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 布依族文化 历史悠久的布依族风俗及禁忌

导语:布依族简介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大少数民族,使用布依语,汉藏语系是壮侗语系壮傣语的一个分支,与壮语关系密切。布依族由古辽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先民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被称为“稻作民族”。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

布依族简介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大少数民族,使用布依语,汉藏语系是壮侗语系壮傣语的一个分支,与壮语关系密切。

布依族由古辽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先民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被称为“稻作民族”。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份,其中贵州省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他们主要生活在贵州南部和黔西南的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和六盘水市。其他城市、都道府县、地方分散,少数居住在越南。

布依族的习俗

第一,节日

布依族有很多传统节日,除了元旦、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汉族相似的节日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有自己固有的特点。

1.元旦

据地方志记载,布依族人“以十一月为一年之始”。平塘、荔波还有11月30日的“小年”,但大部分地区已经将元旦纳入春节。

每逢腊月,家家户户都忙着酿酒、打糯米糕、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者缝制新衣服。除夕之夜,祭祖用丰盛的食物和美酒,放鞭炮,让全家老小守到鸡叫。

正月初一,有女生争着挑第一口水回家,有男生赶着去土地庙用绳子把小块石头带来,放在谷仓里。

新年期间,年轻人受邀外出“郎韶郎茂”;中老年人互相祝贺新年,一起畅饮。有些地方还有玩龙、舞狮、赛马、掷石、铜鼓、唢呐、歌舞、篮球等娱乐活动。一般来说,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人们就开始下地干活了。

2.2月2日

主要是祭祀“土地神”,保佑全村平安,杀鸡祭祖,吃两种颜色的糯米饭。云南布依族,这个节日将持续三天,将开展以“老人家”为中心的祭祀活动。

3.3月3日

主要是祭祀山神或扫村捉鬼,祝丰收。在贵阳附近的村庄里,有一个“三月三对歌会”,也被称为“仙女歌会”或“蚕社”。

4.4月8日

这是一个纪念牛的节日。布依族人称这个节日为“牛王节”或“牧羊节”、“开苗节”等。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牛王坝”和糯米,喂给牛吃,让它们休息一天,用浸过水的枫叶给它们洗澡。这一天也是布依族青年男女聚集在惠水坡上吃糯米饭、唱歌、玩乐的日子。

5.6月6日

祭祀田野之神、大地之神、山神。祭祀结束后,用各种纸旗蘸上鸡血,或者做成大鸟插在各个田地里。同时召开“锤议”会,公布各项锤规,由锤监督执行,保障社会财产安全。许多地方也举行大型的玩山活动。

6月6日有相关传说。比如兴义的茶白场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一对被恶霸逼婚的青年男女,两人都表示同情;安龙县纪念布依族反抗封建统治起义胜利。

三中全会后,由于国家政策的实施和国家民委的批准,“六月六日”被定为布依族的共同节日。它的宏伟仅次于元旦。

6.吃一个新节日

也叫新年节。因为谷米各地都很成熟,所以度假的日期也不同。一般在大米即将成熟的时候,家里的男人从地里摘几穗米,然后和糯米一起蒸在甑里祭祖。

在望谟、册亨等地,取新糯米后,先煮干,去掉糠,再用开水蒸成糯米,布依语称之为“根金毫霉”。

7.端午节

在布依族中,他们分为大端午节和小龙端午节。这一天,布依族除了吃粽子,还吃五色糯米饭。

7月8日半

布依族要杀鸡、杀猪、杀牛祭祖,要为死者烧纸钱或金银绿锭,送御寒衣物等生活用品。红水河将持续三天。14日,我们为祖先做了一个“铁连巴”。15号晚上,把幽灵船放在河边,让它随波逐流。

15日和16日,年轻人和孩子聚集在大榕树下,或荡秋千,或打陀螺,或去游泳。在惠水端山地区,我们专注于在古桥城堡唱歌,表演钹舞和铜鼓舞,以及唢呐比赛。

9.中秋节

在布依族的一些地方,孩子们有偷瓜的习俗。孩子们用红布把偷来的老瓜包起来,一路放鞭炮送到无儿无女的小两口家里,小两口煮南瓜和糯米吃。“被偷”南瓜的主人不能打骂“小偷”。人们相信,如果你用偷来的瓜煮糯米,你就能生孩子。

二、婚俗

历史上,布依族的婚俗因地而异。有父母包办的婚姻,也有完全独立的婚姻。据史料记载,在明朝以前,布依族就已经有了独立的婚姻。

明朝以后,由于不同民族之间频繁的交往和文化交流,特别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影响,布依族的婚俗逐渐发生了变化,婚姻缔结也从自我选择变成了父母的绝对安排。

包办婚姻导致早婚,即婚姻双方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被父母订婚,到了十几岁就结婚。婚礼结束后,我会回到妈妈家,也就是“永远不要离开老公家”。还有人实行“表姨婚姻”,即姨家的儿子娶姨家的女儿,反之亦然。

婚姻的缔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公开婚姻”、“订婚”和“结婚”。首先,请媒人往返女方家几次。媒人第一次来女方家,不提寻亲访友之事,只是把礼物放在女方家的神龛上,表示礼物是某个家庭送的,聊了一会儿。女方过几天不回礼,媒人可以第二次上门。

征得同意后,男子准备了一些礼物,邀请家里的老人、年轻人和亲戚与媒人吃订婚宴酒。这种仪式叫吃“开口饭”,有些地区的布依族称之为“吃鸡”或“吃鸡腿”、“插毛香”等。

第二次,男方家带了酒、公鸡、猪肉和一些嫁妆到女方家“订亲”。这种仪式被称为“多客”或“多老”、“多香”等等。虽然名字不同,但内容都是“八字相连”,约定嫁妆。之后男方家庭可以定婚期,请媒人通知女方家庭,以便准备嫁妆。

婚礼期间,新娘和新郎不允许在一起呆三天。婚礼的第二天,新娘应该去拜访翁姑和他的亲戚。婚礼第三天的早上,新娘端着水或者到厨房看一看,类似于汉族的“做饭”。仪式结束后,新娘将离开,回到她的家庭,这就是所谓的“回民”。对于布依族村寨的婚礼,远近的年轻人可以来一些地方听歌唱歌七八个昼夜。

在包办婚姻的同时,布依族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相对自由。年轻男女可以趁着节日,走亲访友,或者赶集,聚一聚“长时间”。

如果一个男人喜欢一个女孩,请让家里的姐姐或妹妹充当“貘”,传递信息。如果女方愿意,她会把事先精心绣好的绣球扔给对方,男女双方都会走出人群,在附近唱歌。经过多次见面,建立感情,就可以发誓终身。

“郎少郎毛”的社交活动不限未婚男女,已婚人士也可参与。但是对于未婚的人来说,就是爱情;对于已婚人士来说,可能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歌唱能力,也可能是为了抵制父母的包办婚姻。

在《郎少郎毛》中,除了唱情歌,还唱苦情歌、口哨歌、逃婚调。过去,年轻人经常因为不会唱歌而找不到人。现在,“郎哨郎帽”不再是年轻布依族男女交流的唯一方式。

三.葬礼

清朝以前,布依族是火葬,不是土葬。

直到清朝中期以后,坟墓和纪念碑才逐渐建成。老人去世后,他向叔叔的家人和亲友报告了自己的葬礼,并让自己的“布莫”选择一个好日子举行葬礼。

葬礼仪式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在富裕的家庭,应该举行“古夜之王”的仪式,割牛做快餐,大规模举行宴会,哀悼期甚至可能长达七九天。休学期间,丧偶的人都吃素。埋葬方式有土坑墓、石棺墓、石室墓、洞葬、棺葬、瓮棺葬等。

布依族禁忌

大年初一,不要打开柜子,不要扫地,不要梳头,不要晾衣服。第一天到第三天不要破土,正月十五不要动刀,菜只能用手拧。禁止在村前村后埋坟,禁止外人在扫村时进村,禁止外人在驱鬼时入户。

已婚女孩被禁止在父母家里生孩子。家里有女人,就在门口挂红布和毛帽子,不让人家进去,女人生孩子的房子,男人也不准进去。房子里禁止吹口哨和唱情歌。非正常死亡的人不应该带着鼓去报道他们的葬礼。

参观布依族人家时,一定不要碰神龛和桌子。火塘附近的三脚架禁止踩踏。布依族人习惯用酒招待客人,客人要多喝一点或少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大罗汉,任何人不得触碰、砍伐。布依族必须送偶数作为礼物。

孩子体弱多病,所以他的父母会找他的保护人米歇尔·普拉蒂尼和干妈。有两种方法可以找到米歇尔·普拉蒂尼和干妈:

一是选举当天在家等候,3天内第一个上门的人是孩子的保护人;

第二,父母在吉日领着孩子,等待路上的第一个路人,也就是保护者。

有些布依族不吃狗肉。一种解释是狗救了它们的祖先。另一种解释是人类以前没有大米。狗把米从神的晒田里带回布依族,使布依族成为人类中第一个种植水稻的“米民族”。有些布依族不吃鱼,因为根据传说,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神鱼龙王的女儿。

看完上面的介绍,你对布依族的习俗和禁忌有更多的了解吗?更多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请关注历史文化栏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千层峰 历史文化名城肇庆历史和文化介绍下一篇:独龙族纹面 探秘独龙族纹面女:纹面原因众说纷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