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此人被派到外国访问 临走前竟然带了一副棺材 结果被外国拍卖了

导语:这个人被送到外国去访问,但他在离开前带了一口棺材。结果他被外国拍卖了。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1895年,李鸿章在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辽东半岛,赔偿两亿两白银。但是,辽东半岛触动了列强

这个人被送到外国去访问,但他在离开前带了一口棺材。结果他被外国拍卖了。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

1895年,李鸿章在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辽东半岛,赔偿两亿两白银。但是,辽东半岛触动了列强利益,更是引起俄、法、德三国的干涉,最终,日本被迫同意归还辽东半岛,但是,清廷须缴付三千万两白银的「 ”赎辽费”作为补偿。 到了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1896年的时候,远在大洋彼岸的欧美,迎来了一位重要的清朝客人。这位客人两鬓斑白,已经七十四岁。他步履蹒跚地带着自己的棺材乘船出海,先后跨越三大洋,接连访问俄国、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 这个带着棺材的客人,就是晚清的李中堂,李鸿章。凭借自己宠辱不惊的气度和超凡脱俗的谈吐,他在西方人的心中树立了雄壮、儒雅的中国人形象。西方人对李鸿章极为尊重,以至于,在标杆类的《纽约新闻报》上,都以他的形象大做广告。 120多年前,西方媒体与梁启超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 ”敬李鸿章之才”,「 ”惜李鸿章之识”,「 ”悲李鸿章之遇”。 其实,李鸿章当时的处境非常可悲。 他耗尽心血训练海军,并对自己的北洋水师寄以厚望。但是,一场甲午海战,令他从梦中瞬间惊醒,并不得不面对割地赔款的现实。与此同时,俄国见日本在中国大肆掠夺,立即联合德、法两国,逼日本将得手的辽东半岛吐出来。 清政府见俄国敢为自己出头,马上向俄国靠拢。俄国的皇族尼古拉二世在光绪二十二年登基之时,清政府本打算派大臣王之春前去祝贺。但是,俄国方面认为王之春的官位太低,清政府这才改派李鸿章以示敬重。 讽刺的是,在签订逼迫中国出让利益的不平等条约时,李鸿章是列强最喜欢的谈判对象,常常是列强指定李鸿章去谈判。现今,出访外国,李鸿章也成了各国最喜欢的人。 当时,李鸿章已经七十四岁高龄了。 他担心自己自己的身体出问题,不想担此重任。于是,在正月初二,还没等年过完,他便言辞恳切地向清廷上表: 「 ”我现在已经七十四岁了,此行总共有三万里,要走上几个月,横跨三个州。如果,遭到风寒或者酷暑的话,这样的身体,我又能支撑几天呢?就算是仰仗着皇上的护佑,一路上都平安无事。但是,以此残躯在谈判桌上和洋人较劲,如果出了差错的话,对国家也有损失啊!” 从李鸿章的话语中也可以看出来,他并不是不想为国尽忠,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接到了他的上表,第二天清廷便回复道: 「 ”你年事已高,本来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派你去的。但是,去向俄国皇帝祝贺,一定要让德高望重的大臣去。放眼朝内,此行也只有让你去了。你尽心尽力地去做,就不要推辞了。” 无奈之下,李鸿章只好表示同意。六天之后正月初八,光绪皇帝再次命李鸿章访问德、英、法、美等发达国家。考虑到李鸿章的生活问题,光绪皇帝还特意封了他的儿子李经述一个三品的官职,让李经述陪他出访,以便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正月十六,李鸿章无心欣赏满城的花灯,赶忙来到皇宫中面见慈禧太后。两人密谈了好几个小时,一直在谈论如何与俄国结盟,减少日本对中国的攫取。除此之外,李鸿章此行还有一个十分难以完成的任务,那就是:尽可能地提高关税。 清政府要付给日本巨额的赔款,而关税方面必须要承担很大一部分。但是,关税问题向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差事,着实是出力而不讨好的苦差事。其实,清政府如此急于派李鸿章出使各国,同西方诸国的「 ”黄祸”论也有很大的关系。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的实力迅速增强,引起了西方诸国的警觉。德国皇帝和俄国的沙皇不断地进行交流,商讨如何遏制日本的发展。德国皇帝甚至还特意请画家画了一幅名为《黄祸图》的油画,然后,将它送给了俄国沙皇。 油画上有一个人手持宝剑,向欧洲宣告着即将到来的危机。这个人的对面,是一个象征日本的「 ”佛祖”,他骑着一条「 ”火龙”向欧洲逼近。「 ”黄祸”,指的是日本,而这条「 ”火龙”,自然就是中国的象征。 甚至,为了激发欧洲各国的斗志,德国皇帝还特意在油画上写道:欧洲的各个国家一起联合起来,保卫你们的信仰和家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清政府就更加想要同欧洲各国联合,以此来削弱日本的力量。 而出使各国的人选,自然非李鸿章莫属。但令人悲叹的是,后世的很多人都说,清廷为了感谢李鸿章,这才给了他出国这样的美差。在当时的条件下,万里奔波竟然成为了一位七旬老翁的美差,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持此论者,真不知是何居心。 在此次行程中,欧洲的很多报纸都说:「 ”李鸿章带了一口棺材,以便料理自己的后事。”尽管,当时《纽约时报》认为此说不实,但在后来,《纽约时报》却再次报道的时候,李鸿章之前带的棺材,将在法国拍卖了。 其实,李鸿章是否携带棺材已经不重要了,顶着各方面的压力,一位七旬老翁完完整整地完成了清廷交给他的任务,这其中的过程,有多少心酸之事,又有谁知道呢? 参考资料: 【《马关条约》、《晚清「 ”黄祸”论》、《李鸿章出访之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织金陀罗尼经被 世界十大稀世珍宝:蒙娜丽莎估价34.5亿美元 中国占一半下一篇:注册表修改历史记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