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古代有哪些立德,品德高尚的人,具体举例 古代以什么为孝心的人物

导语:古代有许多立德、品德高尚的人物,如孔子、孟子等儒家学派代表,还有以孝心闻名的文天祥、郑成功等。他们通过自身的言行和行为示范,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目录导航:

  1. 古代有哪些立德,品德高尚的人,具体举例
  2. 古代孝亲敬老的故事
  3. 古人孝敬父母的典故有哪些
  4. 古代三大孝子都是谁?都有哪些典故
  5. 尊师重道的典故
古代有哪些立德品德高尚的人,具体举例

1、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春秋战国时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主张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保护百姓的利益。并且提出了“因材施教”,开创了新的教育模式。

2、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1年,春秋战国时期人,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共称“孔孟”。他也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并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保护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3、蔺相如,春秋战国时期人,政治家、外交家。与他相关最出名的三件事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完璧归赵中他成功的保护了赵国的玉璧。渑池之会中蔺相如保住了赵王的颜面。负荆请罪中他不计较廉颇的傲慢无礼,最终使得廉颇与他成为刎颈之交。

4、宋濂,出生于1310年,元末明初时期人,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宋濂面对财物非常廉洁,曾经在门上写了大字:“宁愿忍受饥饿而死,不能贪利而活着。”可见其品德之高尚。

5、屈原,出生于公元前340年,春秋战国时期人,诗人、政治家。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后人为了纪念他设立了端午节。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我国古代立德、品德高尚的人大概有:一是孔子。他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主张的

“仁者爱人,和而不同",″二人行,必有吾师"及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思想,其立德、品德至高尚的修养之人也。二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轻徭薄赋。与孔子后称:孔孟之道。三是老子。著有″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四是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五是董仲舒。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主张″无为而治"。六是魏征。七是唐太宗李世民,主张″以宽仁治天下"。八是范仲淹。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品德高尚的体现。九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立德、品德高尚的表现。十是郑和,立德、立志下西洋探索。十一是郑成功立志收复台湾。十二是抗倭英雄戚继光等等。

我认为第一是春秋时代的孔子。孔子穿布衣,坐牛车,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弟子3000。成名的有72人。他的思想。主导了整个中华民族在发展和延续。以德为主。孝道为先,

第二是明朝时侯的,王阳明。他的理学思想。成为后世的楷模。万事精一。出类拔萃。

第三就是清朝的中兴名臣曾国潘呐。他忠君爱国。挽大厂厦己即倒,不为私利。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力挽狂澜。并且他的弟子们生,影响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史。他是我。佩服的人。

古代孝亲敬老的故事

1 孝亲敬老故事: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 孝亲敬老故事: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 孝亲敬老故事: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 孝亲敬老故事: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5、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古人孝敬父母的典故有哪些

下面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故事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古代三大孝子都是谁?都有哪些典故

董永与七仙女 董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

七仙女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但玉帝震怒,七仙女忍痛与丈夫诀别。

香九龄能温席 东汉大臣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尽心侍奉父亲。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又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就是黄香小时候的孝道事迹。

孟宗哭竹 三国时有孝子孟宗,其母病重,想吃鲜笋做的汤。

但这时都快冬至了,孟宗焦急万分,双手抱着毛竹落泪,突然间,眼泪滴落的地方露出了几茎竹笋。

母亲吃了新鲜味美的汤后,病居然立刻就好了

尊师重道的典故

儒商始祖——子贡

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1、子贡结庐

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2、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3、岳飞哭祭

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明帝尊师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5、教子尊师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

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

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5521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孙膑和庞涓历史上共交手过几次战役?下一篇:古罗马文明的哪些方面彰显了其先进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