民日报计划出版这幅画,并提交中央委员会审查。时任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的江青立即作出指示:“总理、博达、康生...我建议明天的《七一人民日报军报》刊登毛主席的《去安源》。这幅画很好。这幅画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之一。它的思想水平很高,构图、光影、色彩都很优秀。听说是年轻人画的,同意出版。该提案属于该系作者名下。江青68.6.30”

1968年7月,该画在全国出版,并大量印刷发行。《人民日报》和当地报刊杂志制造舆论,称这幅画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产生的一朵灿烂的艺术之花”。后来,这幅画被用来发行纪念邮票和制作徽章;当时林彪、江青胸前戴着画的徽章;周恩来客厅里唯一的一幅画也是这幅画。同年10月1日,北京文化工作者将巨幅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放在彩车上,与八部“革命样板戏”一起加入首都群众庆祝国庆游行,并缓缓经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从此,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全国家喻户晓,在国外家喻户晓。

在安源,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影响较大。1968年7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7月8日是安源矿工最幸福的一天。这一天,工人们日夜盼望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到了。安源煤矿革命委员会连夜举行了绘画仪式。矿工们捧着这幅革命性的油画...表达他们的决心和誓言: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跟着毛主席革命。”当时,在安源牛星山腰上,正在修建建筑面积达3200多平方米的“安源毛主席革命活动纪念馆”。在正门中央最高点,精选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头像,镶嵌瓷砖。巨大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陈列在博物馆的序厅和展厅。

毛泽东质疑道

宣传逐渐冷却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全国广为宣传的同时,毛泽东亲自检查了这幅油画,他对自己身穿长衫的画并不满意。他说:“我在安源不穿长袍,我穿短衣服。”毛泽东的谈话通过非正式渠道逐渐在人们中间传播开来。从此,“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的宣传开始降温。

1972年9月,“安源毛主席革命活动纪念馆”更名为“安源路矿工运动纪念馆”,博物馆陈列内容也作了适当调整。鉴于序馆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发霉,毛泽东本人对这幅画不满意,博物馆将这幅油画撤下。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开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1979年3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著名画家叶的文章《从油画《缅怀战友》。本文在赞扬油画《怀念战友》的同时,对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进行了批判,指出:“在这幅油画之前,林彪、“四人帮”所提倡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不禁又被人们怀念起来。看过这幅画的业内人士说,它的构思、构图甚至色彩都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绘画中诞生出来的。“四人帮”指定这幅画为艺术作品的模型,并订购了大量复制品。所有的建筑、公共和私人房屋都被悬挂、大量印刷和广泛分发。“这是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唯一一次被公开批评。

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前夕,为了恢复、李、等同志在安源工人革命运动史上的地位,对展览内容进行了重大修改。在这次修改中,考虑到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毛泽东本人对画中穿长衫的形象提出了质疑,该画受到了《人民日报》的批评,于是博物馆撤下了陈列在展厅的最后一幅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1986年7月,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展览楼正门顶,毛主席直径6米的《去安源》油画头像年久失修,部分瓷砖颜色脱落,影响了毛泽东形象。此后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就销声匿迹了。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各种令人困惑的谣言,如“这幅画是“四人帮”画的”、“毛主席没去过安源”、“油画家有问题”等等。

那种稀有的东西很贵。油画《毛主席去安源》逐渐在大众面前消失后,变得越来越珍贵。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拿出《毛主席去安源》的存货来卖,观众争相购买。毛主席《去安源》的邮票,面值8分,价值百倍。

1991年3月,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在北京召开座谈会,迎接安源罢工胜利70周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史官提出,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可以在会上展出。油画家刘春华现在是北京画院院长。这幅画是专门为安源设计的,符合史实。之所以不能展出,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期间广为宣传。

据专家意见,经上级审批,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于199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总罢工胜利70周年前夕在基层展览中修复。虽然原油画于1995年秋在北京拍卖,成交价为550万元,但另一幅由作者本人临摹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至今仍保存在安源路矿业工人运动纪念馆。

不是步行,而是坐火车

油画显示毛泽东步行去了安源。是时任中共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的江青首先说毛泽东是步行去安源的。1966年11月19日,江青在全国政协礼堂会见了北京航空空学院的学生代表。他说:“安源煤矿毛主席一步一步沿着铁路走,遇到一个老乡说话。”

1967年6月,刘春在北京为“毛泽东思想照亮安源工人革命运动”画展作油画时,到安源体验生活,只是按照江青的“指示”,一直在想“去”字。他反复思考毛泽东第一次安源之行的具体情节:毛泽东从长沙清水塘出发,然后坐火车到萍乡,再从萍乡走到安源。为了熟悉环境,刘春华在萍乡到安源的铁路上走了几次。

他先是有了毛泽东走铁路的想法,后来因为透视关系取消了,铁路轨道在画面中占了很大比例。最后,图上根本没有画出铁路,只是半个电线杆露在山坡上。刘春华解释说,有一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电线杆总是和铁路一起走的,这与毛泽东“一步一步沿着铁路走”的说法不谋而合。一个权威的革命纪念馆也说这幅油画“是毛泽东1921年秋天安源之行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这幅油画展示的是毛泽东走向安源的过程,这与历史事实不符。当时,住在长沙清水塘,离安源300多里。他不能从长沙走到安源。有没有可能从长沙坐火车到萍乡县,然后从萍乡县走到安源?这种可能性也不存在。因为1921年秋天毛泽东到达安源时,粤汉铁路和珠平铁路已经开通。1899年建成的平安铁路和1905年建成的竹平铁路是江西铁路的先驱。到1921年,安源每天有两辆运煤列车开往长沙,运煤列车上挂着几辆客车,方便旅客从安源前往长沙,交通十分便利。

毛泽东第一次去安源。他无法明确知道火车可以直达安源,中途在萍乡县下车,然后一步一步走到一个他从未去过的地方。毛泽东是否需要在萍乡县指导革命活动,在萍乡县下车,指导工作后步行到安源?也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一个多月前刚刚在上海召开,萍乡县没有党组织和革命活动,萍乡县最早的党组织也是1922年2月李在安源煤矿工人中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工业工人党支部。

江青和刘春花都以为毛泽东是步行去安源的,其实他们对这些历史情况并不熟悉。江青1914年出生,1938年与毛泽东结婚。1921年,当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安源时,她只有7岁。她不了解这段历史,也不了解当时安源和长沙之间的交通情况。她说毛泽东“一步步”去安源,这是毫无根据的。

油画家刘春华去安源体验生活时才24岁,还是个学生。虽然他对安源油画革命史做过一些调查,但只能局限于江青“一步一步走在铁路上”的思想。特别是1967年他从北京去安源的时候,火车和公交车只能去萍乡市,然后从萍乡市坐公交车去安源。

在年轻人的想象中,全国解放了18年,安源没有开火车,没有开公交车。毛泽东没有乘火车,而是步行去了安源。事实上,1937年浙赣铁路修复后,取消了安源运煤列车挂客车的做法。从安源到长沙的乘客只需步行到萍乡县上火车和长途汽车。安源煤车挂教练车这件事渐渐被人淡忘。作为一名留学生,刘春华无从得知,所以毛泽东走到了图中的安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曾十次到过安源、萍乡。现在,萍乡当地的历史学家和编年史家都没有研究过他是坐火车、公共汽车、马还是步行来的。这一次因为涉及到画的行走画面,所以要做深入的研究。

毛主席在中共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记录:说笑才有意义!

炮兵司令部:解读毛泽东第一张大字海报

风靡全国的《毛主席语录》是什么时候停刊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新中国的第一张身份证是什么样下一篇:周海婴追讨鲁迅着作稿酬始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