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夏朝一尺有多长 古代十六寸一尺是哪朝哪代

导语:夏朝一尺为六寸,古代十六寸一尺是出现在商朝时期。夏朝和商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录导航:

  1. 夏朝一尺有多长
  2. 清代一尺多长
  3. 一尺和一寸哪个长
  4. 明朝一尺多长
  5. 秦朝前(战国时期)一尺=几寸,一寸=多少厘米,急急急,速速回答我
  6. 明代一尺是多少cm
  7. 旧制一尺十六寸合多少米
夏朝一尺有多长

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泛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时代。

尺,一种古代计量常用度制单位,其代表的长度,不断地被改动,以适应不同时期的需求。

我将从时间的方向进行说明:

夏朝(公元前20-前16世纪),一尺合今24.9cm;

(吴承洛在《中国度量衡史》中的结论,目前由于未有夏尺出土,所以不能证实。)

夏尺又称唐黍尺、唐小尺。长度为开元通宝钱平列十枚之长。开元通宝直径=2。469cm,故1夏尺=2。649cm×lO=24。69cm。按此数据乃清人吴大澂用开元通宝钱逆推而得,夏尺实物,尚未发现,无从考信。

按,夏代理当有尺度系统,但必较原始。《史记夏本纪》言夏禹“声为律,身为度”,尚未进步到运用乐律知识,采取较为精密的累黍为黄钟管长,定出律尺,作为长度基准。本辞典尊重传统,维护我国尺度史的完整性,但保持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科学态度。

一丈有十尺,一尺约16.95cm,古人高约一丈左右因此有"丈夫"之称

清代一尺多长

古代不同时期,一尺长短不同。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度量长度的尺,常见的单位有尺,寸。(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

后来出现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

中国古代度量长度的尺。最早见于商代。传世商尺约合今16~17厘米。东周尺以相传1931年河南洛阳金村古墓出土的铜尺与“商鞅量尺”互为佐证,可知一尺长约23厘米左右。西汉尺今出土有 8支,实测其长度均在23~23.6厘米之间,平均每尺长23.2厘米。

新莽尺根据各方面材料综合分析,每尺长约23.1厘米。流传至今的东汉尺甚多,仅出土的就有40余支,形制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鸟兽纹铜尺,

②几何纹铜尺,

③以圆圈为尺星的骨。实测东汉尺长度误差不大,除去因稍残而减短的几支外,其余均在23~24厘米之间,平均长23.4厘米。

清代一尺因具体情况不同,长度也不尽相同。例如裁衣尺:1尺 = 35.5厘米量地尺:1尺 = 34.5厘米营造尺:1尺 = 32厘米

现代一尺等于33.3厘米,清代裁衣一尺为35.5厘米,明代裁衣一尺为34厘米,宋元时期一尺为31.2厘米,唐朝一尺为30厘米,隋朝一尺为29.6厘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一尺在24.2-24.5厘米,汉代一尺为23.1厘米,周秦两代一尺为23.1厘米,商代一尺为16.9厘米。

清代时期,木工一尺合今31.1cm,裁尺合今35cm。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中国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英国有“英尺”。有时我们也把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钢尺”。有时我们把像尺的东西也叫做“尺”例如:铁~(古代侠客用来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场所或教育机构用来体罚学员使之更加虔诚刻苦的器械)。

一尺和一寸哪个长

1尺≈33.3厘米,1寸≈3.3厘米,1丈≈333厘米。

尺、寸、丈、厘米都是长度单位,换算关系如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

1丈≈3.33米≈33.3分米≈333厘米。

1尺≈0.333米≈3.33分米≈33.3厘米。

1寸≈0.0333米≈0.333分米≈3.33厘米。

从数学角度来说一尺等于10寸,那么显而易见一尺和一寸当然是一尺要长一些。在生活中,人们还经常说,尽管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以尺寸论短长,意思大概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各自的缺点,不要一味拿来比较谁好谁孬,努力活好自己就行了。

比较一尺和一寸哪个长,就必须使尺和寸在同一尺寸标度内,否则尺寸哪个长的问题就成了一个伪命题。所以就这一问题回答如下:

1、从语言引申意义上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多数人看一尺的黄瓜比一寸的金条的时间短。(偷笑)

2、在统一单位制内:尺当然比寸长。因为一尺等于10寸。古代好像采用16进制,那一尺等于16寸。所以尺比寸长。

明朝一尺多长

明朝一尺有多长,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泛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时代。

尺,一种古代计量常用度制单位,其代表的长度,不断地被改动,以适应不同时期的需求

常见的单位有尺,寸。(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

后来出现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

中国古代度量长度的尺。最早见于商代。传世商尺约合今16~17厘米。东周尺以相传1931年河南洛阳金村古墓出土的铜尺与“商鞅量尺”互为佐证,可知一尺长约23厘米左右。西汉尺今出土有 8支,实测其长度均在23~23.6厘米之间,平均每尺长23.2厘米。

明朝(公元1368-1644年),

营造尺,一尺合今32cm;

量地尺,一尺合今32.6cm;

裁衣尺,一尺合今34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明代的尺度迄今所见明代尺仅五支,其中以嘉靖牙尺为最精,尺长32厘米,其它各尺,尺度长短不一,文献记载多以明钞与尺相校正,各家说法皆相近似,其中以明世子朱载堉《律吕精义》为最确当,今摘录如下:a钞尺(即裁衣尺),与当钞纸外边齐。b曲尺(即营造尺),与宝钞墨边外齐。c宝源局铜尺(即量地尺),比宝钞墨边长,比宝钞纸边短,当衣尺之九寸六分。今测得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完整之明宝钞三十九张,误差甚微,墨边平均长31。904厘米,纸边平均长34。015厘米,推算量地尺长32。6544厘米。故可知明朝三种尺各长(小数点后两位数皆四舍五入):

营造尺:32厘米

量地尺:32。7厘米

裁衣尺:34厘米

秦朝前(战国时期)一尺=几寸,一寸=多少厘米,急急急,速速回答我

1、秦国的一尺约为23.1cm ,1寸约为2.31cm,1尺=10寸。

2、其他时期1尺换算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3、现在的1尺=33.33厘米。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度量衡与数学、物理、天文、律学、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商鞅为统一秦国度量衡而于公元前344年制造的标准量器铜方升上刻有:“十六寸五分寸壹为升”,用度量审其容。

升遗存至今。战国时期的一件标准量器栗氏量包括升、豆、鬴三个容量单位。《考工记》详细记载了制作这件量器时冶炼青铜和铸造的技术条件及所包括的各个量的尺寸、容量和重量。

长度单位的规定 秦汉时尺长约合今23厘米。南朝太史令钱乐之依照当朝尺长(合今24.5厘米)更铸张衡浑天仪。隋文帝统一全国后,下令统一度量衡,用北朝大尺(长30厘米)作为官民日常用尺,用南朝小尺测日影以冬至和夏至。

唐代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宋代司天监的圭表尺、元代郭守敬造观星台所标的量天尺都采用隋唐小制。1975年,天文史家从明代制造的铜圭残件上发现当时量天尺的刻度,考定尺长24.525厘米, 与钱乐之浑天仪尺度相符。

在 1300多年间,量天尺尺值恒定不变,保证了天文测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日常用尺,则历朝趋向变大。

重量单位的规定 春秋中晚期,楚国制造有小型衡器——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 。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一铢重0.69克,一两重15.5克,一斤251.3克,十枚相加约500克,为楚制二斤。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支战国时铜衡杆,正中有拱肩提纽和穿线孔,一面显出贯通上下的十等分刻线,全长为战国的一尺。

形式既不同于天平衡杆,也不同于秤杆。可能是介于天平和杆秤之间的衡器。战国不仅广泛使用衡器,对杠杆原理也有透彻的认识。《墨经·经下》即有精辟论述。秦汉以后杆秤流行。

明代一尺是多少cm

尺是我国古代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之一,最早见于商朝,那时的一尺约相当于16一17厘米,以后各朝尺的长度不断变化,直到明朝时期的嘉靖尺较为精准,一尺等于32厘米。

约32至33厘米

明朝一尺大约三十二到三十三厘米,不管是按照宋朝尺度还是明朝尺度,身高八尺都是不可想象的:鲁智深和武松林冲都在两米四以上,卢俊义将近两米八,这些“巨人症”患者,是不可能飞脚抡拳舞刀弄枪的——他们比两汉交替之际的第一高人巨毋霸还高。

旧制一尺十六寸合多少米

回答,旧制的一尺,也就是16寸,而旧制的一尺等于现在的53.33厘米,而题中问到一尺十六寸合多少米,题中应指的是旧制的两尺,而两尺的长度是106.66厘米,根据单位的换算,一米等于十分米,一分米等于十厘米,一米等于一百厘米,不难得出,旧制的一尺16寸是合1.0666米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5890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中子星的磁场强度 磁星可能是极亮超新星的能量来源下一篇:贾宝玉和琪官之间有何联系?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