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成渝高速公路 成渝高速的历史

导语:成渝高速公路历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1.成渝高速公路建设历史1913年,当湖南开始修建中国第一条开车的道路时,四川有人提议修建川渝公路。然而,由于政局不稳,战争频发,历时九年才得以修复和停止。直到1933年才建成一条长达440公里的川渝公路,后更名为川渝公路。193

成渝高速公路历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1.成渝高速公路建设历史

1913年,当湖南开始修建中国第一条开车的道路时,四川有人提议修建川渝公路。然而,由于政局不稳,战争频发,历时九年才得以修复和停止。直到1933年才建成一条长达440公里的川渝公路,后更名为川渝公路。

1934年,在川渝公路沿线设置了“转弯危险”、“慢车”、“下坡危险”等色彩斑斓的木牌,并在各个城镇、码头竖立了地名标志,这是四川公路上最早设置的路标。1937年改建后,川渝公路里程缩短30公里。经过不断的维护和改造,它仍然是弯曲、陡峭和狭窄的。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道路交通作为战时大后方的主要基地,成为唯一可靠的交通工具,国民政府对道路交通实行战时管制。

1939年,交通部拨款290万元,用于改善川渝公路跨桥设施和重庆至青木关桐油路面工程。

1943年,国民政府又拨款300万元改善重庆至璧山段。

抗战结束后,川渝公路上行驶的军车、公车、商用车在战争期间陆续迁出四川,公路养护靠收养路费入不敷出。

解放前夕,国民党军为了阻挡解放军的追击,不分青红皂白地破坏了川渝公路。秋溪河大桥、石基桥、太平镇大桥、万安大桥、天马大桥、石景寺大桥被烧毁或炸毁,对重庆、四川的公路交通造成严重破坏。

建成于1995年的成渝高速公路,开道隔山、架桥过江、挖穴,建成了全封闭、全互通、四车道的高速公路。

事实上,成渝高速在最初规划时只是一条二级公路。1990年开工建设时,改建成一级公路,1992年建设过程中,决定改建为高速公路。因此,部分路段根本达不到高速公路标准,将被新建的渝成高速公路取代。

2.成渝高速公路简介

项目内容备注成都收费站起点至内江市隆昌县成都三环遇见镇终点

川渝界四川主线收费站进入重庆界。

连接重庆渝昆高速公路。G76 G76:国道水平线G85 G85:厦蓉高速公路四川段,属于国道水平线

渝昆高速公路重庆段

四川路段

长度:260公里。开工日期:1990年9月。开业日期:1995年8月

3.重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

一环路:内环快速路于2002年12月通车,连接通家园-余家湾-隋玉立交-沙坪坝-上桥-大渡口-巴南碣石-南岸茶园等主城区核心区域。

二环路:环城高速全线于2009年12月通车,串起江北余醉、渝北王嘉、北碚青木关、沙坪坝青木关、九龙坡走马、西彭、江津、巴南一品、南鹏、南安应龙、余醉等区域。三环:三环高速自2011年开始分段建设,全长475公里,12个区县:渝北-北碚-合川-铜梁-大足-永川-江津-綦江-南川-武隆-涪陵-长寿。

截至2014年12月,已通车路段包括长寿至涪陵、涪陵至南川、南川至万盛、万盛至綦江、合川至铜梁、永川至江津。2017年以前路段:铜梁至永川、江津至綦江。

2015年力争开工长寿至合川段,这是重庆三环高速建设中开工的最后一个项目。一杆,成渝高速:陈家坪-上桥-走马-双石-五福;第二拍,渝遂宁高速:高潭岩-青木关-铜梁-土家湾;三枪,重庆至合川高速:余家湾-北碚-草街-合川-钱塘;四射,渝Xi安高速:童嘉场-黑石子-王家场-同井-邱家河;五拍,渝宜高速:通嘉园-余醉-鱼枷-桃花街-城西-垫江-梁平-高凤场-熊家场-奉节-刘家屯;六拍,渝长高速:碣石-南鹏-南川-双河口-白马-土坎-武隆-彭水-玉山-丽江-大渡口-红安;六射支线1、南川至贵州道镇高速公路:南川至犹大;六射支线2、彭水至酉阳高速公路:彭水-公潭-酉阳-沿江;钱江至张家界高速公路六射支线3:冯家坝-水井槽;七拍,渝贵高速:界石-綦江-崇溪河;八景,重庆至四川泸州高速:八桥-西彭-江津-白沙-唐河;九拍,成渝高速复线:孔子岩-走马-鲁山-大足;十景,重庆至陕西安康公路:茶园-大石堡-长江二桥-丰都-高家镇-峰田-马都坝-温泉-城口-屯溪口;涪陵至武隆高速公路十射支线1:大石堡-雅江-白马-武隆;涪陵北环路十射支线2:长江二桥-丽都;十射支线三、丰都至石柱高速公路:双道场-高家镇-王水寺-大河嘴;万州至利川高速公路十射支线4:长岭岗至秀拉口;十一景,重庆-广安、巴中高速:复兴-清平-三汇-香龙-张家祠堂,2013年6月开工,预计2016年建成通车。

十二景,重庆江津至贵州习水高速:渝泸高速-慈云-离石-蔡佳-柏林-四面山-寨坝刁家立交,2014年6月开工,预计2017年建成通车。截至2014年12月,在十二条雷高速公路中,除新增两条雷高速公路外,其余十条雷高速公路主线均已通车。

一公司,垫江至武隆公路:垫江-长隆-巴家场-人民场-双道场-武隆;二连、梁平至黔江公路:璧山-白义寺-冷井场-黄家沟-彭家场-大河嘴-王水寺-玉山-黔江;湖北省无锡至建始公路三联:鸡心岭-无锡-奉节新城-永安-石碌关。二环路、一环路:重庆内环快速路,全长75公里。

重庆内环高速是由国家主骨架高速公路中途经重庆的沪蓉高速和渝湛高速连接而成的一条环绕重庆主城区的高速公路。1995年10月开工,2002年底通车。重庆内环高速公路由三段组成,分别是渝长高速上桥至童家园段、渝黔高速童家园至碣石段、尚洁高速。

起初,这条高速公路被命名为重庆外环高速公路。后来随着重庆高速公路规划的出台,重庆将围绕中心城区建设三条高速公路环线,因此这条高速公路最终被命名为重庆内环高速。重庆内环快速路全长75公里,路基宽度31.5米,双向六车道,全封闭互通式立交,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驱车通过环线仅需40分钟。

2009年12月重庆外环高速通车后,内环高速建成。

4.成渝经济区的历史发展

成都——成都,成渝核心城市,四川省省会,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简称蓉,简称榕城。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它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和川西平原的中心,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中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在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成都综合实力排名第九。

曾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并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业城市”。2013年、2014年两次在《中国商业周刊》新一线城市排名第一。

成渝核心城市重庆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简称“重庆”或“山城”,中国五大国际大都市之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从最初概念的萌芽到最终规划的颁布,经历了14年的时间。过去,连接成渝的重要通道是成渝高速公路。如今,成渝客运专线的开通将助力成渝经济区建设,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蓝图将一步步成为现实。

合作:省社科院学术顾问、85岁高龄的经济学家林玲教授还记得,14年前川渝分治时,四川学术界就已经在思考,两地行政区划分离后,如何发展和协调经济社会。可以说,合作从分治的那一刻就萌生了。

“十五”规划纲要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战略任务,确定了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但此时成渝经济区的概念还没有明确提出。

一年后签署的《成渝经济合作会谈纪要》提出了“成渝经济”的概念。两年过去了。

2003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协调空相互发展秩序与调整空相互结构研究》指出:“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城镇数量最多、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也是我国西部工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建议加快成渝地区一体化,将重庆的增长极转变为一个巨大的增长轴,使这个增长轴具备两个单一增长极所不具备的功能。”

成渝经济区的概念虽然在《总结报告》中还没有正式形成,但却促使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关注这一领域。形成:上升到全国水平200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初步研究》提出:“未来5至10年,要积极建设以成渝为中心、各级中心城市相互衔接、相互协作的西部最大双核城市群, 形成西部大开发最大的战略支撑点,西部地区人口、产业、信息、科技、文化的集聚中心,长江

这是成渝经济区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报告中。2004年,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办公室规划组在《西部大开发重点经济区研究》中指出:“长江上游布局以‘蝌蚪型经济区’为特征,区域中心为成渝经济区。”

同年2月3日,四川省在成都签署《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合作谋求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的框架协议》,并在交通、旅游、农业、公安、文化、广播电视六个方面达成具体协议,标志着川渝经济区建设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2005年9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牵头,联合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和四川省数十名专家,完成了2003年11月中标的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未来七大战略与行动计划》。

这是首次对成渝经济区进行专题研究,其结论和建议为国家发改委将成渝列为经济区“十一五”规划试点地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证据。2006年,《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颁布,明确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

2007年4月,四川省政府签署《促进川渝合作共建重庆经济区协议》,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目标。该协议是成渝经济区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文件,也是最具指导性和现实性的双边合作协议。既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地理范围,又建立了统一的工作协调机制,还就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产业合作、生态屏障建设等合作目标和主要举措达成框架协议。

2008年10月,川渝签署《深化川渝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川渝合作进一步深化,共建重庆经济区。分娩:地震“痛”过后,2007年4月,四川省发改委联合国家发改委上报《关于制定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请示》。

同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北京组织召开《规划》编制准备工作启动会。一年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成立协调指导组和规划工作组,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四川省和相关研究单位共同完成。

规划协调指导小组和工作组成立后,工作才刚刚开始。汶川地震后,规划暂停,直到2009年7月才重启。2010年春节后的第一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英率成渝经济区联合调研组赴四川制定成渝经济区区域法规。

5.成渝经济区的历史发展

成都——成都,成渝核心城市,四川省省会,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简称蓉,简称榕城。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它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和川西平原的中心,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中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在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成都综合实力排名第九。

曾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并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业城市”。2013年、2014年两次在《中国商业周刊》新一线城市排名第一。

成渝核心城市重庆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简称“重庆”或“山城”,中国五大国际大都市之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从最初概念的萌芽到最终规划的颁布,经历了14年的时间。过去,连接成渝的重要通道是成渝高速公路。如今,成渝客运专线的开通将助力成渝经济区建设,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蓝图将一步步成为现实。

合作:省社科院学术顾问、85岁高龄的经济学家林玲教授还记得,14年前川渝分治时,四川学术界就已经在思考,两地行政区划分离后,如何发展和协调经济社会。可以说,合作从分治的那一刻就萌生了。

“十五”规划纲要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战略任务,确定了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但此时成渝经济区的概念还没有明确提出。

一年后签署的《成渝经济合作会谈纪要》提出了“成渝经济”的概念。两年过去了。

2003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协调空相互发展秩序与调整空相互结构研究》指出:“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城镇数量最多、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也是我国西部工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建议加快成渝地区一体化,将重庆的增长极转变为一个巨大的增长轴,使这个增长轴具备两个单一增长极所不具备的功能。”

成渝经济区的概念虽然在《总结报告》中还没有正式形成,但却促使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关注这一领域。形成:上升到全国水平200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初步研究》提出:“未来5至10年,要积极建设以成渝为中心、各级中心城市相互衔接、相互协作的西部最大双核城市群, 形成西部大开发最大的战略支撑点,西部地区人口、产业、信息、科技、文化的集聚中心,长江

这是成渝经济区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报告中。2004年,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办公室规划组在《西部大开发重点经济区研究》中指出:“长江上游布局以‘蝌蚪型经济区’为特征,区域中心为成渝经济区。”

同年2月3日,四川省在成都签署《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合作谋求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的框架协议》,并在交通、旅游、农业、公安、文化、广播电视六个方面达成具体协议,标志着川渝经济区建设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2005年9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牵头,联合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和四川省数十名专家,完成了2003年11月中标的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未来七大战略与行动计划》。

这是首次对成渝经济区进行专题研究,其结论和建议为国家发改委将成渝列为经济区“十一五”规划试点地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证据。2006年,《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颁布,明确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

2007年4月,四川省政府签署《促进川渝合作共建重庆经济区协议》,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目标。该协议是成渝经济区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文件,也是最具指导性和现实性的双边合作协议。既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地理范围,又建立了统一的工作协调机制,还就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产业合作、生态屏障建设等合作目标和主要举措达成框架协议。

2008年10月,川渝签署《深化川渝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川渝合作进一步深化,共建重庆经济区。分娩:地震“痛”过后,2007年4月,四川省发改委联合国家发改委上报《关于制定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请示》。

同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北京组织召开《规划》编制准备工作启动会。一年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成立协调指导组和规划工作组,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四川省和相关研究单位共同完成。

规划协调指导小组和工作组成立后,工作才刚刚开始。汶川地震后,规划暂停,直到2009年7月才重启。2010年春节后第一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英带领成渝经济区联合调研组赴四川,对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进行调整。

6.成渝高速公路

“成渝高速复线”正式更名为“成渝高速公路”

成安至重庆高速公路将于2009年开工,将成为成渝间最短的高速公路,全长约250公里,其中四川段全长约175公里。2010年4月22日,开工仪式在成渝高速重庆段重庆沙坪坝曾家举行。重庆段总投资78.4亿元,全线按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路基宽度34.5米,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走向为:从重庆绕城高速起点,穿越缙云山脉,经璧山县城以北4公里,再经福禄、庙、转龙,穿越巴岳山脉,经新市、万谷、大宝、邓云,经大足县城以南5公里,经安岳入川。重庆全长78.068公里,计划建设期4年。

7.高速公路发展史

20世纪3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开始修建高速公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的高速公路发展迅速。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起源于德国,建于1931年。它位于科隆和波恩之间,大约30公里长。阿登纳于1932年8月6日开放。

首先,高速公路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是工业和人口的聚集地,其汽车增长远快于农村,已成为汽车的聚集中心。因此,高速公路的建设从城市的环城路、辐射路和交通繁忙路段开始,逐渐成为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城市交通。

二是汽车技术的发展对高速公路建设提出了客观要求。目前,汽车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因此,在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合下,汽车轻量化和重型化是两大发展趋势。前者要求速度保证,后者要求承载力,而高速公路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

8.成渝高速公路是什么时候修的

成渝高速公路是成渝公路交通的大动脉,也是重庆第一条高速公路。该公路穿越四川盆地腹地,连接成渝沿线成都、简阳、资阳、内江、重庆等城市,途经14个县区,设计为全封闭、全互通、中央分隔带、单向行驶的四车道公路。路基基础宽度为21.5米至25米,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设计交通流量为昼夜4万辆。

成渝高速公路是“八五”国家重点公路项目,1990年9月正式开工,1995年9月通车。主要工程包括:5座双洞隧道、20座互通式立交、316座各种类型的大、中、小桥。整个工程土方量6450万立方米。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成渝高速公路成都收费站-内江龙场互通已成为国家高速公路G76厦蓉高速公路的一段,而于建川-内江互通是国家高速公路G85渝昆高速公路的一段,其中内江互通-龙场互通为两条高速公路的共用路段

9.高速公路的起源和发展

只有中国能讲公路发展史,希望用中国公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作者:萧晔,2005-01-18 14:45作者:萧晔中国的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它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历了80年代末至1997年的初期建设阶段和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对公路建设的统一认识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输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长期滞后的后果充分暴露出来,特别是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拥堵、行车缓慢、事故频发。为了改善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紧张状况,缓解公路交通瓶颈,公路交通部门自“六五”以来重点拓宽改造干线公路。

虽然有些路段已经拓宽到15米甚至20多米,但效果微乎其微。为了找到缓解我国公路交通瓶颈的有效途径,公路交通部门开始深入研究发达国家解决交通问题的经验,对我国主要干线公路的通行情况进行调研。

结果表明,我国公路交通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由于交通工具种类繁多,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畜力车与行人混杂,车辆纵向干扰大;二是由于人口密集,公路沿线城镇交叉较多,横向干扰大;三是道口多,通行能力低,交通事故严重。以上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功能的发挥。

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建设高速公路是解决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的有效途径。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对高速公路建设问题高度重视,对我国是否建设高速公路的认识并不统一。

直到1989年7月,在沈阳召开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同志指出:“公路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一定要发展的问题”。“这个结论很明确,不再是理论问题”。

认知的统一为中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序幕。建设初期,沪嘉高速于1988年建成通车,结束了mainland China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90年,被誉为“中国第一路”的深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着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建成,中国有了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修建的跨省高速公路。

为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1992年,交通部制定实施了“五纵七横”国家干线计划,为我国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199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4771公里,10年间年均增长477公里。

沈大、京津塘、成渝、庆忌等一批重要高速公路相继建成,突破了高速公路建设的诸多重大技术瓶颈,积累了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全过程建设管理经验,为1998年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根据国家统一安排,交通运输行业加大了公路建设力度。1998年至今,公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年均里程超过4000公里,年均投资1400亿元。1999年,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2000年,国家主要高速公路京沈、京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形成华北、东北、华东快速、安全、畅通的公路运输通道;2001年,经过10多年的艰苦建设,素有“西南大动脉”之称的西南公路海上通道完全贯通,西部地区不再远离大海。

2002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一举突破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2004年底突破3万公里。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高速公路,15个省的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000公里。

辽宁省、山东省实现了省会城市和城市全部由高速公路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网也初具规模。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延长和规模效益的逐步发挥,人们感受到了高速公路带来的时间和空观念的变化。在山东、辽宁、广东、江苏等地,省会可以当天往返,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用了12年,从1万公里到2万多公里,只用了4年,从2万公里到3万多公里,只用了两年。可以说,短短17年,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速度,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交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高速公路经过17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随着京沪、京沈、京石、沪宁、沪杭甬等一批长途、省际高速公路的相继贯通,我国主要公路运输走廊的交通紧张状况得到明显缓解,长期存在的运力紧张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省与重要城市之间的时间空距离,加快了地区之间的人员、货物、技术和信息交流,有效降低了生产和运输成本,实现了更大空空间内的资源有效配置,拓展了市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高速公路的速度和便捷已经进入普通人的生活,正在改变人们的时间观念空和生活方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李晨渣男事件 李晨被扒黑历史下一篇:红薯丸子的家常做法 炸地瓜丸子的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