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基诺族 基诺族简介

导语:基诺族简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基诺族简介基诺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族乡,少数散居在景洪县东王、东阳、橄榄坝、大渡岗,东拉县向明、东仑。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族”是一个自称的民族。过去汉语常音译为“有乐”,意为“跟在舅舅后面”,意为“

基诺族简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基诺族简介

基诺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族乡,少数散居在景洪县东王、东阳、橄榄坝、大渡岗,东拉县向明、东仑。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族”是一个自称的民族。过去汉语常音译为“有乐”,意为“跟在舅舅后面”,意为“一个尊重舅舅的民族”。

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因为没有文字,以前是通过刻竹木来记忆的。基诺族信仰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崇拜诸葛孔明。他们主要以农业为生,旱稻、棉花和玉米是他们的传统作物。茶叶历史悠久,以普洱茶闻名。

基诺族历史

基诺族是我们民族的自称,在过去的史书中被译为“有乐”。基诺族都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座山上。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节日习俗、服饰装饰、民族血统和历史沿革,1979年被国务院确认为少数民族,这是中国承认的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的起源没有文字记载。基诺族人崇拜诸葛亮。传说他们是诸葛亮南征部队的一部分,从普洱、墨江甚至更北的地方迁移过来。经过几代人的繁衍发展,新中国成立时还没有形成定型的阶级社会,他们基本上还处于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基诺族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彻底改变了刀耕火种、竹刻、物物交换、祭鬼治病的落后面貌。今天,基诺族

基诺族音乐

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县基诺族约有11900人。没有母语,没有方言差异,也没有文字。刻木、刻竹或数苞、忆、信万物有灵、拜诸葛孔明、拜祖先占据重要地位。

基诺族的歌舞活动经常通宵达旦,尤其是在婚丧嫁娶和盖新房的时候。基诺族的歌和养育他们的西双版纳的歌一样美丽动人。从基诺山高处传来悠扬的歌声,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

基诺族礼仪

基诺族人待人真诚,保留了民间“生分熟吃”的习俗,即捕获猎物后,凡见到捕快者,生时可分食,熟时可吃。喝酒也是如此。只要客人不放下眼镜,主人一定陪他们走到最后。

在民间,以酒代刑的习俗一直保留着。任何违反村规民约或做错事的人通常会被罚10碗酒。情节严重的,罚两头猪,100多公斤大米,几十公斤酒,请全村老少一起吃饭。

过去基诺族有成人礼的习俗。当孩子们庆祝他们的成人礼时,他们应该养肥他们的奶牛。牛肉用香蕉叶包裹,分发给寨子里的每家每户庆祝。

基诺族庆典

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占据主导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主,具体时间由各村确定,但大多在农历腊月期间举行。在过年或祭祀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宰杀畜禽准备酒肉,传统的猎牛活动最为隆重。这时候,几个年轻人会用刀把牛的脚切掉,然后从牛的屁股上切下一块肉来祭祀,剩下的牛肉就分着吃。同时,他们会用瘦牛肉、皮、血、胆囊、大蒜、辣椒、酸笋、槟榔、绿叶、酒做成一道名为“科乐沙”的凉菜,呈现给邻村的扎旺一家,顺利获赞放牛后,家家户户的父母要去长辈家拜祖拜年,长辈要设宴招待。

祭祀活动包括烧地、品新节、吃谷魂。每次祭祀通常都包括杀猪杀狗。狩猎祭祀根据猎物的大小和凶猛程度分为三个等级,祭祀的规模取决于不同的等级。所有的猎物只有在献祭后才能被吃掉。

基诺族的婚俗

基诺族的婚姻基本上是宗法制度下的一夫一妻制,但保留了许多双婚甚至群婚的一些特征,许多习俗需要详细研究。男女在15或16岁后将举行成人仪式。经过一些严肃而惊人的复杂过程,他们不得不换上成人的衣服。他们的外套上绣着月亮形的花徽,他们的挎包——“铜帕”上也绣着花徽。从此他们就有了公社社员的资格,有了谈恋爱的权利。之后,他们必须在公共场所过夜。因为每年举办成人礼的男女青年都是同龄的,未来一两年举办成人礼的年轻人自然会形成恋爱阶层,但即便如此,同龄阶层之间的婚姻也有一个自然的过程。婚前恋爱通常有三个阶段:“八朴”、“八宝”和“巴里”。“巴朴”是秘密约会的阶段,“巴宝”是爱情从秘密走向公开的阶段,“巴里”是同居的阶段。只要同居后双方感情温暖和谐,男方早上醒来就告诉全世界他们要结婚了。之后,他请父亲或叔叔向女方父母求婚。通常,女方父母必须答应,然后约定婚期。因为婚姻是自由的,经历了恋爱的三个阶段,所以婚后离婚的人并不多。

当基诺族女孩对一个年轻人感兴趣时,她会送这个年轻人一朵美丽的花。如果小伙子也爱姑娘,收到花后,可以在青年男女结婚时向姑娘求婚。结婚的时候,男女双方都要给猪治病。新娘进来,公公会赏一只鸡腿。

基诺族服装

基诺族男女喜欢戴大耳环,这样眼睛更大。他们认为耳环眼的大小是一个人努力与否的象征,所以他们从小就戴耳环眼,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扩大。如果一个人有小耳环眼,就会被认为胆小懒惰。基诺族男人穿宽裤子,白大褂,无领双前襟。女子头发高髻,头戴三角尖帽,背上麻布袋,白色背心上纹着各种图案,外面是无领长袖上衣,底边是黑红边的有缝裙子。基诺族喜欢穿蓝、红、黑三色线条的自织土布,富有民族特色。

基诺族饮食

基诺族习惯在日食期间吃三餐,以大米为日常主食,拌以玉米、瓜类、豆类等。基诺族非常讲究吃米饭。他们应该吃好大米、新大米和旧大米来喂养牲畜或制作烧酒。玉米注重吃绿色。早餐,糯米通常用手揉成面团。午餐时,米饭用香蕉叶包裹,随时用盐和胡椒粉撒在地上。除了主食米饭,晚餐还有一些菜。家庭饲养的畜禽只能在婚礼和葬礼上宰杀。

通常,肉类的来源取决于狩猎。每年5月到9月是基诺山的雨季,那里几乎所有的蔬菜都是上山采摘的。经常吃山药、水芹、竹笋、鱼腥草和各种菌类。其中,竹笋最为常见。丰富的野味和山珍,加上当地的野生辣椒、麻根、香茅和酸木粉,使基诺族能够在不同的季节烹饪出许多具有热带山野风味的民族菜肴。

基诺族人普遍喜欢喝酒,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不喝酒一天活不下去。你喝的大多数葡萄酒都是用大米或玉米酿造的。在酿造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一些植物,如锁梅叶。酒呈淡绿色,有植物的天然香味,据说有健脾强身的功效。

基诺山是著名的产茶区,著名的普饵茶是当地特产。人们喜欢喝老叶茶。喝茶时,他们通常会将老叶揉搓翻炒,然后放入茶壶中煮至汤汁浓稠。茂名、策马等村的基诺族妇女,有的有吃一种当地土的习惯,有的老年妇女嗜吃土,一天不吃就难受。研究表明,这种粘土含有少量的铜、铁、钙和锌等必需元素。

典型的食物主要有香蕉肉和全肉条。还有竹蒸麂排和炸笤帚虫。

基诺族建筑

基诺族民居是一种木框架、木墙、茅草屋顶的干栏木结构房屋。一般有上下两层,下层没有围墙,用来堆放农具和柴火杂物,上层是主要住所。基诺族至今仍保留着同姓共同生活的习俗。在一个大父系家庭的大房子里,有一个氏族火塘,每个小家庭都有一个小火塘。一些“大房子”居住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家庭,反映了大父系家族的残余,引起了相关专家的关注。

基诺族习俗

基诺族有很多禁忌,比如:煮麂皮头一定要在女人睡觉后做,女人不能吃铜铁锅鱼饭;祭祀村神的食物必须在村里和社长面前煮;祭祀山神的食物必须在野外烹饪,不允许带进村子;民间有一种说法,吃鸡可以治病。宝宝满月时,爸爸会关起门来烤一只鸡,自己一个人吃。那一天,父亲不准说话,以为这样可以为孩子消灾避灾。

基诺教

基诺族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信奉万物有灵。在过年或祭祀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宰杀畜禽准备酒肉,传统的猎牛活动最为隆重。祭祀活动包括烧地、品新节、吃谷魂。每次祭祀通常都包括杀猪杀狗。狩猎祭祀根据猎物的大小和凶猛程度分为三个等级,祭祀的规模因等级不同而不同。所有的猎物只有在献祭后才能被吃掉。

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祀器皿和乐器。每个村子一般都有两面,即男鼓和女鼓。基诺族把太阳鼓视为神灵的化身,村庄的象征,认为它可以保佑整个村庄的繁荣。平时放在卓巴和卓生家里,不允许任何人随意乱动、乱敲。只有当卓巴宣布过年时,当他跳起来寻求巨大的鼓励时,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他才能敲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独龙族服饰 独龙族简介下一篇:东乡族服饰 东乡族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