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马拉火车 铁路国有与晚清大变局:马拉火车确有其事

导语:在李鸿章的授意下,唐谎称要在徐各庄与唐山间修一条“快速路”,也就是说他不用机车,只用骡马牵引。经过这样的“包装”,最终被法院认可。电影《让子弹飞》剧照。其实,马拉火车就发生在唐山到徐各庄的铁路上。我们的记者吴晓蕾来自北京和

在李鸿章的授意下,唐谎称要在徐各庄与唐山间修一条“快速路”,也就是说他不用机车,只用骡马牵引。经过这样的“包装”,最终被法院认可。

电影《让子弹飞》剧照。其实,马拉火车就发生在唐山到徐各庄的铁路上。

我们的记者吴晓蕾来自北京和河北唐山

本文原标题:中国近代铁路史专家闵杰:晚清铁路国有与巨变

在北京前门大街的箭楼下,地上躺着一块铸铁招牌,上面写着:“中国的高速公路是零公里”。如果不密切关注,从南到北的游客总是会从上面直接穿过,然后被东南的欧式中国铁路博物馆吸引。

那么,中国铁路的“零公里”在哪里?

吴淞铁路大大激怒了清廷

说到中国铁路史,詹天佑是一个著名的名字。连小学生都知道这个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广东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并不是中国第一条铁路。

事实上,自从1825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商业铁路以来,铁路在欧洲和美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殖民者还尽最大努力修建通往中国这个富裕的东方帝国的铁路。

1863年7月,包括怡和、宝顺在内的27家在沪外企,以及美国的启昌、琼济、同福,联名向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提出,愿意出资修建一条上海至苏州的铁路,五年内建成。但此时,李鸿章正在全力进攻苏州的太平军。虽然洋经理们合他们的心意,“这是扫清负面气氛的办法,比这种方便、轻便”,但还是遭到了满清吴包括李鸿章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铁路不过是一些“奇技怪招”。

1865年,一位名叫杜兰德的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500米长的铁路。"在上面开车和坐飞机一样快."目的是让清朝统治者对铁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同意修建。

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铁路段。然而,这辆被英国人称为“小广告”的小货车,却因为“首都人民闻所未闻,惨状如怪兽,国家疯狂,引起巨变”而几天都跑不动,这让北京维持治安的政府指挥不均,大为震惊。"拆除命令下达,组织开始怀疑."

清廷虽然拆除了玄武门外的小铁路,但并不能改变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野心。1865年至1866年,英国人赫德和英国公使馆参赞韦德先后向清廷递交文件,要求清政府修建铁路。朝鲜和中国的高级官员经过多次讨论,基本上拒绝了铁路,知道外国人想修建铁路是为了“用车轮弥补船只的不足”,达到充分行使中国权利的目的。

然而,尽管如此,光绪二年,英国人利用骗局,以“车铁换路”的名义进口铁轨和机车,在上海闸北和吴淞口之间“擅自”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商业铁路——吴淞铁路。

吴淞铁路的建成开通,大大激怒了清廷。1876年8月,一列火车撞死了当地一名行人,加剧了清廷官员和普通民众对铁路公司的敌意。结果,运营不到一年的吴淞铁路,被清廷“高价收回”后,被慈禧太后下令拆除。

法院核准了唐与徐之间的“高速公路”

事实上,与其他朝鲜大臣不同,李鸿章很早就有自己修建铁路的想法。

1867年9月,清廷在讨论如何拒绝英国公使修建铁路的请求时,李鸿章说:“谈铜丝和铁路,这两件事互相有利,对我危害很大,铁路甚至比铜丝还坏...外国人贪利,决心要做...或者用外国的方法雇佣外国人,自己创业,我会先得到好处。然而,公众没有这样的财力,中国商人也没有这样的巨头...很难进行一段时间的谈判,或者在几十年的和平之后。”

这时,李鸿章知道了洋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真正目的,但意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所以他应该“立人”。1874年,日本第一次入侵台湾省,使李鸿章真正认识到铁路对于海防的重要性,向清廷献上了著名的《海防折议》,并指示心腹丁日昌写信给慈禧,希望在远离大陆的台湾省岛上修建一条铁路。然而,慈禧批准后不久,资金短缺和吴淞铁路被拆除的消息给李鸿章等人泼了一盆冷水。

李鸿章等人意识到,清廷对铁路的态度很难在一夜之间改变。要让中国铁路迈出第一步,我们只能做点别的,那就是“保守秘密”。

当时,随着北亚和南亚海军的建立,国营和商业企业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国内采用土法开采的煤矿屈指可数,数量少,质量差,不得不大量使用从英国和日本进口的煤炭,价格极其昂贵。1876年11月,李鸿章任命中国海运投资促进局总经理唐,与英国马力一起,在直隶开平县汤山以南的乔家屯发现了一处储量丰富、易于开采的煤矿,其质量堪比进口的英国优煤。1878年,李鸿章成立开平矿务局,第二年进口采煤机运到矿区。与此同时,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项目开工,进展顺利。

按照原计划,该矿区可于1881年投产。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开平煤田地处沿海平原,煤炭只能通过最近的北塘河口运输到其他地方,而北塘河口距离开平矿区有90英里的陆路距离,运输非常困难。如何高效地将开采的煤炭运出唐山进入市场?

在给李鸿章的报告中,唐算了一笔账:开平矿挖出来的煤每吨成本227元,在矿区用牛车运到芦台,运费每吨222元,由芦台运到天津再运到岸上。每吨124元左右,含税。一吨煤去天津市场,不是一分钱赚的,已经是624元了。高昂的运输成本使得开平煤矿生产的煤炭价格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从长远来看,开平煤矿将面临生存危机。但是如果从唐山到芦台修一条铁路,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此,“煤炭不通过铁路运输,很难振作起来”。

根据唐舒婷的报告,1879年,李鸿章请求朝廷允许他在汤山岸边的芦台和北塘河之间修建一条45公里长的煤炭铁路。在恭亲王和淳亲王的支持下,慈禧起初同意了这个请求。但不久后,由于顽固派的强烈反对,“拉斐特”便退出了他的生活。

看到煤矿出煤,铁路不修,煤河不挖,怎么办?

“李鸿章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是第一个做洋务的人,所以他是第一个了解铁路好处的人。铁路是中国接触外国事物最慢的方式,因为修建铁路要花很多钱,中国负担不起。但是开滦煤矿是以民养军,要挣钱,这条铁路必须修。所以他变心了,让你们顽固派反对。反正我就是想修!”研究过中国铁路史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闵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因此,在李鸿章的授意下,唐谎称要在徐各庄至汤山之间修建一条“快速路”,也就是说,不用机车,只用骡马牵引。经过这样的“包装”,终于得到朝廷的批准,于1881年6月9日正式开工。

火车震动了坟墓,祖先们感到不安

虽然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唐徐铁路的破土日期是1881年6月9日,但实际上根据《丰南县续志》记载,早在1880年5月,唐徐铁路就开工建设了。李鸿章要求唐舒婷修建的,虽然名义上是一条“快速路”,实际上是一条彻头彻尾的标准化铁路。

据《丰南县志续编》记载,当时李鸿章、唐等人虽然下了修建铁路的决心,但关于唐徐铁路的轨距却存在争议。

由于铁路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负责出资的开平矿务局主张像上海吴淞铁路一样采用2尺5寸的窄轨,其他主要采用3尺6寸的日规。

然而,主持修建唐徐铁路的开平矿务局英国工程师金达坚持使用4英尺8英寸半的英国轨距。来中国之前,金达在日本工作了很多年。他知道日本的窄轨对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而且,他认为唐徐铁路“改天一定是庞大铁路系统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这位来自英国的工程师也有私心:如果采用英国的轨距,未来中国就可以大量购买英国工厂制造的机车车辆,为英国资本家打开一个大市场。

最终,李鸿章权衡并接受了金达的意见。这一决定让中国铁路在“接轨世界铁路”的问题上少走了弯路。

1881年11月8日,唐徐铁路正式通车。一辆名为“中国火箭”的简易蒸汽机车装载着前来观礼的地方官绅商人们的“彩车”,以每小时30多公里的速度来回行驶。所有在场的人都很高兴。

洋务派沉浸在通车的喜悦中。他们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但短暂的愉悦过后,一道懿旨又来了——唐徐铁路小火车开通的消息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里,慈禧太后怒不可遏:明明说要修一条快速路,为什么又要发动机车?与此同时,朝鲜顽固派火上浇油,称“火车头直驶,震动东陵,喷出黑烟,伤及庄稼”。

“东陵是什么地方?那是清朝皇帝的陵墓!所有的祖先都躺在那里!中国人向来讲风水最多,而且葬礼比结婚还大,更别说还有皇帝的陵墓了。震动古墓,祖先不安,黑烟会损害庄稼。即使当时李鸿章更有权势,这两个理由也足以让他停下火车。”闵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于是,中国铁路史上最荒唐的一幕发生了:在标准化的铁路轨道上,几匹骡马拉着重型机车和一车煤炭往返于唐山和徐各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中法战争前夕。随后,由于煤炭消耗量激增,清廷终于解禁机车,同意从英国购买2台3轴水箱蒸汽机车,使唐徐铁路成为真正的商务铁路。

时间上,唐旭虽然比上海吴淞铁路落后5年,但就是这条9.7公里长的铁路存活至今,并逐渐向两端延伸,形成了现在的京山、神山干线。从这个意义上说,唐徐铁路是中国铁路的“零公里”并不夸张。

铁轨在地震中扭曲成了蛇的形状

唐徐铁路的建设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唐徐铁路现状如何?

在中国铁路博物馆,《时代周刊》记者看到了一段1887年制造的钢轨。虽然无法确认这条铁轨是否最早用于唐徐铁路,但不难看出当时的制造工艺相当精湛。

那么,在今天的唐山,我们还能找到唐徐铁路的线索吗?

《时代周刊》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一位出租车司机说,在唐山市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靠近南湖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一座“中国铁路起点”的纪念碑真的矗立着。然而,时代周报记者循着地图,却找不到这个“零起点”的标记。相反,他在唐山地震纪念公园发现了一条地震时几乎被地球扭曲成蛇状的轨迹。

公园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条铁轨原本是唐徐铁路的一段。唐山地震后,为了纪念唐徐铁路对这座工业城市的重大意义,人们保留了受损的铁路。“当然,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和战争,不可能找到李鸿章的铁轨和枕木。”

在这条蛇形轨道的不远处,记者还看到了一座被地震震动的厂房。据了解,这个零散的车间是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唐山机车厂,原名徐各庄汽车修理厂,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机车”的生产地。

现在,在冯润县唐山机车厂的新办公楼前,依然是中国火箭1: 1的机车模型。然而,唐山机车厂不再生产蒸汽机车。在这个现代化的大型工业工厂里,生产出时速高达350公里的中铁高速。这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区的老厂区只负责修老机车。”

于是,《时代周刊》记者回到市区。在老厂围墙外,记者终于找到了唐徐铁路旧址。令人惊讶的是,直到今天,唐山南站的铁路道口,名为焦大道口,仍在使用。然而,住在附近的人已经从掌握最先进技术的人变成了农民工。他们可能不知道他们每天需要穿越的铁路有这么长的历史。那些运煤往返于这条铁路的运煤车仍然每天隆隆驶过这里。

“一个商人突然变成大官员,这太可怕了。”

铁路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可以从历史学家雷伊在《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黑暗的人类》一书中专门创造了“铁路与政治之争”这一单元看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闵杰被雷伊称为“中国近代铁路史研究专家”。8月15日,在雷伊先生的推荐下,《时代周刊》记者采访了闵杰。

时代周刊:如何评价李鸿章对中国近代铁路的影响?

闵杰:如果没有李鸿章,中国早晚会有自己的铁路,但那时候绝对不会出现,因为朝廷内部反对声音太大。

与曾国藩相比,李鸿章是后起之秀,更年轻,更灵活,所以什么事都敢做。从民用工业到军事工业,包括后来在朝廷背后秘密修建铁路,在当时都是一件大事。但李鸿章是最早办洋务的,所以最早明白铁路的好处。

唐徐铁路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运输煤炭而修建的,但随着不断的扩建,这条铁路的军事用途逐渐显现出来。比如后来的京津铁路就是为了保卫首都;比如关州内外的铁路都是为了保卫龙心之地而修建的,因为东北三省是满族的发源地。

因此,中国的西化是从李鸿章开始的,他是中国军事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先驱,为中国近代铁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时代周刊:但是近代中国的铁路起步比欧美晚得多。

闵杰:是的。19世纪40年代铁路传入中国,但清朝统治者拒绝接受。铁路是中国接触外国事物最慢的方式。为什么呢?一方面,我一开始对铁路了解不够,但主要是因为铁路需要最大的投资,而中国负担不起这么多钱,所以中国修铁路的钱都是借来的,包括后来引发护路运动的川汉铁路,也是从老百姓那里借来的钱。

时代周刊:孙中山先生说,没有四川陆宝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可能要晚一年半。你怎么想呢?

闵杰:清朝灭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盛宣怀的国有铁路,但铁路只是一个导火索,根本原因是商人掌权。因为盛宣怀与李鸿章不同,李鸿章是政治家,盛宣怀是纯粹的商人。

盛宣怀任邮电部部长时,邮电部主管铁路、航运和交通,是清代最富有的部门。所有的部门都没有邮政通信部门那么多钱。这时,是一群没有行政经验的20多岁的权贵子弟,即“富二代”和“官二代”。在这种背景下,盛宣怀推动了张之洞等人一直想提却又不敢提的事,将铁路公之于众。以前的政治家不敢推,怕得罪老百姓,但盛宣怀是个商人。不管老百姓怎么反对,他都坚决执行,不愿意把老百姓的钱百分之百还给老百姓,一下子就乱了。

但是,不能说铁路所有权是对是错。当时铁路国有化肯定是对的,但在具体做法上容易引起民变。晚清时期,各种舆论积压,一件事引发一系列反应,最终导致清王朝覆灭。所以,一个商人突然当官是很可怕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值得深思。

闵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他的主要学术专长是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和经济史,现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世界第三长河 世界第三长河:被遗忘的华夏文明之源下一篇:七大军区是哪几个军区 七大军区是哪几个军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