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袁迪宝和李丹妮 袁迪宝和李丹妮:传奇之后

导语:丈夫袁迪宝,84岁,厦门人;妻子李丹妮,85岁,法国人。1956年,他们在中国相爱了。他们不得不分开,保持通信,但再也没有见过面。丹妮从未结过婚。2011年,他们在中国厦门重聚,三天后结婚。这个爱情故事最感人的部分是双方对

丈夫袁迪宝,84岁,厦门人;妻子李丹妮,85岁,法国人。1956年,他们在中国相爱了。他们不得不分开,保持通信,但再也没有见过面。丹妮从未结过婚。2011年,他们在中国厦门重聚,三天后结婚。这个爱情故事最感人的部分是双方对道德和责任的坚守,以及深藏不露却永不消逝的爱。传奇过后,这种爱变成了两个人共度余生的深情。这比传说本身更强大。

84岁的袁迪宝和85岁的李丹妮即将庆祝结婚两周年

晚年牵手的夫妇

即将到来的9月26日是84岁的袁迪宝和85岁的李丹妮结婚两周年纪念日。再过两年,如果是普通的一天,他们会这样度过:早上,袁迪宝会去游泳。过去,他在儿孙们的劝说下,去了海边,搬进了室内游泳池。李丹妮会打扫房间,熨她丈夫的衣服和手帕,从大到小。下午,李丹妮会做一些准备工作。每周都有三位厦大法语系的同学来她家,李丹妮举办法语角活动。袁迪宝有三个儿子。大孩子有时来李丹妮帮忙英语,二胎去法国学习室内装饰艺术,偶尔来帮忙法语。袁迪宝正在编辑和润色李丹妮的法语传记《杂种》的中文译本。晚上吃完饭,袁迪宝和李丹妮会在复式住宅的上层来回走动。

下午工作的时候,两个人不怎么说话。但李丹妮告诉我,有一种共同努力完成一件事的感觉,“即使每个人都沉默,那也是美好的”。走着走着,和他们住在一起的第三个孩子袁和他的妻子欧阳鲁英经常能听到他们热情的交谈。袁迪宝的听力很差。有了助听器,他只能听到微弱的声音,所以他无法控制自己的音量。他的声音和洪钟的一样大。“丹妮对我说,隔壁楼的每个人都能听到你在说什么!哈,我说你怕什么?我们心中没有邪恶和鬼魂。我们是两个顽童,两个不猜的小家伙!”振作起来,袁迪宝会给李丹妮唱歌,经常是美国音乐电影《崔迪春晓》中的英文歌《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在美好的五月的早晨/你说你爱我/那时我们还年轻。”这是袁迪宝在杭州浙江医学院读书时和李丹妮一起唱的歌。只是现在人真的老了。“她说她太老了,不会唱歌。我会唱对的。”袁迪宝说。他听不见自己的声音,跳儿向地平线跑去。嘲笑他,袁和他的妻子笑成一团。

经常有“粉丝”贸然敲门。“只是想告诉我们,他们看到了我们的故事,觉得很传奇,很感动。”袁迪宝说:“其实我和丹妮这辈子可能还会再见面,真是不可思议。其他的事情都很平淡,那就是相互的爱,客观原因的分离,团聚。”袁迪宝记得,那是2010年的春节,他的儿媳欧阳鲁英听到了他和丹妮之间的伤心往事,鼓励他给失散已久的丹妮复信。“20世纪70年代,我家从福建龙岩山区回来,我想恢复与丹妮在“文革”期间中断的交流。我给她在里昂的原地址写了至少10封信,都被退回去了,以为地址变了,联系不上她了。我媳妇告诉我,她看过一篇报道,说一个美国士兵在二战期间在法国遇到了一个孤儿,几年后又来了法国,现在还找到了。法国人很少搬家。”

袁迪宝决定重写。“我想了一个办法,连续发五封信,每封信包括一封给丹妮的中文信和一封给丹妮亲戚的英文信。这样,即使丹妮的亲戚住在那里,房子也可以交给丹妮。为什么是五个字母?如果邮递员看到有人一直往这个错误的地址寄信,他可能会像傻瓜一样打开信帮我。”然后奇迹发生了。袁迪宝于2010年3月31日发出第一封信,4月17日收到李丹妮回复。李丹妮实际上一直住在那里。也许是中国人的原因,她没有收到。“再说,我和丹妮的重逢有什么特别的?现在地球是一个村庄,里昂到这里只需要12个小时。”袁迪宝不明白为什么他和李丹妮的感情如此轰动。

他们手拉手出现在我面前。最近李丹妮因为青光眼视力急剧下降,道路看不清,脚步变得不稳。她需要拉袁迪宝。袁迪宝的听力几乎为零,每句话都需要李丹妮把嘴唇贴在耳朵上和他耳语重复。“我是他的耳朵,他是我的眼睛。”李丹妮说。即使坐在沙发上,两个人的手也紧紧扣在一起,仿佛一直一起面对考验,没有力量将他们分开。袁迪宝经常听不清她对我说什么,但她把头靠在头上说:“说了这么多,休息一下,喝点水。”有时他能清楚地听到一个词,反应很快。“他是我们班俄语最好的学生,每次都是满分!”李丹妮说。“好学生?我是个白痴!她当时掌握了俄语、英语、法语和汉语。我们都非常钦佩她。”袁迪宝一边说,一边亲昵地按着李丹妮的额头。他们不明白巧合并不是这个爱情故事中最重要的元素。故事最感人的部分是双方对道德和责任的坚守,以及深藏不露却永不消逝的爱。传奇过后,这种爱变成了两个人共度余生的深情。这比传说本身更强大。

“土包子”的内心世界

年轻时了解到公公和李丹妮的关系后,欧阳鲁英突然破解了袁迪宝身边表达自己对李丹妮想法的密码。袁迪宝的父亲是鼓浪屿教堂的牧师。受父亲的影响,袁迪宝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收集了不同版本的圣经。其中一本经常阅读的《圣经》包含了罗丹多年来收集的雕塑《吻》的一些图片,以及从报纸上剪下的各种解释。其实那是因为他过去和丹妮聊天的时候,了解到她很喜欢这件艺术品。在较大版本的《圣经》中,或者在较厚的字典的扉页上,他特意复制了丹妮在里昂的地址。也就是说,我怕抄在一张纸上会丢失。反复抄写也能不断强化我的记忆力。”欧阳鲁英对我说。1958年,袁迪宝和妻子黄秀雪的第一个孩子出生,袁迪宝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陈胜”,第二个孩子起了个外号叫“金星”。“尘是李丹妮的中文名。她出生在春天的北京,那是风和沙的季节。熟悉父母的散文家孙伏羲说,她的名字里应该有一个“尘”字。丹妮的妈妈很喜欢这个词,说它代表谦逊和低调。看‘金星’来销相思是袁迪宝和李丹妮分开时的约定。”

袁迪宝总说自己是“土包子”,这是开玩笑,也是对李丹妮发自内心的敬佩。“你问我丹妮会不会和我一起去游泳?她不会游泳!我们可以和这些粗鲁的“土包子”一起上山下海。她是一个读书学习的人,她怎么能呢?”或者:“她第一次教我们俄语。她穿着裙子,像仙女一样从教室门口飘了进来。我们走的每一步,我们的‘土包子’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当时,1953年,袁迪宝在杭州浙江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学习,他的俄语老师是中法混血的李丹妮老师。袁迪宝有学俄语的天赋,成为班里的俄语课代表,我非常渴望继续学英语,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反映给了李丹妮,他原本是浙江大学英语系毕业的,李丹妮私下和单独教英语。学习结束后,他们将去离李丹妮家不远的西湖风景区散步。”过了很久,心里有一种朦胧的感觉。有一次我们去灵隐寺爬山,我先唱了一首歌,她接了一首俄语歌。回去翻看这本书,原来歌词是这样的:‘红梅开在田边,河边。有一个年轻人真的让我爱,但我无法向他表达自己,也说不出我的肺腑之言。“我知道她想要什么。”袁迪宝说。

袁迪宝对李丹妮守口如瓶,随着对丹妮爱的加深,她陷入了一种自责。上大学前10天,他在厦门与姐姐介绍的护士同事黄秀雪结婚。他和黄秀雪并没有经历自由恋爱的过程,但家人觉得袁迪宝年纪大了,黄家和袁佳还是很适合对方的,于是就结合在了一起。大三期间,国内高校院系调整,他的公共医学系并入四川医学院。袁迪宝需要去成都完成他后来的学业。临别之际,袁迪宝终于把自己的情况如实告诉了李丹妮。“她说,你不能把你的幸福建立在另一个女人的痛苦之上。我们同意像兄弟姐妹一样保持联系。当我们想念彼此的时候,我们看着天空中的金星空。叫晨星,也叫长庚星。每天傍晚太阳下山,天快黑的时候,这颗明亮的星星就会首先出现在西南方。”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袁迪宝经常在凌晨4点起床,跑到山上看星星。“我想她在看,我们在星星上见过。现在说话,我们都称自己为傻瓜。她到达里昂后,我们有了时差。我看的时候,她同时在看哪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别董大的作者 《别董大》的诗意是什么下一篇:大凉山在哪 悬崖村在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