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寒食散 魏晋名士为什么吃五石散

导语:鲁迅曾经在广州发表过演讲。后来,演讲的内容被整理成一篇文章,是研究魏晋时期的必读之作。名为《魏晋风度与文章与药酒之关系》,描写了魏晋名士的两个典型符号,即“服药”和“饮酒”。这里的“吃药”一词是吃“五石散”的意思。所谓乌石

鲁迅曾经在广州发表过演讲。后来,演讲的内容被整理成一篇文章,是研究魏晋时期的必读之作。名为《魏晋风度与文章与药酒之关系》,描写了魏晋名士的两个典型符号,即“服药”和“饮酒”。这里的“吃药”一词是吃“五石散”的意思。

所谓乌石散,就是一种中药粉末。这个药方现在还能看到。最初叫“寒食散”,据说是东汉时期的大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张仲景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伤寒论杂病》,这是他毕生的心血。《伤寒论·杂病篇》收录了这个“寒食散”的方子。

“寒湿散”又叫“五味散”,因为本方以五味石为主药,其他几种药物为辅药。这五种石头是“钟乳石”、“紫应时”、“白石英”、“石硫”和“赤石脂”。

因为这个方子是治伤寒的,所以又热又干。而且,这种药毒性很大。吃了之后要伴随很多麻烦的调理方法才能把毒发出来。如果准备不当,很可能会中毒而死,所以东汉以来,很少有人吃过这种凉粉。但是这种药有一个附带的作用,就是可以壮阳,增强体力,使皮肤敏感,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意外发现。

于是言和对寒食散稍作调整,开始按照调理的方法服用寒食散。吃了之后,药效的副作用非常明显。言和高兴地说:服五石散,不仅是一种治愈,更是一种神灵欢快的感觉。

因此,在他的影响下,冷食粉开始流行。如前所述,冷食粉虽好,但毒性很大。吃了之后,一定要有相应且麻烦的解毒方法,毒一定要“蔓延”。这些方法是什么?

首先,服药后不能躺下。你必须快速运动和锻炼,使血液快速循环,这叫做“走开”,否则你将失去生命。于是,魏晋名士经常被看到胡乱奔跑,这就是吃药后的“一走了之”。

其次,不能穿厚衣服吃热的东西,要穿单衣吃凉的东西。越凉越好。为什么呢?因为药物燥热,必须用冷的东西中和,否则会烧坏内脏。按照书中的说法,就是“冷衣服、冷饮、冷食物、冷睡觉、极寒就好”。

再说一遍,你得喝很多。不能吃热食,但最好喝热酒。为什么呢?酒主挥发,热酒挥发更好,所以不能吃辣的食物,但可以喝辣的酒。魏晋名士大多喜欢喝酒,除了“喜欢”,恐怕还得喝。为了解毒,他们必须喝酒。这些都是吃药后的排毒调理,是必须的。如果你做得不好,你的生命就会有危险。

魏晋乃至唐末,人们都吃五石散。同时,人们被奇怪的疾病毒害,甚至因为调理不足而中毒。中毒后,有些人舌头有问题,不能说话。有些人全身溃烂脓肿。有的人直接流血而死。吃了五石散后,会有一些“连锁反应”,比如皮肤敏感,磨了就碎,不穿贴身衣服。所以魏晋名士大多飘飘如仙;你甚至不能穿新衣服。新衣服的布料太硬,不合身,所以旧衣服不错,越旧越好。旧衣服长虱子也没关系。

吃完五石散,你需要喝点东西。如果你不喝酒,你会死的。所以你喝多了就会喝醉。喝醉后做一些荒谬的事情是可以原谅的。在我们看来,你神志不清。在他们看来,这是非常可以理解和常见的,等等。

魏晋名士举止怪异,往往与吃这五石散有很大关系。既然这药这么毒,不吃就完了?

那不行!吃了这个药,确实有明显的功效,壮阳强身,人人都想要;此外,言和在饮食方面领先。不吃,就不敢说自己是名人?

后期名人吃,不是名人的贵族也吃。此外,药物本身价格昂贵,逐渐形成一种氛围。吃五石散甚至成为区分贫富的标志——普通人吃不起!似乎在今天,“文化”和“国学”的流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不会背两篇古文,拖两个佛教名词,就不能算是成功的企业家。

然而,仅仅靠吃药、喝酒、穿宽袍大袖成为名人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在玄学的早期是这样。作为一个著名的学者,一个玄学的空谈家,一个世界闻名的玄学的空谈家,你必须有玄学的思想。

说到这里,笔者必须从介绍《魏晋玄学》的内容和来龙去脉入手。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魏晋玄学是什么,我们就不会明白名人在做什么,更不会明白他们在坚持和反抗什么,他们的坚持和反抗是多么可贵和令人钦佩,就连《世说新语》的余灿也不明白。

如果不了解魏晋玄学,看魏晋名士的行为,很可能会说,像很多庸俗的人一样,“魏晋名士无非是病态、自恋、紧张、装逼、求名求利”;或者,像另一群庸俗的人一样,他们钦佩名人的浪漫风格和乖张行为,但他们不知道名人为什么这样做。可以想见,武士三对魏晋名士圈的影响是巨大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和八旗谁厉害下一篇:颜月娥 罗荣桓新婚遇尴尬事:妻前夫“死而复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