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十六岁以上叫什么 古代青少年为多少岁

导语:在古代,十六岁以上的年轻人被称作青年,而古代青少年的年龄则为十四至二十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接受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目录导航:

  1. 十六岁以上叫什么
  2. 古代人怎么称幼年的儿童
  3. 中少年在古代叫什么
  4. 对古代未成年的男生,女生分别怎么称呼啊
  5. 古代男子年龄称谓
十六岁以上叫什么

古代时,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称呼,比如人们常说豆蔻年华,年过花甲等,豆蔻和花甲都形容年龄的

16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是指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这一阶段,但是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古代称十六岁左右为豆蔻和舞象。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舞象:男十五岁至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如《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

古代人怎么称幼年的儿童

称谓如下:

1、汤饼:指出生三天小孩。古时候幼儿出生三天,家人就会邀亲友吃汤饼,所以将幼儿称为汤饼。

2、初度:周岁。战国,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释义:尊敬的先祖啊,仔细揣度我刚刚下凡的时辰和啼声,通过占卜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3、垂髫:指童年。古时候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幼小的儿童。

4、孺子:儿童。西汉,司马迁《史记》:“孺子可教矣。”,释义: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5、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6、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7、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常在父母跟前,因此旧时表示幼年儿童。

称谓如下:

1、汤饼:指出生三天小孩。古时候幼儿出生三天,家人就会邀亲友吃汤饼,所以将幼儿称为汤饼。

2、初度:周岁。战国,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释义:尊敬的先祖啊,仔细揣度我刚刚下凡的时辰和啼声,通过占卜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3、垂髫:指童年。古时候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幼小的儿童。

4、孺子:儿童。西汉,司马迁《史记》:“孺子可教矣。”,释义: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5、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6、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7、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常在父母跟前,因此旧时表示幼年儿童。

古代人对幼年的儿童称谓有以下9个:

1、童孺:儿童。

2、垂髫[tiao]:指儿童。

3、龆[tiao]年:童年。

4、髫[tiáo]年:童年。

5、髫[tiáo]龄:童年。

6、束发:是指青少年。

7、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8、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

9、孺子:儿童。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总角

未满周岁的儿童代称是襁褓;2—3岁的儿童代称是孩提;童年的代称是总角,垂髫。8岁的男孩代称是龆年;10岁以下的儿童代称是黄口;10岁女童代称是髻年。

12岁女童代称是金钗之年;13—14岁女童代称是豆蔻年华。13—15岁儿童代称是舞勺之年;15岁女童代称是及笄之年;15岁男童代称是志学之年。16岁女童代称是碧玉年华;15—20岁儿童代称是舞象之年。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古代对小孩子的称呼有赤子、襁褓、孩提、始龀、垂髫、总角、黄口、幼学、豆蔻、及笄、束发。古时人们对不同年龄的孩童,会用不同的年龄称谓,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从“赤子”到“束发”,泛指0岁到15岁的孩子。

中少年在古代叫什么

古代青少年男子称为舞勺之年、舞象之年、志学,女子称为金钗之年、豆蔻年华、及笄、碧玉年华、破瓜之年。 一、舞勺之年 舞勺是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后代指男孩子12-13岁。 二、舞象之年 “舞象”是指男子的15-20岁,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三、志学 “志学”出自《论语·;为政》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是孔子十五岁是立志潜心学习),后指代男子15岁。 四、金钗之年 年龄代称,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 五、豆蔻年华 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六、及笄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意思是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七、破瓜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古代青少年男子称为舞勺之年。青少年一般是指自上初中到高中毕业,初中阶段:13-15岁、高中阶段:16到成年,要经历6年时间的中学阶段。古时指年轻的男女、今指青年和少年。青春期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泛指青春期的年龄。

对古代未成年的男生,女生分别怎么称呼啊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应该是男人叫公子,女生叫小姐,这一般是大户人家称呼,这也是一种尊称,尊重比较有礼貌,而穷人家的,基本上称呼姓名,谢谢了

孩提、襁褓:0-1岁

孩提:2-3岁

童龀(chèn):8岁 九龄:9岁 舞勺之年:13-15岁 束发、成童、志学: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舞象之年:15-20 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不惑、强壮: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艾、半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4.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十岁。《礼记裆稀罚骸叭松暝挥祝А!敝Pⅲ骸懊挥祝笔伎裳б病!焙笠虺剖晡坝籽е辍薄?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谠颉罚骸胺鼢郑芙恰!敝Pⅲ骸白芙牵辗⒔嶂!焙笠虺仆晔贝白芙恰薄?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女子十五岁。

10.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1.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三十岁。《论语罚骸叭ⅰ!焙笠虺迫晡岸ⅰ敝辍? 14.不惑:四十岁。《论语罚骸八氖换蟆!焙笥米魉氖甑拇啤? 15.知命:五十岁。《论语罚骸拔迨烀!币馕降轿迨瓴哦锰烀:笕艘蛞浴爸蔽迨甑拇啤? 16.耳顺:六十岁。《论语罚骸傲场!焙侮碳庖P唬骸岸牌溲裕湮⒅肌!焙笠浴岸场蔽甑拇啤? 17.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8.耋(dié):七十至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夜拍辍罚骸耙圆笋罄希永停鸵患叮尴掳荨!? 19.耄(mào):八十至九十岁。《礼记裆稀罚骸鞍耸⒕攀浑!!? 20.期颐:一百岁。《礼记裆稀罚骸鞍倌暝黄谝谩!彼锵〉┘猓骸鞍倌暾咭场⒕哟Α⒍鳎匏淮谘7绞享ㄔ唬骸松园倌晡冢拾倌暌云诿!焙笠虺瓢偎晡捌谝谩薄?h2>拓展资料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对它不能随便乱用。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

在古代,对未成年的男生和女生有不同的称呼方式。

对于未成年的男生,常见的称呼有“儿童”、“小儿”、“童子”等。在古代,童子还可以指未成年的仆人或侍从,但通常是用于称呼年轻的主人。

对于未成年的女生,常见的称呼有“少女”、“女子”、“小女子”等。在某些时代和文化中,也有用“豆蔻年华”来形容年轻女性的说法,这个词语通常指的是十三到十五岁的女子。

古代男子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扩展资料: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 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 ,故云。”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2——3岁孩提,八岁为龆年,幼年泛称总角,十岁以下为黄口,十三岁为舞勺,十五岁为束发,二十岁为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九十耄耋,一百期颐。还可以细分很多,各地各时期同一年龄有不同的称呼,这只是给大家一点参考。

孩提、襁褓:0-1岁

孩提:2-3岁

童龀[chèn]:8岁

九龄:9岁

舞勺之年:13-15岁

束发、成童、志学: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舞象之年:15-20

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不惑、强壮: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艾、半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花甲: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语出《后汉书吕强传》)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耄: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耋:年八十曰耋

耄耋:七八十岁的年龄

期颐、人瑞: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

古代男子刚出生时叫赤子,未满周岁叫襁褓,2-3岁叫孩提,3-8岁叫垂髫,8岁叫始龀,10岁叫黄口,13岁叫舞勺,15岁叫束发,15-20岁叫舞象,20岁叫弱冠,30岁叫而立,40岁叫不惑,50岁叫半百,60岁叫耳顺、花甲,70岁叫古稀。
古代对于女子各年龄段的称呼大部分与男子都一样,主要区别是女子十二岁时叫做金钗之年,因为此时的女子已经开始装扮自己了;女子十三岁叫豆蔻年华,意思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15岁叫及笄之年,意思是可以嫁人的年龄段。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6180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四川是不是很容易发生地震?成都会不会发生地震 古代成都地震多吗现在下一篇:林黛玉的性格发生了什么变化?在红楼梦中是如何揭示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