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湖南株洲市 湖南株洲历史

导语:以下湖南株洲历史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1.株洲的历史株洲,古称建宁,又称Xi州。公元214年,三国吴栋在此设立建宁县。唐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在古代,当地有许多米槠树,湘江两岸有许多沙洲,所以

以下湖南株洲历史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1.株洲的历史

株洲,古称建宁,又称Xi州。

公元214年,三国吴栋在此设立建宁县。唐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

在古代,当地有许多米槠树,湘江两岸有许多沙洲,所以株洲也被称为米槠。南宋邵熙元年正式定名为株洲。

1949年8月3日,株洲宣布解放。湘潭县由株洲区组成,辖株洲乡和欧灵乡。

8月19日,株洲区党政机关成立,株洲区办事处、株洲乡人民政府进驻大生岭。株洲区管辖的株洲镇面积约半平方公里,人口7264人。

1950年1月,株洲区改为第一区。1950年6月中旬,株洲镇在湘潭成立。

株洲镇辖一至四街居民委员会、田心段乡、董家段乡、狮子头乡,株洲镇办事处设在尹家祠堂。1951年3月,株洲镇办事处更名为湘潭县株洲镇人民政府。

株洲市于1951年由湘潭县入驻,隶属长沙特区。3月3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地区专员办向省政府和中南军政委员会提请,将湘潭县株洲镇设立为市。要求设市的主要理由是:“株洲镇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是粤汉、浙赣、湘黔铁路的交汇点。湖南工业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全镇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45914人...根据发展趋势,拟设市,拟将靠近郊区的镇划分为城区,面积由36平方公里增加到48平方公里,人口由45914人增加到10万人,乡镇由3个增加到25个。“1951年5月7日,中南军政委员会书面答复湖南省人民政府,报请中央成立株洲市。

6月11日,中南军政委上书鄂湘两省政府说:“1951年6月6日国务院复电刑铮七字第149号,1951年5月8日会办民字第1917号报告后,注意到。湖北襄阳、樊城将合设为丁等市,称襄樊市;湖南省株洲镇改为丁等市,由长沙专署牵头,经核批后批准备案……”

6月29日,长沙区高委决定宣布株洲市人民政府成立,7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其实7月17日才开门。

株洲市人民政府驻尹家祠堂。1951年8月20日,株洲市设街道,株洲市设郊区办事处,辖11个乡。

1952年1月14日,株洲市人民政府向省政府民政厅报告,边界问题已划分为湘潭管辖的南华、汤和、白静、关白、龙州、大井、太平桥等7个乡镇,并与湘潭协商,将河华5个村划入株洲。1953年,株洲改为省辖市。

3月,根据湘潭区专员办1953年2月20日的通知,株洲市郊区分为株洲东郊和株洲北郊,共辖32个乡。6月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程潜发布省政府令,株洲授权湘潭特办牵头。

1955年2月22日,经中共株洲市委批准,株洲郊区东区和株洲郊区北区合并为株洲郊区,成立株洲郊区办事处,辖22个乡。1956年3月23日,中共湖南省委发出通知,省委决定株洲市委由省委直接领导,希望各有关部门立即办理交接手续。

4月9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发布通知:“现决定将株洲市人民委员会改为我会直接领导。该协会的建筑、房舍、劳工、卫生和商业部门都改为了局。

希望了解相关部门分别办理交接手续。6月14日,撤销株洲市郊区办事处,设立株洲市郊区办事处,管辖五大乡镇。

1958年9月5日,取消了乡一级的编制,株洲郊区所辖的五个乡合并为株洲郊区人民公社。1959年6月26日,经湖南省人民委员会335号文件批准,撤销1955年、1958年在株洲市设立的5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中心、清水塘、河塘铺、田心、董家屯等5个区人民委员会;撤销郊区办事处,成立株洲市郊区人民委员会。

1960年7月23日,经株洲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了中心、清水塘、河塘铺、田心、董家墩五个城市人民公社。他们与中心、清水塘、河塘铺、田心、董家墩等五个区人民委员会同地办公,有两个品牌,一套人。辖区有居委会37个,居民小组682个,农场20个,生产队205个,总人口186468人,总面积150平方公里。

1963年4月,株洲郊区人民委员会被撤销,株洲农林水务局直接领导农村地区和社区。1965年4月30日,株洲县在国务院第155次全体会议上成立。

以株洲市部分行政区域为株洲县行政区域。株洲县成立后,全县分为歧口、干田、朱婷、三门、关白、古月峰、雷大石、龙头铺8个区,歧口镇辖27个公社、4个建制镇、4个农、林、渔、茶农场。

总人口为367,932人。株洲县由株洲市牵头,位于禄口镇。

1966年1月18日,国务院三号文件批准设立株洲市郊区,并把莲花、曲池两个公社,清水塘、田心、河塘铺、中心、董家墩五个农场,以及农业研究所、园艺场、果树园艺场、畜牧场、鹅颈渔场、水产品检测场,划归郊区管理。1970年1月20日,国务院同意株洲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取消了株洲中心区、清水塘区、董家当区、田心区、荷塘区五个区。

7月8日,根据国务院53号文件批复,株洲市城区设立株洲市东区、株洲市南区、株洲市北区。东区7.9万余人,设有田心、磁器塘、岳塘、宋家桥4个街道办事处;南区7.1万余人,设有董家岛、东风、建设三个街道办事处;北区有7.5万余人,包括清水塘、相士岭、白石港,距离贵阳站905公里

所有权:归广州铁路公司管辖

等级:现在是特别站

客运:办理旅客上落;行李和包裹托运

货运: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的交付;运输前处理整车货物的储存;不办理危险货物罐头的交付;不要搬运整个车辆的爆炸物和主要氧化剂

地理位置:株洲站位于京广、湘黔、浙赣铁路交汇处。

株洲新火车站位于天元区群峰镇香塘村,距离新长沙站39公里,距离新衡山站67公里。总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站房1.5万平方米。车站采用合作建设模式,市出资6000万元。同时,配套建设长途汽车站、公交站等设施,方便旅客零距离换乘。该站预计年底开工建设,2009年建成。近期预计年客运量869万人次,远期预计年客运量1241万人次。

原《武广客运专线初步设计》确定新建株洲站为中间站,站房建设规模仅为5000平方米。再次中标获批后,新株洲站规模扩大至1.5平方米,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站房1.5万平方米,配套建筑1.5万平方米。配套建筑功能设置为长途汽车总站和公共服务设施。底层为到达,底层为出发,地下为地下通道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主要交通设施包括城市公交场站、社会车辆停车场、出租车停车场和长途汽车客运站,远期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场站。

3.株洲多大了

一座城市的历史总是经历了许多沧桑。株洲建城已有1700多年,因三国孙权、刘备之争而有城池。今天的株洲人知道有一条建宁河,还有一个古老的建宁县,却很少有人知道。从东吴的孙权李县到唐太宗的李世民县,株洲“建宁”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株洲市的一部分在古代被称为建宁县。李宁郡的建立始于东汉建安十九年。在《三国志》、《资同治鉴》等国史和地方志中都有记载。

设立宁县是必然的。据有关国家史料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初步决定北上,大规模南进,兵锋直指荆州江陵。孙权采纳了鲁肃和周瑜的建议,加入了曹。赤壁之战火烧曹颖,打败曹操,从此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安十四年,孙权封周瑜为南郡太守,夏郡、汉昌、刘阳、周陵为周瑜封邑。建安十五年,周瑜病死,孙权听了鲁肃的建议,向刘备借荆州。孙权封鲁肃为汉昌太守,把周瑜的俸禄给了鲁肃。同年,刘备用诸葛亮的计谋攻占益州。建安十九年,刘备决定入蜀,自称益州牧。当时,孙权认为刘备已经赢得了利润,要求归还荆州,并封了三名县令。关羽驱逐孙权的官员,孙权非常生气。又遣梦露引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以守三郡;梦露支持鲁肃,在巴丘驻扎军队,在益阳拒绝关羽。刘备派使者与孙权讲和,因为曹操攻打汉中,害怕失去益州。孙权同意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等地划为吴栋,南郡、零陵、武陵等地划为刘备。从此,孙和刘被分为湘军。孙权抱着建立“和平边疆”的想法,设立建宁县,县知事驻扎在周哲,防止“过川南”。

李宁县的设立和两县的搬迁是有原因的。一、三国吴太平二年,建宁县知事从涿州迁阚田。当时,吴在长沙县东部的一个姓区设立了湘东县。同时分为湘南、湘乡两县,设立湘西县。根据县治试验,株洲县唐史乡土城村现已成立。吴为把守空夏玲,阻止蜀国东渡湖南,不得不将驻军重心南移,县知事迁往阚田。二是晋、泰元年,即武宝鼎元年,建宁县知事再次迁居周哲。因魏献熙二年十二月,司马燕逼魏元帝取禅位,晋取曹魏建立晋国。吴永安7年,吴敬娣因病去世,四个孩子都年幼体弱。当时东吴北部有一个强大的晋朝,南部有一次叛乱。为了防止司马燕南侵,宁县设立,由阚田迁至涿州。

金朝统一中国,建宁县仍驻儋州。南朝时期,建宁县隶属于襄州长沙县。隋黄凯9年,废建宁县为湘潭县。唐武德四年,建宁县复设,县知事仍在原址,属南云州。

贞观元年,唐太宗废南云州,废建宁郡。建宁县分为湘潭县和醴陵县。虽然延续了400多年的建宁县已经不存在了,但从孙权时代开始,建宁县就是一个人口聚集的地方,一个货物分散的土地,一个交通大动脉。南朝时期,梁武帝也在这里修建了子夫庙,杜甫、朱、等前客诗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故事。攸县、茶陵县、陵县划归株洲市管辖。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湘江西岸设立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株洲市取消了郊区建制,将市区划分为天元、松露、汤和、石峰四个行政区。

6.株洲的近代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史~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新型工业化推动农业生产强劲稳步发展。

2007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6.6亿元,增长5.5%。粮食播种面积25.96万公顷,增长0.2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69万公顷,增长2.3%。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全市粮食产量188.6万吨,增长0.8%。2004年以来,连续四年保持185-188万吨的生产规模,是近五年来最好的水平。

蔬菜162.3万吨,同比增长6.3%;生猪生产恢复增长,其他畜牧业稳步增长。全市生猪出栏487.3万头,同比增长5.2%;全年屠宰牛羊58.5万头,同比增长6.9%;出笼家禽2703万只,同比增长7.6%。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建成乡村通水泥路1306公里,农村通路工程247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9.5%;农业机械总动力191.9万千瓦,增长8.2%。

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68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06个。“十万”工程扎实推进,乡村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200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347.1亿元,增长18.9%,比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为1994年以来最高增幅,占GDP比重为46.4%,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8.7亿元,增长25.1%。

规模以上工业中,采选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5亿元、219.2亿元、17.6亿元,增长35.9%、25.6%、14.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最大的6个行业分别是交通装备制造、化工、有色冶炼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医疗食品加工和金属制品,增加值分别为42.1亿元、34.6亿元、55.3亿元、22亿元、15.7亿元和11.7亿元,分别增长28.1%、33.1%、12.7%

全市工业聚氯乙烯树脂产量为13.4万吨,同比增长63.9%;金属切削刀具507万把,增长1.6倍;十大有色金属达到51.2万吨,同比增长11.5%。年末园区工业企业46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271家,新增企业49家。园区技术、产业、贸易总收入256.8亿元,增长92.2%。

投资消费强劲,内外促进效果明显。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88.6亿元,增长42%,比上年提高15.5个百分点,为五年来最高增幅。

其中,城镇投资254.5亿元,增长46.2%;农村投资34.1亿元,增长16.9%。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为57.9亿元,同比增长30.6%;工业投资139.8亿元,增长81.9%。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6亿元,增长18.7%,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3.4%。全年实际利用内资80.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增长38.3%。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2007年公路货运量9302万吨,增长21.4%,公路货物周转量62.4亿吨,增长28.1%;公路客运量达到1.12亿人次,增长9.5%,公路客运周转量达到67.2亿人公里,增长8.9%。

旅游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接待游客698.7万人次,同比增长14%;旅游总收入35.5亿元,增长14.8%。年末株洲市旅游星级宾馆饭店34家,比上年增加5家。

外向型经济取得新成效。吸引投资取得新进展。

2007年实际利用内资80.1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6家,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增长38.3%。

公司投资的财富500强企业9家,央企10家。对外贸易下降。

2007年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增长13.2%,为五年来最低增幅。其中,出口值7.2亿美元,下降11.1%,进口值3.7亿美元,上升141.8%。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展望未来手抄报 历史与展望的手抄报下一篇:通讯兵 通信兵的发展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