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中国古代有哪些医学经典著作 古代医疗水平有多差

导语:中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虽然古代医疗水平不如现代先进,但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目录导航:

  1. 中国古代有哪些医学经典著作
  2. 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有哪些
  3. 古代使用的毒药都有哪些
中国古代有哪些医学经典著作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共计18卷182篇。后来秦越人扁鹊著的《难经》补充了《内经》的不足,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两汉时期诞生了我过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论著:《伤寒杂病论》,后人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该著作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

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我国现存最早的经络著作:《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成书于晋代(成书于256-282年),由黄甫谧编著。《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七篇,为西晋王叔和编撰。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

《肘后救卒方》晋代葛洪著,他先著成《金匮药方》100卷,因篇幅浩繁,不便携带,将其中救急、多见、简要实用的部分,摘要编成《肘后救卒方》3卷.《肘后救卒方》现存8卷,这部书虽号“肘后”,但却包含相当多宝贵的医学史料实用的方剂方法,有不少医学史上的重要发明发现,对今天的医疗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刘涓子鬼遗方》南齐人龚庆宣著,约成书于475-502年之间,是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隋唐蔺道人著,约成书于841-846年.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很有学科价值的伤科专书.它反映了隋唐时期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水平已相当先进.书中载40余方,为伤科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

《太平圣惠方》是宋廷编著的大型方书之一.共100卷,分1670门,载方16834首,广泛地收集宋以前方书及当时民间验方,内容颇为丰富.对方剂、药物、病证、病理都进行了论述。

《圣惠选方》,成书于1046年,由何希彭节选《太平圣惠方》中的精要部分,编辑而成.作为教本应用了数百年,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宋朝诏令太医裴宗元等人将官药局所收医方加以校订,编成《和剂局方》.全书共5卷,分21门,载方297首.后来《和剂局方》经多次增补,内容日益丰富,1151年,经许洪,定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全国,为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时全书10卷,附《用药指南》3卷,分诸风、伤寒、诸气等14门,载方788首。

《圣济总录》:北宋末年,政府组织医家广泛收集历代方书及民间方药,历时7年(1111-1117年)编成此书.共200卷,达200万字,分60余门,方近2万首,前代方书几乎全部被囊括。

《济生方》宋代严用和著于1253年,是严氏五十余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全书10卷,分80门,载方400首.原书已佚。

《三阴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言著,全书15卷,分180门,载方1500余首,有方有论,论后附方,使读者易于洞晓病因,论因求治,在传播方剂学上也有贡献。

金代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2卷,《宣明论方》15卷,《伤寒直格方》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卷.可靠而价值较大的有《素问玄机原病式》与《宣明论方》二书。

金代张元素著有《医学启源》、《珍珠囊》、《脏腑标本虚实用药式》等。

金代张从正著《儒门事亲》。

金代李杲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

元代王好古著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

元代朱震亨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注》、《伤寒辨疑》等。

《本草发挥》1384年徐用诚编撰。

《救荒本草》1406年朱骕编撰,它既是15世纪初我国一部药、食两用的植物学著作,也是一部植物学图谱?

《滇南本草》约1476年,兰茂编撰。

《本草集要》1492年,王纶编撰。

《本草纲要》1578年,李时珍著,共52卷.李时珍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证治准绳》1602-1608年,王肯堂著,全书以证治为主,每证引经据典,结合己见论述,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议论持中,选方较精。

《寿世保元》1615年,龚廷贤著,共10卷。

《外科正宗》1617年,陈实功编著,此书主要是作者对其外科理论和经验的总结,书中尚有外科疾病插图若干。

《瘟疫论》1642年,吴有性著.该书创立“戾气”学说,对温病病因提出了伟大创见,对传染病方面有独到见解。

《温热论》叶桂著.书中总结了温热病的理论和经验,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湿热条辨》薛雪著,此书对湿热病的病因、证侯、发展变化特点及其诊治法则,以条文形式作简要阐述,其中还注明作者自己的见解,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1765-1802年,赵学敏著.载药921种,其中有716种是《本草纲目》所未收载或叙述不详者。

部分资料搜集来源于网络,在此对前辈的分享表示感谢!

关于中国古代的医学经典著其实有不少,这里就说下传统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一、《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算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了,其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主要分成《灵枢》与《素问》两个部分。

《黄帝内经》总共有18卷,分成两个部分每部分9卷,其中一部分名为《素问》,另一部分本来是无名的,后来汉晋之时,有人将没有名字的那部分称为《九卷》或《针经》,直到唐代以后其又被称作《灵枢》,一直沿用至今。《黄帝内经》的18卷中每一卷有9篇,所以每一部分就为九九八十一篇。全部加起来为162篇。

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与作者目前已经无从考证了,据传其为黄帝所留,所以其以“黄帝”命名。不过传说终究是传说,后人公认的观点是,其成书于西汉时期,作者也并非是某一个人所著,而是由当时众多医师根据各自的传承与心得各自补充与记录而成的。

二、《难经》

《难经》的原名为《黄帝八十一难经》。

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也是众说纷纭,很多人都认为其是属于东汉前的作品,其成书作者可能与扁鹊有一定的关系。但事实究竟怎样,却也无从考证。

《黄帝八十一难经》与同属于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的《黄帝内经》一样,都以“黄帝”命名。至于其“难经”二字则有着“问难”与“疑难”之意。其主要用问答的方式,探讨与表达了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多方面的中医理论。

其内容篇幅也如其名《黄帝八十一难》中“八十一”所表达的一样,全书总共包含“八十一难”(也就是八十一部分)内容。

三、《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是张仲景。其在张仲景去世之后,在世间流传的过程中一度亡失!直到晋朝之时,一位名叫王叔和的太医令意外的见到了《伤寒杂病论》的残章,书中的内容与理论引起了王叔和的注意同时也使得王叔和极为兴奋!于是王叔和就像着了魔一样的利用其太医令的身份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相关抄本,并加以整理。

终于,在王叔和的努力之下,《伤寒杂病论》的全部内容得以整理完全,王叔和为其命名《伤寒论》。

时至今日,《伤寒杂病论》已经成为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而且其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重新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书中对伤寒的原因、症状与发展及处理方式都有作了详细而系统的分析。

四、《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虽以“神农”为名,也据传是神农所作,但其实际上成书于汉代,是属于汉代时期众多的医学家根据各自的临床研究与传承,合力记录创作而成的。

《神农本草经》主要是记载了各种药物的功效与作用,全书分成三卷共记录了365种药物之多。传说中《神农本草经》的内容是从神农氏时期就开始一代代往下传下来的,一直传到了秦、汉代时期,才由不同时期的各个医家多次整理而成!!

2015年8月,《神农本草经》被翻译成英文与法文,在全世界流传!!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四大名著。还有学者认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四大名著。

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有哪些

春秋战国:

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代表作品:《难经》(传世)、《内经》

西汉:

《黄帝内经》是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东汉:

“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神医华佗精于针灸,发明麻沸散,创“五禽戏”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唐朝:

药王孙思邈著成临床实用的百科全书《千金方》

明朝: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代表古代药物学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

其他古代医学知识和古代名医

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古代使用的毒药都有哪些

毒药一般指能危害生命的药物,我国古代很早就有毒药的记载。在我国书籍中,最有名的毒药有八种:断肠草、鹤顶红、钩吻、鸠酒、天然砒霜、见血封喉、乌头、情花。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是鹤顶红和天然砒霜。鹤顶红人们都认为是丹顶鹤头上的丹顶,是一种剧毒,一旦入口便无法医治,只能等死。

而事实上鹤顶红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再经过加工以后形成的。不为人所知的是鹤顶红其实就是砒霜,砒霜恐怕就是古代最为普遍的毒药了。最近研究表明:光绪帝也是中砒霜死亡。人含服砒霜后,其中的坤和蛋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性失去活性,对细胞内氧化功能产生影响,使人很快缺少三嶙酸腺苷。

砒霜是加工了的三氧化二砷,而天然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的天然矿物。看到金庸小说《神雕侠侣》的朋友知道,杨过在情花谷中了情花毒,最后是用断肠草解毒的。情花又称白色曼陀罗,其种子、果实、叶花都有毒。断肠草是一种野生藤本植物,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因腹痛而死。

民间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但在吃下断肠草后,无法医治而死。鸠酒在古代就是毒酒的代称,传说鸩的羽毛含有剧毒,在酒中浸一下就成为鸠酒。但以前是否存在过鸩,现在都已经无法考证了。见血封喉 是木本植物中最毒的一种树。乌头一般是指川乌头,在古代作 为军用毒药,涂抹兵器,关公刮骨疗伤就是治乌头的毒。

钩吻、见血封喉也都是药性很强的毒药。古代的医疗水平差,因此吃上这些毒药之后,便无法可救。 其实,这些毒药只要剂量得当完全可以作为治病的良药,现在的很多药剂都是从这些毒药中提取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5807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明朝攻占河西的确切年份是哪一年?下一篇:王者荣耀苏烈和廉颇哪个好苏烈和廉颇谁更强 苏烈廉颇哪个好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