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婚姻制度 婚姻制度:仅仅是男权对女性的奴役 还是另有来源 揭秘婚姻作用

导语:婚姻,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成年人的特权;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浪漫美好的未来;对于中年人来说,这就是责任和奉献。然而,大多数人并不关心婚姻的性质和起源。他们只知道这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旅程,却无法解释清楚为什么一定要结婚生子。

这种思维不是没有道理的。即使在生产力发达的现代,也不难发现女性在婚姻中的弱势。首先,已婚女性随时可能怀孕。对于利益至上的商人来说,这意味着每一个女员工都被录用了,这意味着他需要白白付出三个多月的工资。在一些发达国家,“免费赠送”的天数需要增加到半年。没有人愿意无缘无故地遭受损失。因此,很多小姐妹会对面试官隐瞒自己的婚姻,以避免可能的不公平待遇。

婚姻制度虽然对女性有约束力,但也保证了后代的父系血亲关系能够查清楚,将后代近亲之间发生混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也是婚姻制度最早的来源。现代原始部落和7000年前的原始狩猎部落过着同样的生活。他们有男女平等的母系氏族,大多数是以男性为主的父系氏族。但无论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它都保持着古老而传统的婚姻制度。

一些社会学家去研究这些原始部落的家庭和社会概念。这些专家经常需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他们的语言、习俗和习惯。所有原始氏族,无论是否沉浸在现代文明中,都无一例外地强烈反对近亲结婚。他们没有现代遗传学知识,也没有社会学知识。然而,他们下意识地做出了最正确的反应。按照他们的说法,一旦有近亲结婚或者近亲结婚的关系,就会被神灵诅咒。有人推测,原始部落的祖先看到过近亲所生的畸形孩子,因此将近亲的混乱视为神灵的诅咒,并警告后代广泛传播。

不管部落有多原始,都不允许近亲繁殖。

值得一提的是,恩格斯假设的母系氏族就这样被证伪了。因为,在原始社会,部落的人口只有几十或几百。如果存在一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那么父亲、女儿、兄弟和姐妹之间的近亲出现紊乱的可能性很高。不到三代,这个部落的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水平会大大倒退,很快就会消亡。因此,人类不可能有这样的社会。即使是以尊重女性著称的摩梭人,也坚决维护婚姻制度,保证子女父系血缘关系明确。

婚姻的第三个目的——家庭、父权制和政治权力的基石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夫妻是家庭的基础,孩子只是家庭的分支,是爱情的结晶。这其实是东亚传统父权制崩溃的结果。

过去,婚姻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有生产力的小社区。什么是社区?也就是说,社区内的成员愿意无条件地为对方付费。在宗族习惯还保留的现代地区,当重大亲属出事时,会无条件地发一些钱,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种无条件的相互信任和协助是社区的基石。

在东亚,男性一般被用作一家之主,其后代被用来构建直系和旁系亲属单位,从而形成了氏族模式。当这种模式发展到后期,就会演变成建设国家的基石。

中国的家国结构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而儒家伦理是以宗法为基础的。转向儒家经典,几乎每一种关于君权的理论都会伴随着父权制。比如君臣父子三纲五常。古人甚至用“君父”一词来形容君王,而大臣则被称为“臣子”。可见,民族建筑的建造完全是建立在宗法社会的基础上。父权制的基石是基于婚姻制度。

同样,近代以前,欧美社会的基石是父权制和婚姻。宗法特征在古希腊和古罗马非常强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罗马人有权将他们未成年的孩子作为奴隶出售。如果孩子是成年人,父亲有权行使“家庭”特权,将他赶出家庭。

罗马人也实行庇护制度,类似于中国的门到门制度。如果A家族的族长向B家族请求庇护,那么双方就会签订主从合同,无论A家族未来在共和国的地位有多高,都不会影响这种关系。而且这种主从结构可以表现为树形扩散,即A依附于B,B依附于C,C是d的庇护人,上级庇护人只能间接调动下一级的资源,即“我庇护人的庇护人,不是我庇护人”。熟悉西方社会史的人都知道,这是西方封建制度的雏形。

封建制度的起源有争议,有人说它来自罗马,也有人认为它来自日耳曼习惯法。然而,双方的结构完全相同]

在中世纪,所有封建领主都被要求“像父亲爱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人民”。虽然大多数封建主做不到这一点,但他们的理论基础与古典时期没有什么不同。在中世纪,家族封建制一直持续到近代,并被地方议会所取代。可见,宗法婚姻制度对人类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婚姻的第四个目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回到最初的问题,说了这么多,难道婚姻之间就没有爱情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形成的很晚。婚姻制度的诞生是男女利益的结合。男方需要一个稳定的伴侣来生育后代,保证自己基因的延续;女方需要一个状态不变,不用担心生孩子的异性。

根据现代学者的计算,没有现代医疗救助的女性生育死亡率约为20%。也就是说,每五个孕妇中就有一个会死于分娩。然而,生命的繁衍是一种生物本能。我们的祖先,晚期智人,再次走出非洲,淘汰了尼安德特人等早期智人,不仅依靠更高的创造能力。如果他们不能保证每对夫妇会养育三个活到成年的后代,那么晚期智人就不可能遍布全世界。

考虑到没有现代医学的支持,孩子活到成年的概率很低。智人的后代普遍富有探索精神,喜欢各种冒险,尤其是男孩,死亡率非常高。家里一定有人时刻盯着孩子,不让他们去特别危险的地方。如果家庭中只有一个角色,既要负责照顾孩子,又要照顾繁重的工作,那无疑会很辛苦,甚至活不下去。因此,一个能持续提供产出的人是必须的。即使是在礼教极大的明清时期,寡妇也是不允许再婚的,仅限于家里有一些资产的家庭。对于真正的下层阶级来说,寡妇再婚根本不是问题。

结论

婚姻的首要目的是避免风险。男人需要一个固定的伴侣,保证自己的“后代”真的是自己的后代;一个女人需要一个能在她怀孕和分娩期间陪伴她的人。男人在养育后代时愿意分享他们的资源。近代以前,婚姻和由婚姻制度衍生出来的宗法制度也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无论它今天受到怎样的攻击,都无法抹去它在历史上的贡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马其顿是哪个国家 北马其顿是哪个国家下一篇:夏鼐 1985年6月19日:考古学家夏鼐逝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