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好谀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导语:齐宣王好谀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齐宣王好谀,说的并不是齐宣王射箭的技术如何百步穿杨,而是说齐宣王喜欢别人夸他在射箭上做的好。这位反应有些迟钝的帝王到最后也没发现,臣子不谏言的危害有多大。齐宣王画像齐宣王喜欢射箭,特别喜欢人家夸

齐宣王好谀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齐宣王好谀,说的并不是齐宣王射箭的技术如何百步穿杨,而是说齐宣王喜欢别人夸他在射箭上做的好。这位反应有些迟钝的帝王到最后也没发现,臣子不谏言的危害有多大。

齐宣王画像

齐宣王喜欢射箭,特别喜欢人家夸他能用强弓,每次齐宣王张弓拉弦的时候,总是能得到臣子的一片赞美声,大家对齐宣王这样的脾气都摸得比较透彻,齐宣王一打猎,就给他上弓。

大家都赞美齐宣王,拉开这样的弓至少要一千多斤的力气,不愧是大王,除了您当今世上还有谁能有这样的力气。齐宣王听着乐得合不拢嘴,他还感叹自己手下有一帮为自己说话的得力助手呢。

其实齐宣王用得弓和平常人有的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强度很一般的弓,齐宣王还让大臣们一一实验,亲自来拉弓,大家都心知肚明,齐宣王又想强调他的力量强大了,每个人都只拉倒一半就纷纷表示无能为力。

然而因为没有人告诉他,齐宣王一辈子都以为自己能拉开强度有一千多公斤的弓,齐宣王就算拿着这虚假的荣耀,也不愿意相信真实的自己,不面对自己本来的面貌是他最大的弊病。

而且我们说,古往今来君与臣的关系就像水和船,君王的错误决断,要靠敢于进谏的大臣,君臣一起才能完成国家的建设,才能使人民生活安康。如今的齐宣王急需一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来点醒他。除了孟子应该要有更多的人关心国家,关心君王。

齐宣王使人吹竽讲了什么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在齐宣王的乐队里滥竽充数,竟然也能拿到和乐队成员一样的赏赐,但是到了要到自己本领来证明自己的时候,南郭先生就只有逃跑的份了。

齐宣王使人吹竽漫画

齐宣王讲求排场,每次听音乐的时候,都要找一大帮人一起演奏,齐宣王听吹竽的时候,一定要找三百个人一起吹,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样能在诸侯国中树立自己威信,这样就让一些擅长耍小聪明的人钻了空子。

南郭先生根本不懂吹竽,但是他听说齐宣王有这个喜好,自信心就来了。来到齐王面前,南郭先生把自己高超的吹竽技巧说了一遍,齐宣王很开心,而且给南郭先生的待遇和一同表演的人一样。

其实,南郭先生只是拿着竽装样子,别人摇晃身子他也摇晃身子,别人摇头他也摇头。别人在吹竽他却在表演。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这位爱听吹竽合奏,讲究大排场的齐宣王去世了,他的儿子齐闵王即位,他也爱听吹竽,但是喜欢听独奏,于是齐闵王就下令,让原先三百人的乐队里,轮流来表演。

这下可把南郭先生急坏了,他不会吹啊,就想策略怎么样才能蒙混过关,这思来想去也没什么好办法,眼看自己表演的日子就要到了,要是被发现了那可就是欺君之罪了啊,他觉得自己没什么机会再混下去,就连夜卷铺盖走人。

南郭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弄虚作假总要有暴露的一天。

齐宣王纳谏是怎么回事

齐宣王算不上一位明君,但是在他执政时期,齐国得到快速发展,这和他善于承认错误,知错能改,虚心纳谏的表现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对后世百家争鸣的文化大盛世局面奠定基础的稷下学宫的建立,让思想家纷纷传播自己的学说,对社会发展也起到进步作用。

齐宣王剧照

齐宣王率先到秦国招募贤士,得到了有贤德的人后,齐宣王逐渐开始发展国内的一些文化事业,齐宣王喜欢到处游说的士人,他认为这是君王统治时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位重视文化,虚心纳谏的帝王,不惜耗费巨额资金召集天下的文人。

齐宣王欢迎文人墨客到自己开办的稷下学宫来,其中儒学大师孟轲的到来对齐宣王文化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各派学说的代表纷纷着书立说,开战学术研究,创造了中国史上灿烂的“先秦文化”。

前面提到齐宣王治国的时候常常犯错误,但是他虚心认错,再加上手下还是有善于纳谏的臣子,孟子曾经借生活中的小故事,提醒齐宣王要好好管管自己的君王作风,说是大王身边的臣子让自己的朋友帮忙照看妻儿,自己出远门回来后发现朋友没有做到,让齐宣王判断,再上升到中级干部,最后到君王。齐宣王嘴上不说,心里接受孟子的纳谏。

齐宣王想要知道为什么自己的狩猎场不比周王的大,但是百姓却不满意,孟子告诉他要与民同乐,和民分享,这样才是造福百姓的表现。

在齐宣王到社山打猎的时候闾丘想齐宣王建议招纳贤士,完善法律;打开国库,救济百姓;颁布法令,尊老爱幼。齐宣王听了很是感慨还想要让闾丘作自己的宰相。

齐宣王见颜斶是什么意思

齐宣王召见颜斶来谈话,齐宣王在高堂之上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齐宣王不是很高兴了,左右臣子看了忙劝颜斶你不会尊敬大王吗,颜斶说我按着大王说的做是趋炎附势,大王按照我的做是礼贤下士。

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那个问他,我重要还是你重要,颜斶说当然是我重要,齐宣王在群臣面前也不适合发火,就干瞪眼。

大臣们又说,国家是齐王的,天下的有志之士都愿意来大王这边,周围的诸侯国,有哪个不怕我们家大王的,现在高尚的人士人也不过被称作匹夫。你这样不论身份尊卑这是够可以的了。

颜斶说,不对啊,我听说古时候大禹统治上万个诸侯,为什么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善于用士人,到了商超各诸侯减少到了三千多个,现在更是只有二十四个。这难道不是统治者的政策出问题了吗。

要是朝廷中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都只是一些贪图虚名的人,那么国家灾祸就会不断,所以君王要不以向手下的人询问为耻,不以向地位卑微的人学习而愧疚,自古以来的帝王不都是如此。诸侯的君王都喜欢称自己是孤或者是寡人,应该是因为他们懂得贵贱之间的道理,孤和寡难道不是之地位卑微生活困难的人吗。

他们用这些词语称呼自己,应该就是摆低姿态,虚心求教的表现吧。

齐宣王说,我真是不开窍,听了先生的高论,请一定要收我为徒啊。颜斶谢绝了,他说玉经过雕琢会露出本色,但是不去雕琢又不宝贵,没有价值了,但是玉本身也就失去本真变得不完美了,士人也是一样,有抱负的人从穷乡僻壤出来参加选拔,不是因为享有高官厚禄就不尊贵了,而是因为他的精神和思维都不再完整独立。

做决定的是大王您,向您表达衷心谏言的是我,我要说的已经说完了,希望您能让我回去找到本心。

齐宣王与钟无艳是什么关系

《宣王与钟无艳》是香港上映的电影,讲述了齐宣王和正宫钟无艳,妃子夏迎春之间的故事。

钟无艳剧照

齐宣王在狩猎的时候遇上了钟无艳,只见这女子貌美如花,美若天仙就想要封她为妃子,连钟无艳想要成为正宫的要求齐宣王也欣然答应。

但是当钟无艳拜谢的时候,齐宣王看到她另外半边脸的时候吓了一跳,原来这钟无艳只有半边脸是好的,另外半边又黑又丑,但是君无戏言,要怪就怪自己没有看清事情的全部。

齐宣王只有采取延迟招亲来想办法挽回自己的颜面,齐宣王采取的这一招丝毫没有起到效果,结果钟无艳大闹金銮殿,这下朝中上下都知道这件事,齐王想拖也没有办法,只有兑现当初的诺言,让钟无艳成为正宫,

和齐王的另一名爱妃夏迎春相比,钟无艳就显得有些待遇惨淡,夏迎春倒也有几分姿色,齐宣王很宠爱她,但是钟无艳帮齐王解决了很多政治问题,所以齐宣王一遇到有困难,就来找钟无艳帮他解决,钟无艳都尽心尽责帮他处理。

但是一到风波过去,诸事顺利的时候,齐宣王就只会照夏迎春寻欢作乐。所以“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被传为佳话,说的就是钟无艳给齐王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因为相貌原因不受齐王待见。

在影视作品中,钟无艳最后修成正果,她的行功感动了上苍,终于还原了美貌,而齐宣王也得以抱得娇妻归。

当然这只是艺术作品的美化,历史上的齐宣王和钟无艳还有更多的故事。

揭秘齐宣王最爱听多少人吹竽

古时候,齐国的君主齐宣王喜欢音乐,特别喜欢听吹竽,他手下有三百多个吹竽特别厉害的人,齐宣王对他们评价很高。

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喜欢热热闹闹的,很讲究排场,属于特别爱慕虚荣,特别爱显摆的人,他总想着法子要在人前展示自己作为国君的威风,正好这几百号人的乐队再适合不过了,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齐宣公总会叫上这三百人一起演奏,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这三百人的大部队浩浩荡荡的,正好满足了齐宣王的虚荣心,有个名叫南郭的家伙,听说齐王喜欢听合奏,脑子一激灵,觉得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就到齐宣王那边,美言了自己一番。

大王啊,我吹竽的技术可是一流的,听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算是飞鸟和野兽听了也会随着乐曲声翩翩起舞,花朵和小草听了也会随着节拍摆动身躯,我想要把自己的绝技献给您,来让乐队更加出色。

齐宣王听了当然开心,能有这样一位吹竽高手在乐队里,这下看谁再说我的乐队奏出的音乐不好听。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跟着三百号人随齐王到各地去演奏,和大家拿着一样的待遇,日子过的可舒坦了。

其实南郭先生压根就不会吹竽,每次演奏的时候,他就拿着竽在队伍里充数,人家摇晃身子他也摇晃身子;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还不忘演出一副动情的样子,面部表情可以用生动形象来形容了,而且这样看起来,他似乎比别人吹的还要用心,还要投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李煜的词 关于李煜的词有哪些下一篇:李小龙体脂率 李小龙身上有没有脂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