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曹操七十二疑冢是什么 古代石枕算文物吗吗

导语:曹操七十二疑冢是一处历史遗址,据传是曹操墓葬的七十二个疑冢之一。近年来,考古学家在疑冢中发现了许多珍贵文物,甚至有石枕等有着算文物价值的发现。

目录导航:

  1. 曹操七十二疑冢是什么
  2. 安阳的曹操墓是真的吗
  3. 曹操墓发现了什么重要文物
  4. 阳城古八景
曹操七十二疑冢是什么

传说曹操怕死后被人发掘坟墓,在漳河 一带造了七十二个疑冢。明陶宗仪《辍耕录·疑冢》:“ 曹操疑冢七十二,在 漳河 上。 宋 俞应符 有诗题之曰:‘生前欺天绝 汉 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馀机到丘垄。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须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此亦诗之斧钺也。”宋 范成大 有《七十二冢》诗,自注曰:“在讲武城外,曹操疑冢也。”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迷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他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亲曹嵩原是夏侯氏的后裔,后来成为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文武双全,《魏略》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公元192年,他正式组建了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京城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他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形成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割据的局面。公元213年,曹操进爵魏王,名义上虽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皇帝。曹操死于公元220年3月15日,终年六十六岁。但是这样一个权力与地位不亚于帝王的枭雄却提倡薄葬,公元218年,他颁布了一道《终令》,再次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为了防止死后陵墓被盗,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那么这种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假如是真的,这七十二座陵墓在什么地方呢?一种观点认为,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而已。从现存的史料看,曹操对自己墓葬的安排得到了认真的落实。他的儿子曹丕的《策文》、曹植的《诔文》中都描述了葬礼和入殓的情况,不仅交代了葬在邺城之西,而且写到曹操入殓时穿的是补过的衣服。晋代文人陆机、陆云兄弟的《吊魏武帝文(并序)》等作品中,都有关于曹操丧葬和墓田情况的介绍。在《三国志》、《晋书》等史书中司马懿、贾逵、夏侯尚等人的传记里也都有他们护送曹操灵柩到邺城入葬的记载。这是一个在《聊斋志异》中叫作“曹操冢”的故事。这个故事说,在邺城外有一条河,河水十分湍急,靠近岸边的地方尤其深邃幽暗。盛夏时有人到河里洗澡消暑,忽然从水里传来敲击刀斧的声音,下水的人就断为两截浮上水面;后来又有一人也下河洗澡,结果和第一个人一样遭到腰斩。这种现象在百姓中流传,引起百姓惊恐奇怪。当地的地方官听说了这事,就派多人到上流截断河流,让水流枯竭。于是人们发现岩崖之下有个幽深的洞穴,洞中安置了一个转轮,轮上安装着锋刃如霜的利刃。人们拆除了转轮进入洞穴,发现洞中有一座小石碑,上面的字体是汉朝的篆书。仔细阅读这些文章,得知原来这就是曹操的墓穴。于是人们打开曹操的棺材,抛散曹操的骨骸,把给他陪葬的金银珠宝全都拿走了。作者蒲松龄最后总结说:“‘尽掘七十二个假墓,肯定有一个墓里葬着曹操的尸体,可怎么知道曹操的尸体竟然在七十二个墓之内呢?’曹操奸诈啊!然而千余年后腐朽的骨头不保,使这些诈术又有什么用呢?唉!曹操的智慧,正是曹操的愚蠢啊!”小说家之言虽然近于荒诞,但曹操生性多疑却是史实。有一个传说这样说道,曹操为了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在生前就做了周密的安排,等到出殡的那一天,邺城内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于是,后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坟,哪一些又是迷惑人的疑冢。这就是“七十二疑冢”的来历,据说,在曹操设置“七十二疑冢”的几十年后,司马氏篡夺了曹魏的天下。朝中对曹操有宿怨的大臣们联合起来,四处寻找曹操的真坟,想把他的尸体找出来打碎掉,以谢天下。可这些人挖遍了七十二座曹公墓,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曹操尸体,最后万般无奈之下,这些人发布公告称只要有人能找到曹操的真正坟墓,他就能得到宰相之职。布告贴出去一个多月,仍没有人来应召。就在这些人几乎丧失信心时,一个白发老头揭了榜文来到京城洛阳,说自己有办法找到曹操的真墓。官员们一听半信半疑,派出了一百多名士兵跟着老头沿京城不远的洛河逆水而上。一路上,老头左看右看,终于在一个地方停下来,指着一处土丘说,就在这里。士兵们开始挖,果然挖出了曹操的尸体。老头所指的地方位于洛阳以西,是从堤旁凿穴,深入洛水河床之下。士兵们进入墓室,将金银财宝一扫而空;又把曹操的尸体搬出,剁成碎块,甩入河中喂了乌龟。最后,官员们吩咐请出白头老人,准备给他官做,可是老头消失了,像是神仙一样无影无踪。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曹操高陵墓门专家六依据认定曹操高陵 打破“72遗冢”说中新社郑州十二月二十七日电 (记者赵敏李志全)一千多年来,中国著名历史人物曹操的墓所在地一直扑朔迷离、疑云重重,民间流传有“七十二遗冢”之说。河南官方二十七日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最终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介绍,认定依据主要有六方面:首先,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六十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其次,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0年)病逝于洛阳,并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的《遗令》称“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第五,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六十岁左右,与曹操终年六十六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陈爱兰表示,综上所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考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目前,曹操高陵的发掘尚有许多工作在进行,如陵园建筑、墓地布局的调查等。专家们表示,曹操高陵的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

安阳的曹操墓是真的吗

安阳的曹操墓是真的。

第一,安阳曹操墓位于安阳市殷都区安丰乡西高穴村。从2009年公布发现以来,位于安阳的曹操高陵便备受各界关注。据媒体报道,曹操高陵将全面打造为三国文化遗址公园,成为研究三国文化及汉魏历史的重要平台。

第二,曹操高陵虽然屡经盗掘,但仍出土了一批文物,复原后约有250件左右。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帮助确定墓主身份的刻铭石牌,这一类为圭形,其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此外,还有青石圭、璧等礼器;铁甲、剑、镞、弩机构件等兵器;铜盖弓帽、伞帽、铃和煤精石虎雕等车马杂器;陶砚,石枕,铜带钩、带扣、铺首、钗、环、帽钉,银带扣、铺首、饰件,铁帐构件、镜、削等用具;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玉佩等装饰品;灶、耳杯、盘、壶、罐、托盘、盆等陶器。

第三,安阳市对曹操高陵的保护与开发非常重视,相信不久就会对广大三国迷开放。

曹操墓发现了什么重要文物

曹操墓里发掘有金银玉陶器等文物200多件,有件是魏晋时期的独有器皿,对于研究那个时期的官方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

大墓出土了器物200多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内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龟、石壁、石枕、刻名石牌等等。

象征天子礼制的12件陶鼎、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字样的石牌、薄如蝉翼的云母片、晶莹剔透的玛瑙饼等,曹操高陵出土的400余件(套)精美文物

阳城古八景

是以下八景:1、金滩大桥。侯月铁路横跨沁河的众多桥梁之一。侯月铁路是山西省南部一条货运大动脉,北起山西侯马,南至河南月山,与同蒲铁路、焦枝铁路相连接。乘船行出估计五公里左右,一座天桥横跨湖面,这座桥就是金滩大桥。

2、阁老河。陈廷敬是清朝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来九女仙台游览,后人于是就把他走过的这条河叫做阁老河。

3、杜河大坝。是杜河水电站的拦河大坝。杜河水电站是1997年晋城市十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由泽州、阳城两县水利局共同兴建。

其主体工程由拦河大坝、引水隧道和发电厂房组成。在大坝外侧的这些隐伏在山里的通道就是杜河水电站的引水隧道,其发电厂房建在2公里以外的沁河岸边,因为临近的村子名叫“杜河”,所以称“杜河水电站”。

4、张家大院。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原则选址,靠山修筑,临水建房,据险垒墙。这座城堡式院落建于明末清初,主人姓张,具体姓名已经失传。

5、龟山。在高兀陡峭的山峰怀抱中,那一座体量不大、矮矮圆圆的小山像什么?可能有的朋友已经看出来了,像个大乌龟,所以这座山就叫“龟山”了。

6、黑龙潭。形似大瓮,水色如墨,深不可测。据当地老人讲,黑龙潭虽居磐石之中,但潭水从来也没有干涸过,即使上流断水,潭里也不会减水,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人们认定它肯定与大海相通,所以又把它称之为“海眼”。

又说潭中潜伏着一条小黑龙,小黑龙本是是东海龙王的儿子,因为迷恋上这里的山水风光,便在潭中栖居下来,所以这小潭又叫“黑龙潭”。

7、九女仙台。是我们阳城的古八景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这里竖着一块写着“初分石”三字的大石头。据说这三个字是九仙女台的创始真人云霄真人所写。道教认为,天地在形成之前,宇宙是一片混沌。

天地初分时,清气上升形成天,浊气下沉凝成地,然后万物始生。“初分石”三字是说,九仙女台是开天辟地时就生成的一块巨石。

8、牛皮洞。在九仙女台北岸,五梁坪东端处位置的山崖根,有一个隐蔽的山洞叫“牛皮洞”。因为在洞内,整个洞体岩石的颜色与别的岩石迥然不同,就象是一张贴在石壁上的牛皮一样,所以叫“牛皮洞”。

九女仙台等景点的合称

阳城古八景,包括析城乔木、九女仙台、灵泉松月、沁渡扁舟、海会龙湫、盘亭列嶂、莽山孤峰八景。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阳城古八景

位于 县城西南30余公里董封乡境内

亦称 仙人洞

主峰海拔

1889.5米

简介

洞深数里,蜿蜒向前,风声水声,琴竽响答。钟乳石造型千奇百妙,变幻不可名状,有莲花台、鱼鳞池、佛像、通天柱、石马、石羊等等。还有石床、石枕、石钟磬,传为炼丹道人休憩之地。

析城乔木析城山亦名圣王坪,位于阳城西南35公里,主峰海拔1889.5米。山顶似盆如坪,四周如城似垒,有东西南北四门,故日析城。山顶旧有汤王庙、汤王池、相传为成汤祷雨处。山东有龙祠,深不可测。清同治版《阳城县志》载:“旧志析城乔木为八景之一,今乔木已无,而草颇肥美。”

九女仙台据旧志载,九女台在阳城东南四十里。下窄上丰,棱角峭秀,峙沁河中流,涛Ⅱ向奔雷,而屹然孤缈。上有九天仙女祠。故名。

灵泉松月 位于阳城西北20公里卧虎山麓,旧有灵泉寺,后唐时僧洪密建。松柏翠蔽,清泉流淌,金时曾构万松亭于其上。

沁渡扁舟沁河源出沁源北绵山东泉岭,由沁水入阳城境东北,迤逦而南,入河南省济源县。境内干流长75.6公里。明清时有官办渡津三处、民办渡津两处。夏秋水涨时渡船,冬春水落则架桥。

海会龙湫海会寺又名龙泉寺,位于县城东15公里大桥沟西。始建于唐,初名郭峪院。乾宁元年(894)赐额龙泉禅院,旧志称泉水九曲,僧房水鸣。今寺内存明嘉靖四十年(1561)建十三级琉璃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亭列嶂盘亭山俗称十八罗汉峰,在阳城境内西南横河乡千峰寺西南侧。群峰卓立,环嶂青苍,峭拔凌空,如削如塑。盘亭列嶂及其周围诸山构成一个风景群。其北,小尖山似箭头插天;其西,鸡头山如雄鸡昂首;其南,烧犁铺瀑布白练长悬;其东北,铁盆嶂滴水联珠成串。

莽山孤峰莽山位于阳城东南30公里,峰峦雄亘,盘薄峻秀,千峰拥黛,万壑浮云。悬崖飞瀑直泻,深谷蟒河奔流。河旁一峰拔地而起,状如巨塔,人称“望莽孤峰”,恰似翘首望莽山雄姿奇景,万千风光。

是多个景点的合称,包括析城乔木、九女仙台、灵泉松月、沁渡扁舟、海会龙湫、盘亭列嶂、莽山孤峰八景。

阳城古八景位于县城西南30余公里董封乡境内,亦称 仙人洞 主峰海拔 1889.5米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6062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商丘清凉寺门票 西汉皇帝疗养的行宫下一篇:为何这些女性即使得到君主的宠爱,却无法成为母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