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边沁功利主义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理与内容介绍

导语:边沁最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是功利主义哲学体系的建立。在1776年出版的《论政府电影》中,边沁初步探索了功利主义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政府理论;1789年,边沁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进一步探讨了功利原则和幸福与痛苦的计算,构建了完善的功利主义理论体系。1823年,边沁和哲学家、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勒共同创建了《威斯

边沁最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是功利主义哲学体系的建立。在1776年出版的《论政府电影》中,边沁初步探索了功利主义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政府理论;1789年,边沁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进一步探讨了功利原则和幸福与痛苦的计算,构建了完善的功利主义理论体系。1823年,边沁和哲学家、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勒共同创建了《威斯敏斯特评论》,大力推广功利主义哲学。该出版物主要由詹姆斯·穆勒的儿子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编辑和撰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份出版物把约翰·穆勒塑造成了一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观念影响了詹姆斯·穆勒,而詹姆斯·穆勒又影响了作为著名经济学家的大卫·李嘉图,所以边沁可以自吹“我是詹姆斯·穆勒的精神之父,而詹姆斯·穆勒是大卫·李嘉图的精神之父,所以李嘉图是我的精神孙子。”

边沁还有一个经济学研究成果,就是1787年的《为高利贷辩护》。这是给亚当·斯密的一封长信,其核心内容是批判斯密的利率管制思想。在《国富论》中,史密斯提出限制利率,以防止逆向选择带来的风险,保护借贷关系中弱势一方的利益。边沁从鼓励和保护风险投资的角度批评了限制高利贷利率的想法。他认为,利率管制会扼杀风险资本,进而抑制任何形式的投资。史密斯的想法有些保守,尤其是他保护弱者利益的想法。根据孟德斯鸠的解释,试图控制利率来保护弱者的实际后果是损害弱者的利益。边沁的观点看似激进,但可能是务实的;这个概念甚至具有熊彼特20世纪企业家和创新思想的某些含义。

二.功利主义原则

关于人类行为动机的定义,边沁之前影响最大的是约翰洛克的享乐主义。根据享乐主义的观点,人的行为动机是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追求快乐的最大化。一般来说,快乐或痛苦都是主观感受,每个个体都是自己快乐或痛苦的唯一接受者和评价者。所以个人行为动机中的享乐主义的倡导者也是自由主义者。就政治倾向而言,边沁一方面是个人主义者,一方面是自由主义者,但对其思想的深刻解读可能会揭示中央集权和专制的含义。

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一种基于理性的关于人类行为评价的规范性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总是有目的的,对行为的评价必须从结果来判断;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目标的实现,只有结果。总之,功利主义强调行为的目的和结果的重要性。边沁认为,自然把人置于快乐和痛苦的支配之下,“善”是快乐的增加,“恶”是痛苦的增加。人的行为总是趋利避害,即追求更多的善,避免更多的恶。那么,如何评价行为目的的实现呢?边沁提出的评价工具是效用。人从某物或行为中获得的利益、好处、喜悦、善意、快乐,是效用;反之,如果你受到伤害、痛苦、罪恶、不幸,那就是负效用。两者之和为总效用、净效用或总幸福。边沁认为,人们从事物或行为中获得的效用是可以衡量和总结的。边沁在《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中试图建立一种“幸福计算方法”来衡量和计算幸福与痛苦,他把经济学理解为“幸福与痛苦的演算”。

在边沁看来,社会只是个体的总和。个人是真实的,社会是虚构的。个人利益是现实的,社会利益是虚拟的。边沁的效用计算和评估概念是基于个人的。然而,边沁功利主义哲学研究的目的和归宿是为法律和政策制定提供评价依据。因此,基于个人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社会。边沁虽然强调个体评价的真实性和重要性,但他把社会理解为个体的总和,把社会利益理解为个体利益的简单叠加。然后,关于立法和政策的评价标准,他提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伦理标准。一项政策或立法可能会使一些人受益或受损。按照“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标准,只要这个政策或法律达到了最大的净效用,就具有充分的合法性。

3.边沁功利主义述评

边沁在伦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方面都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上,对这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根本的影响,也体现在后世对功利主义原则的讨论和争论上,拓展了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在经济学意义上,边沁功利主义在近代得到的积极正面的评价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承认并强调功利主义假说作为经济学和哲学的基础和逻辑前提的意义。经济学被认为是一门关于人的经济行为的演绎科学,需要简单的假设或公理作为逻辑演绎的前提。功利主义强调人类行为的目的性,为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和研究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力的假设。经过边沁及其弟子的研究和推广,这一假说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公理。现代研究者不需要对人的行为评价争论不休。功利主义作为一个隐含的前提进入研究过程,使研究者获得了基本共识,提高了研究效率。

与此相关的是边沁对效用计算的“经济人”假设的理性建构的意义。在边沁之前,“经济人”假说的构建主要集中在“自利”的论证和发展上,其前一个方面有两个要素——自利和理性。斯密之前的思想家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论证了个人利益的合法性,实质上是在建构“经济人”假设的“自利”要素。这项工作基本上已经由史密斯完成了——当时他提出并论证了“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在斯密之后,特别是从边沁开始,“经济人”的两个要素中的“理性”要素成为工作的重点。边沁关于效用计算的思想和快乐与痛苦的比较是经济学建构“理性”的重要出发点和关键环节。在《道德和立法原则导论》中,边沁仔细计算了幸福和痛苦。在现代经济学中,边沁倡导的基数效用思想已经被序数效用理论所抛弃和取代。因此,边沁的效用计算方法和程序看似幼稚甚至荒谬,但我们可以比较效用,计算相似的幸福和痛苦的成本收益的思想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经济学的制度建设意义重大。边沁后约翰·穆勒提出的“经济人”概念直接受到边沁的影响,边际革命后经济学家提出的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的平等边际原则只是边沁“幸福与痛苦的演算”的形式表达;现代经济学中“经济人”理性能力的形式化,实际上是边沁思想的发展。

一个影响深远的思想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批评,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也是如此。现代经济学对边沁功利主义及其相关思想的否定和否定评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人的行为动机:快乐或满足是唯一的追求吗

在边沁的功利观念中,人的行为目的是追求幸福或满足;目的是达到重要,过程本身没有意义。这样的理解可能显得有失偏颇和不切实际。人类的行为可能包含比幸福和满足更广泛、更丰富和更深刻的含义。约翰·穆勒十几岁时成为边沁的弟子,接受功利主义的理论和概念。到他二十岁的时候,他的思想正在成熟,但他的思想处于危机之中。20岁的约翰·穆勒认为自己的未来是成为一流的思想家,他对此深信不疑。但是,他深深怀疑,当未来的一切都明朗了,他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因为在这样一个可以确认人生目的的人生里,他感受不到任何幸福。于是,他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陷入了抑郁和精神分裂。几年后,小穆勒逐渐从这种失落中走了出来,他开始怀疑和批判边沁的功利主义。他说:“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只满足的猪好得多;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做一个满足的傻瓜好得多。”穆勒并没有完全放弃功利主义,但他不再相信边沁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关于人生的意义,也许著名剧作家乔治·萧伯纳的说法是可信的:“幸福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没有目的;人生本身就是目的。”对人的行为动机的理解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功利主义的简单假设确实有些狭隘。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政策含义

与功利主义中的效用衡量和计算相关,边沁表达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经济科学哲学》中有一段话:“如果两个人拥有的财富量不相等,立法者肯定会认为财富量最大的人拥有最大的幸福。但快乐的量不会以任何类似的比例随着财富的多少而增加:一万倍的财富不会带来一万倍的快乐。.....如果一个人的财富超过另一个人并持续增长,那么他的财富在产生幸福方面的作用就会持续下降;换句话说,每一种特定财富所产生的幸福的数量是递减的;第二部分产生的快乐比第一部分少,第三部分比第二部分少,以此类推。”虽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的重要基础,但边沁的主张受到了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质疑。因为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贫富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效的。因为收入差距越大,总收入带来的总效用越小。这样,收入再分配就获得了合法性——在收入分配不均的背景下,通过将高收入者的部分收入再分配给低收入者,社会总福利将得到提高。——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的结合,成为收入再分配的理由。边沁似乎在主张革命是正当的。

3.“大多数人最大的幸福”可能导致危险的结论

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其实就是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一项政策可能会促进和损害一些人的利益,但只要它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它就具有实施的合法性。进一步的推断可能是危险的。在政策法律的有效性评价中,只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就可以忽略、遗漏、排斥甚至牺牲少数人。在这样的政策或法律背景下,少数人会丧失表达意愿的权利,甚至丧失人权,从而导致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形成极权主义或法西斯主义。与边沁同时代的卡莱尔和狄更斯批评边沁的观念是“强硬、无情、机械、庸俗、不尊重、低级”;20世纪的凯恩斯也说过,边沁是19世纪国家社会主义的起源。

边沁可能确实有专制或控制的思想,就像柏拉图的“精英主义”一样。他在1785年设计的“圆形监狱”体现了专制或控制的概念。圆形监狱由一个中心塔和周围的环形牢房组成。圆形监狱的中心是一座了望塔。所有牢房面向中央监控塔。每个牢房都有两个一前一后的窗户,一个面向中央塔楼,另一个面向中央塔楼,用于照明。这种设计使中央塔楼的看守者很容易观察牢房里囚犯的一举一动,对囚犯了如指掌。犯人不知道要不要被监视,什么时候被监视,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他们在心理上感觉自己一直处于被监视的状态,强迫自己一直遵守规则。这就实现了“自我囚禁”——囚禁处处潜伏在他们的内心。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有一双监视的眼睛,犯人会变得相当有纪律性和自觉。在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政治讽刺小说《1984》中,人们受到了无处不在的监视。奥威尔嘲讽的黑暗世界是边沁的乌托邦。

作为政治哲学家,边沁的功利观成为经济学的基本哲学和逻辑基础。如果把经济学理解为一个有机体,边沁功利主义哲学的影响具有基因的性质。经济学发展中的那些特征,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不管是健康的还是病态的,都可以部分地用这个基因来解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歇后语的由来 歇后语的由来是什么?歇后语有什么含义下一篇:刘谌 刘谌是谁?刘谌生平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