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什么和什么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计算工具 古代的计算工具有哪两个

导语:计算工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很多计算工具。其中,算盘和算筹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计算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科学和工程领域。

目录导航:

  1. 什么和什么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计算工具
  2. 古代计数方法有哪些
  3. 古代计数方法有哪些
  4. 每个国家古代的计数方法
  5. 古代用什么来计数
什么和什么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计算工具

算盘算筹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计算工具

算盘,又作祘盘,珠算盘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盘起源于北宋时代,北宋串档算珠。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

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就画有一架算盘。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古代计数方法有哪些

手指计数:利用两只手的十个手指.亚里士多德指出:十进制的广泛采用,只不过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生来具有10个手指这一事实的结果.

石子记数:在地上摆小石子,但记数的石子堆很难长久保存.

结绳记数:在一根绳子上打结来表示事物的多少.比如今天猎到五头羊,就以在绳子上打五个结来表示;约定三天后再见面,就在绳子上打三个结,过一天解一个结;等等.

刻痕记数:1937年在维斯托尼斯(摩拉维亚)发现一根40万年前的幼狼前肢骨,7英寸长,上面有55道很深的刻痕.这是已发现的用刻痕方法计数的最早资料.直到今天,在欧、亚、非大陆的某些地方,仍然有一些牧人用在棒上刻痕的方法来计算他们的牲畜.

古代计数的方法我知道的就只有两个

第一个是用“正”字来计数,就好比你射箭,每射中一个就用笔画上一横

第二个是用“小木棍”来计数,就好比你制作好了一个小飞镖,就在旁边的袋子里放一条小木棍进去,你制作多少个就放多少条

个人觉得第二太麻烦了本来弄个飞镖已经够累的了,还要找些木棍来数着

古代计数方法有哪些

1、结绳记事

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

《易·系辞下》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意思是上古时期,人们使用绳结来记数,后来圣人们则以书契记数。百官利用此来治理政务,百姓通过此来知晓世情。

结绳计数直到20世纪中期一直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延续着。而且不止是中国,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都有类似的计数方法。据说,古秘鲁印加族人(印第安人的一支)用来打结的绳子名为“魁普”(quipus),表示的数目清楚、完备,用来登录账目、人口数及税收数。

2、书契记数

古代记数结绳方法之后出现的记数方法。当时主要用于剩余粮食数量的记数。“书契”指的就是文字。

因为这些刻有文字的竹木简经常被用作订立契约关系的凭证,因此“契”和“书契”也有“契约”的意思,我们今天常用的“地契”“房契”等词的意思正源于此。至于“契”字在“默契”等词语中表示情义相投的意义,则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管子·揆度篇》记述:“上古结绳,后易之以书契。”即是用刻刀将数刻在兽骨、竹木、龟甲、土石崖上,以便长久保存,不易损坏。

3、算筹计数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用竹子、木头、兽骨等材料制成一些长短、粗细差不多的小棍子用来计算数目,不用时则把它们放在小袋子里面保存或携带。

算筹是我国古代广泛应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它的出现年代现在难以考证,但据史料推测,至迟在春秋晚期战国初年时已经出现。算筹制作规范、体积小、便于携带,更利于精确计算,作为一种计数方式,显然要比结绳计数和刻痕计数成熟得多。

事实也的确如此,一直到算盘发明推广之前,算筹都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计算工具。算筹计数法遵循十进位制,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跟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的计数法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越性。

每个国家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时候人们计数的方法各国都不一样。

人类产生数的观念最初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距今大约有上万年乃至几十万年的时间。当时穴居的原始人在采集食物和捕获猎物的集体行动中,免不了要与数字打交道,特别是在分配和交换剩余物品的活动中,必须要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运算。

古埃及在三千多年前的计数法如下:

例如258写作。这种计数法是十进制的,但没有位值制;就以上符号而言,最大只能表示99999,而且写起来非常麻烦,我们现在只用5个符号就能表示的数字99999,他们却要用45个符号。

古巴比伦人在两千多年前采用的是六十进位值制,表示数字的符号只有两个。即用和分别表示1和10;由于他们使用了位值制,因此符号在个位表示1,在十位表示60,在百位表示60×60,等等。例如数字93,他们写作。但是由于没有零的符号,而且1——9的符号互相不独立,因此容易引起混乱。巴比伦人的文字称为“楔形”文字,因为他们没有“纸”和“笔”,书写方式是在粘性很强的泥板上用刻刀刻写,然后把写好的泥板晒干或烧干,这样坚固的泥板书就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符号是用刻刀一笔刻出的,而只需刻两笔即可。

古希腊人的计数系统是十进制,但没有位值制概念。他们用27个古希腊字母α、β、γ等在其上画一横杠来表示数字,前9个字母分别表示1——9,中间9个字母表示10——90,后9个字母表示100——900,按这种方式最大只能表示999。为了表示更大的数目,他们又引进新的计数符号。这种计数系统十分复杂,但由于没有引进位值制,所以它无法保证任意大的数目都有相应的符号。

两千多年以前,在北美洲中部居住的玛雅人创造了美洲惟一的古代文字,其中包括数字符号。他们用“·”表示1,用“——”表示5,例如13就表示成;他们有了位置制的概念,但采用的是二十进位制,这种进位制的形成可能与手指、脚趾同时参与计数有关,可见他们穿鞋的历史不长。一个多位数的计法是,高位在上低位在下,例如159=7×20+19记作,因为有位值制,所以这种计数系统是相当先进的,尽管计数符号并不独立,但采用分层写法不大容易引起混乱。然而,玛雅文化持续了一千多年,到公元9世纪的时候,这里的几个大城邦突然衰落了,文化也随之中断,其原因至今不明。

中国古代的计数系统

中国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十进制系统,

自从发明了算筹这种计算工具以后,中国人的计数系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算筹在中国人手里已经使用得非常普遍了。算筹就是一种细竹棍,它表示数字1——9有两种方式:

纵式:横式:

表示多位数字的方法是纵横相间,这就避免了符号不独立可能引起的混乱,例如22837的表示法是。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计数系统是典型的十进位值制。

算”的原意就指的是算筹,中间的“目”表示桌上摆放若干根算筹,下面“艹”是支架,上面“&<1950;”表示它的质料。与算、筹同义的字还有“策”,古书称“木细枝为策”,因此运筹、运算、计策、计算等在古代是近义词。《史记·张良》中有“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说法,说明当时军事家在指挥一场战役之前,在帐中也要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计算和谋划。

事实上,采用几作进位制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位值制概念。巴比伦人和玛雅人有位值制概念,却都不是十进制;古埃及和古希腊是十进制,却都没有位值制,只有中国是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说:“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值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因此,首创十进位值制,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做出的一项不可磨灭的贡献。

“阿拉伯数码”的来历

目前,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广泛采用了十进位值制的统一计数系统,其计数符号1,2,3,…,9,0我们都称作阿拉伯数码。然而,如果认为这十个数码和这种计数系统是阿拉伯人发明的,那就错了,实际上,这项发明应归功于印度人。印度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才开始使用计数的符号,以后逐渐地形成了十进制计数系统,但直到公元6世纪才采用位值制。印度是与中国紧相邻的一个文明古国,两国文化在历史上有很多交流,因此,印度到了6世纪才开始采用的十进位值制计数系统可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中国古代 :结绳计数、书契计数、算盘计数、“正”字计数、算筹计数等

(1)结绳计数,由两条绳组成,每条上有两个结,再把两条绳结在一起,用过绳子的绳结达到计数的目的,是比较原始的计数方法。

(2)书契,发明晚于结绳,而且是代替结绳之用的,就是刻、划,在竹、木、龟甲或者骨头、泥版上留下刻痕,留下“记”号,以达到计数的目的。

(3)算盘,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和计数工具。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

(4)中国人在计数时,常常用笔画“正”字,一个“正”字有五画,代表5,两个“正”字就是10,这个计数方法简便易懂,很受中国人欢迎。据说这种方法最初是戏院司事们记“水牌账”用的。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等时候,都还保持着用“正”字计数的习惯。

古印度数字

阿拉伯数学起源于印度,并非在阿拉伯哦!!

我们现在每天都在用的 “12345….” 也是由古印度数字演变得到的喔。

最早的印度数字符号

古埃及数字

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发明了数字,采用 “十进制” 计数。古埃及十分信奉神明,所以用一位神表示:1000000。

象形数字

古巴比伦数字

古巴比伦是已经消失的古国,他们不仅早就形成 “逢十进一” 的概念,而且掌握了每隔六十进一的计数法。由于字的形状像楔子,所以人们称为楔形数字。

古代用什么来计数

1.结绳计数

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

2.筹码计数(或小石块)

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

3.在木头上画道

每一道代表1,或10,或100等。

4、算盘

使用算盘计数,以及进行计算。

古老的结绳记数法

结绳记数这种方法,不但在远古时候使用,而且一直在某些民族中沿用下来。宋朝人在一本书中说:“鞑靼无文字,每调发军马,即结草为约,使人传达,急于星火。”这是用结草来调发军马,传达要调的人数呢!其他如藏族、彝族等,虽都有文字,但在一般不识字的人中间都还长期使用这种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就收藏着一副高山族的结绳,由两条绳组成:每条上有两个结,再把两条绳结在一起。

有趣的是,不但我们东方有过结绳,西方也结过绳。看样子,咱们这个星球早就像个地球村了,只不过那时还没有电报电话。传说古波斯王有一次打仗,命令手下兵马守一座桥,要守60天。为了让将士们不少守一天也不多守一天,波斯王用一根长长的皮条,把上面系了60个扣。他对守桥的官兵们说:“我走后你们一天解一个扣,什么时候解完了,你们就可以回家了。”

回头我们再来看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我国古代的甲骨文中,数学的“数”,它的右边表示一只右手,左边则是一根打了许多绳结的木棍:――“数”者,图结绳而记之也。所以,数学研究所的门口,最好用木棍打几个绳结作标“记”,连招牌都不用挂了。

和结绳几乎同时或者稍后的一种记数方法,要算是书契了。书契,就是刻、划,在竹、木、龟甲或者骨头、泥版上留下刻痕,留下“记”号。《释名》一书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意思是在某种物件上刻划一些符号,以记数

我们国家1974年在青海乐都县发掘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墓葬中,发现了49枚骨片,大小形状都差不多,是与小孩的小手指差不多大小,但很薄的一个长方形。在骨片的中部两侧有刻口,有的带3个刻口,有的带5个刻口,不少是带一个刻口的。如果一个刻口代表一个数的话,那么这40多枚骨片大约可表达从一到五六十间的任何一个自然数。当然,这些小骨片也可用来计算。十分有趣的是,公元1937年,人们在维斯托尼斯发现了一根四十万年前的骨头,是狼惠子的小腿骨,七?长,上面有55道深痕。这是到现在为止,最早的刻痕记数的历史见证。随着刻痕刻印的发展,渐渐地就出现了纯粹的数字符号。这可是一项光辉伟大的成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5903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世界著名鬼屋 世界十大鬼屋排行榜 你知道哪些下一篇:5 为什么不允许挖掘帝陵 古代墓哪座不敢挖掘的地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