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景颇族 景颇族简介

导语:景颇族简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景颇族简介景颇族简介景颇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生活在德宏州山区和怒江州户水县盘古岗地区,少数散居在腾冲、耿马、澜沧等县。缅甸也有景颇族。景颇族有景颇族和宰

景颇族简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景颇族简介

景颇族简介

景颇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生活在德宏州山区和怒江州户水县盘古岗地区,少数散居在腾冲、耿马、澜沧等县。缅甸也有景颇族。

景颇族有景颇族和宰割族两种方言,彼此之间很难交流。景颇语属于汉藏语系景颇族分支。使用以拉丁字母为主的拼音——景颇族语。景颇族有丰富优美的口头文学,包括长篇叙事诗和神话、故事、寓言、谚语、谜语等。

景颇族生活在山区、丘陵地带,以农业为主,水田少,旱地多,以竹楼为生。景颇族地区盛产珍贵木材和各种药材。经济作物包括橡胶、油桐、茶叶、咖啡等。景颇族普遍信仰原始多神教,也有人信仰基督教。

景颇族历史

景颇族的祖先与古彝羌有亲缘关系。他们曾经生活在康藏高原的南部山区,在7到9世纪沿着横断山脉南迁。东部的景颇族在澜沧江、金沙江一带以东;西部的景颇族,在澜沧江以西到达缅甸。15、16世纪,由于战争,大量东方人大规模西迁;16世纪后,大量人口迁入德宏地区,与德昂族、阿昌族、彝族、汉族共同生活。景颇族的景颇族支系、兰格支系、瓦支支系和拉琪支系原本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部落。

镜泊头饮月

景颇族有9.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自治州瑞丽县、龙川县的山区。他们使用自己的语言,并有基于拉丁字母的拼音字符。他们信仰很多神,普遍认为万物都有精灵,所以祭祀仪式在这个地区相当流行。景颇族擅长即兴创作歌曲,歌词视情况而定。情歌最流行,但只能在晚上唱。

当铙钹和象鼓响起时,小屋的篝火被点燃,景颇族人民手牵手唱着古歌跳着舞。

景颇族礼仪

在景颇族家庭中,年幼子女的继承制度仍然保留,年幼子女的地位高于长子。婚后大儿子另设一门,但小孩子留在家里赡养父母,财产主要由小孩子继承。

景颇族人坦率好客,始终保持“吃米饭”的待客习惯。也就是在日常交流中,无论你去哪个村子,哪个家庭,都可以坐下来吃饭,不需要支付任何报酬。对于不认识的人,主人一定要送饭。人们普遍认为让客人挨饿是最不体面的事情。

不管是结婚、过节聚会、走亲访友,景颇族都要随身携带一个装着水、酒、熟鸡蛋、汤圆的篮子,民间称之为“礼篮”。主持人收到礼篮后,要向跟随他的客人敬酒,最后自己喝一杯,清点礼物,然后把礼篮还给客人,表示所有的礼物都收到了。在很多地区,平时吃饭还是遵循男女老少分餐的原则,没有桌椅和用具。饭菜用香蕉叶包着,吃饭时吃一顿饭。避免把叶子倒过来。无论是喝饮料还是喝汤,都是当场切一根竹筒,把筒口斜切,随它去。

景颇族庆祝节日

景颇族春节

景颇族青年一般在春节期间开展“摊丁”活动。“摊丁”是景颇族非常热爱的活动。女生往往是这项活动的评委。他们把目标包高高地挂在树梢上,年轻人争先恐后地用箭射击。不管是谁射的目标包都属于他们。女孩们把各种各样的东西放在她们的目标包里,有些象征着吉祥,有些表达了爱,有些取笑男孩,但大多数都包含硬币。女生打包目标包需要很大的脑筋。他们害怕亲人不打他们,或者取笑他们,害怕亲人打他们会尴尬。射击时,周围都是射手,每当有人打中时,叫声响亮活泼。

视脑

“木脑”,又称“木脑纵歌”,是景颇族语言的音译,意思是人人跳舞。它是云南省德宏自治州景颇族的一项群众性歌舞活动。也是景颇族用来驱恶扬善、祝贺吉祥幸福、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持续两三天。“眼脑”由来已久。传说在很久以前,“眼脑纵歌”还没有传到地球上,有一次太阳派出使者邀请地球上的万物参与他们的“眼脑纵歌”。地球派了所有的鸟来参加。回到地球后,忠武推荐孔雀做“脑双”,再次表演。景颇族先民看到百鸟的优美歌舞,决定将《眼脑之歌》移植到www.lishixinzhi.com,正月十五举行。

举办“眼脑”盛会后,景颇族变得更聪明、更勇敢、更团结。从此,它成为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每到节日,云南省龙川、盈江、瑞丽的景颇族青年男子都穿着黑色睡衣,裹着白色包头;女孩身穿黑色双排扣或左排扣上衣,系着彩色围裙,裹着羊毛的打底裤,身上系着银色泡泡链,戴着各种颜色的手帕和花环;老人背上背着竹筒,竹筒上织着民族图案的米酒。人们敲锣打鼓,鸣枪打炮,成群结队地从四村八乡来到举行“眼脑”活动的地方。附近的傣族、阿昌族、本龙族、布朗族、汉族等兄弟民族也前来参加。广场中央竖立着一个20米高的广场,顶部有两块木板,木板两侧绘有精美而具有象征意义的“眼脑柱”。人们围着“眼脑柱”,用欢快的锣鼓、象脚鼓、“高比”音,有节奏地跳着舞,或由“额尔加”领舞,随后是大家,载歌载舞;或者年轻男女会表演迎宾舞和浇饭舞。同时,姑娘们还会向客人赠送竹筒米酒,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美好祝愿。然后,几个身穿龙袍,头上插着孔雀翎,手持长刀的男人,带领大家载歌载舞,按照规定的路线行进。参加的人越来越多,舞蹈队越来越长,像一条长长的龙在体育场里慢慢移动。

景颇族婚俗

景颇族有单方面的姨、表兄弟优先结婚的习俗。舅舅家的原配女儿是作为舅妈家的原配媳妇出生的。相反,姨家的女儿绝对不能嫁给舅舅家的儿子。这就是景颇族所说的:“血不流回”。这就形成了景颇族社会中“大伯”与“公公”的关系。姓“叔”的男人可以娶姓“公公”的女人。

这种婚姻一般需要三个姓氏来连接或形成环婚制,但实际上景颇族的婚姻关系是广泛的,一个姓氏可以与其他三个或五个姓氏形成“子女家庭”或“丈夫家庭”的关系。在现代,通婚只有排除同姓才能实现。

举行婚礼是景颇族的传统习俗。在去新郎家的路上,新娘要穿过三个路障。事先,村里的孩子捡树枝、竹条、旧栅栏等。,设置障碍,并分工守护它们。第一个路障由一群女孩把守。这时迎亲队伍中的“长通”走了出来,郑重其事地把竹筒里的水和酒倒出来给小女孩喝,还送了一些糖果和钱,但女孩们还是不满意,大声喊道:“没有新娘!”在“纠缠”的同时,伴娘们围住新娘,从另一边越过路障。第二个路障被一群男孩挡住了。第三个路障是一些三四岁的娃娃。不同的路障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但有一点是对新娘的美好祝愿。

有些地方,新娘即将进入新郎家的时候,要在新郎家门口种上香蕉树,这意味着子孙后代会兴旺发达。同时,我们应该种植香蕉。意味着新的生活越来越甜蜜。在喧闹声中,新郎牵着新娘的手,穿过香蕉甘蔗林和习字大桥进入新房。

景颇族服装

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黑色双排扣圆领上衣,包头布上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戴大刀和筒手帕。女人穿黑色和红色的双排扣裙子,腿上有绑腿。盛装时,妇女的上衣在肩上饰有许多银泡和银片,脖子上戴着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或银铃,耳朵上戴着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管,手上戴着一两副厚厚的刻银手镯。女人戴银饰越多,越有能力,越有钱。有些女人还喜欢用藤编藤圈,用红漆和黑漆画出来,围在腰上,认为藤圈越多越漂亮。景颇族男女老少都喜欢嚼烟草、芦苇、槟榔、喝酒。熟人见面时,从通帕里拿出竹筒,倒上一杯酒,以示尊重。

镜泊祖饮食

景颇族有空的时候一日三餐,忙的时候一日两餐。主食是米饭,我喜欢干饭和竹筒饭。种植的蔬菜大部分是瓜、豆、青果、土豆等。其中不需要精耕细作,辅以竹笋、水芹、野生大蒜等。

肉类以猪肉、鸡肉为主,农闲时进行渔猎,如猎捕野猪、麂、山羊、野牛、雉鸡、鸟,钓鱼、蟹、螺等。景颇族多喝自制的低度酒,称为水酒。成年男女更喜欢烧酒。

景颇族人喝酒很讲究礼仪。熟人见面时,互相敬酒,不是拿着喝,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罐里再喝。每个人喝一杯酒的时候,都是喝完一口后用手擦拭自己喝过的地方,然后再转移给别人。如果有老人在场,让老人先喝。

典型的食物有:竹筒烤鱼、摊皮、鳝鱼、砂锅炖竹鼠。

景颇族建筑

景颇族习俗

在景颇族,相当多的家庭是由不同支系的人组成的。家庭成员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语言,有什么传统习惯。互相交谈就是说自己的事情,绝不放弃使用自己语言的权利。

景颇族宗教

相信万物有灵,相信自然界万物之灵可以在人身上发挥作用,给人带来吉凶祸福。鬼有三种,分别是天鬼、地鬼和家鬼。太阳鬼是天空中最大的;在地上,鬼是最大的;“木代”鬼是最大的家族鬼。如种植、收割、婚丧嫁娶、射击等。,巫师被邀请去屠杀和献祭鬼魂。最大的祭祀“木脑”,是为祭“木岱”鬼而举行的。天主教曾经传入,但没有传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门巴族 门巴族简介下一篇:仡佬 仡佬族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