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印度教育最大的特点 古印度教育分为哪两种教育

导语:印度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宗教性质十分突出,古印度教育分为两种教育,即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

目录导航:

  1. 印度教育最大的特点
  2. 西方古代教育场所的发展概述
  3. 印度的教育现状和发展
  4. 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异同
  5. 四大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特点
印度教育最大的特点

印度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高等院校的录取率超低。只有那些成绩最好的学生才能考进大学,而能够考入印度理工学院的学生更是极少数。印度的“精英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低录取率”问题,同时由于饱受诟病的“种姓制度”,导致每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毕业生离开印度,选择赴美深造和就业。

西方古代教育场所的发展概述

古代西方教育分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时期,奴隶社会主要包括: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封建社会主要为中世纪的欧洲。今天主要讲解的是古代西方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大家快拿小本本学起来吧。

1.古巴比伦教育:泥板书舍

古巴比伦教育史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身是苏美尔文化。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就地取材,利用泥土和水调匀,制成泥板,将字可在上面,就形成了“记板书”但是由于笨重、不便,后来发展成了契约文字。

泥板书和契约文字的发明,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巴比伦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可能,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所以当时的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2.古埃及教育:宫廷学校--是最古老的学校

僧侣学校--以学术为中心

职官学校--职业教育性质学校

文士学校--古埃及一般奴隶主的教育目标为“学为文士”

宫廷学校是苏联教育家米丁斯基认为公元前2500诶及学校是人最早的有史可查的古老学校,是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一教育皇子皇孙和朝廷臣子为目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委以重任为官吏。

僧侣学校或寺庙学校,是设立在寺庙中的学校,重视科学技术教育,是以学术为中心。

职官学校或书吏学校,是古埃及职业教育性质的学校,招收贵族和官员弟子,负责基础训练和业务训练的双重任务。

文士学校是一种低级的教育机构,对学生分出身限制较宽,以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为主,招收人数较多,所以也是当时创办最多的学校。

3.古印度教育:教育控制在婆罗门和佛教手中

最高级教师:僧侣

教育内容:《吠陀》

教育活动:背诵经典

公元前6世纪印度教育,一般称为“婆罗门教育”。教育的对象主要为佛教和婆罗门教为主,其中婆罗门教为最高等级的教派,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用梵文写《吠陀》经,以背诵为主要方法。到了公元前8世界后,印度出现了一种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即“古儒学校”

4. 古希腊教育、罗马

(1)城邦制教育制度

(1)古罗马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

在古罗马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西塞罗、昆体良和奥古斯丁。西塞罗提出了培养雄辩家的教育思想;昆体良论述了实现这一教育理想所需要的各级教育,尤其论述了教学论思想。奥古斯丁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教育哲学成为西欧中世纪教会教育的理论基础,影响深远。

西方古代社会的教育

西方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概括在教招考试中是一个经常考察的点,且相对来说考察较细,需要大家重点把握。古代社会包括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时期,相对来说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包括了以下几点:

(1)古埃及。古埃及需要大家按照客观题备考,重点抓住两个点:其一,古埃及学校中的文士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教授书写和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小官吏,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均需要按照单选题备考;其二,古埃及的教育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也是常考反选的单选题的考点。

(2)古印度。古印度相对来说在考试中频率稍低,其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包括了婆罗门和佛教教育,婆罗门教以《吠陀》为主要内容,佛教教育以寺院为场所,以佛教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此类大家了解即可,需要掌握的是在古印度社会晚期出现一类学校,称之为“古儒学校”,学校名称和国家要能够匹配,以防止考察匹配正确与否的客观题目。

(3)古希腊。古希腊重点掌握两个城邦国家——斯巴达和雅典。斯巴达教育重点掌握教育内容以军事体操和道德训练为主,是一个尚武的民族,而与之相对的雅典则是崇文的民族,在教育内容中加入了智育和美育的成分,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同时需要大家掌握雅典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这一单选题。

(4)古罗马。古罗马教育在考试中出现频率较低,重点掌握家庭教育是其主要形式这一单选,同时重点按照客观题目去备考的古罗马的教育家昆体良,其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或《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同时能够知道昆体良将学习的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也是教招考试中常见的反选题的考察点;(5)西欧中世纪的教育重点掌握其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七艺(三科四学)。三科指的是由智者派提出的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指的是由柏拉图提出的算数、几何、天文和音乐,在教招考试中是多选题的考察点。而中世纪骑士学校的教育内容“骑士七技”大家简单了解即可,考察频率较低。

印度的教育现状和发展

现在的印度有259所大学,其中16所为中央直属大学、27所农业大学、10所医科大学、49所准大学,11089所学院,大学在校生741.8万人。其中高校数量从1950~1951年度到 1984~1985年度平均每年增加120余所。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在校大学生数的年均增长率为5%,即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印度高等教育机构不仅走外延扩大的道路,更多的是内涵扩大。

大学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它们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但又深深地植根于各自所处的社会之中。独立后的印度高等教育得到巨大的发展有其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深层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政府的政策倾斜。进行教育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效益。印度政府历来视教育为通向现代化的门径,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个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人口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教育时面临的共同难题,印度独立后人口迅速增长,从1961年起,每隔10年人口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每年净增达 1000多万人。由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往往可以得到一份较好的工作,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因此人们都渴望接受高等教育。而巨大的人口基数对现有高等教育造成的巨大压力,迫使政府扩大规模、加快发展,以满足民众需求。

第三是西方教育模式、教育思想的影响。印度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受到了西方教育思想的较大影响。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统治者需要培养一批对西方有一定了解、懂英语、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雇员和职员为他们服务,所以英国统治者重视高等教育远胜于基础教育。另外,美国教育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对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影响颇深。他曾指出:“在印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收入分别是受过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及文盲的3.2倍、5.2倍和11.9倍。”收入上的巨大差距激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渴望。

印度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又一个原因是高校的师资、教材、教学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著名学府差别不大,特别是在大发展期间仿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模式建立的5所印度理工学院以及中央直属的德里大学、孟买大学、加尔各答大学、班加罗尔印度科学学院等高校,经过发展已成为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媲美的重点高校。凡是这些大学的毕业生,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著名公司都比较受欢迎。目前,在美国硅谷新崛起的2100家公司中,有 820家是印度人创立的。同时,在西方著名的大公司里,也有大量的印度科技人员负责尖端产品的研究工作。

印度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无疑给印度的社会、经济、教育、科技等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使之成为计算机软件强国、科技与人才储备大国。印度工科院校、科技大学等走在前列,使印度的工业在独立后的几十年中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印度培养了一大批精通英语的高质量科技人才,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科技人才最多的国家之一。

印度全民教育处于全面落后状态,文盲率男性17%、女性34%,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发展中国家普及全民基础教育的目标更是遙不可及。

印度高种姓受教育程度远超低种姓底层民众,这与印度贫富差距、种族歧视以及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歧视密切相关,印度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数以亿计的贫民阶层温饱问题不解决,自然也谈不上接受教育。

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异同

1.产生最早的科学知识

根据早期的史料记载以及相关的考古发掘,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包括最早的文字、和学校教育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比如,位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苏美尔人)的泥板书社,甚至被视为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因此,东方文明成为世界文化的摇篮。

2.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教育特点

由于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教育出现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在当时,只有奴隶主的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可以进入学校学习。甚至同为奴隶主子弟,也会因为等级、门第的不同被安排进不同的学校就读,如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教育特征。

3.教育内容丰富

在当时的几大文明古国中,教育内容几乎涵盖了智育、德育以及宗教教育的内容,如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六艺、敬天尊祖等。这些内容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4.教育机构种类多样

由于教育内容的丰富化,为了适应教育内容的丰富,种类繁多的教育机构开始出现。如古埃及的文士学校、宫廷学校、僧侣学校等,分别担负不同的教学内容的讲授以及不同人才类型的培训,可谓形态各异。这些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的等级性,又有强大的适应能力。

5.教育方法创新

在这个时期虽然通过各种实践,教育方法在不断的创新,进行个别施教,但是依旧比较简单而且经常体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

6.教师地位高

由于此时,社会阶级性凸显,导致知识的学习成为少数人的专利,相应的,教师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7.文化源远而不流长

历史上,这几大东方文明古国都曾由于社会的变迁尤其是外族的入侵,出现了历史中断。因此,虽然早期的文化知识均起源于这几个国家,却也出现了文化的断层,可称之为源远而不流长。但是,唯独古代中国的历史文明能够一直得以延续,不断发展,没有出现失传和断层,这也是为何古代中国的教育有其独特和优异之处。

四大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特点

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1)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4)教育机构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

(5)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

(6)教育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的地位较高;

(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源远流不长。

2、补充其他古代文明古国教育特点:

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①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②书吏教育,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

古代埃及的教育 ——(1)古代埃及的学校: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包括①宫廷学校②职官学校③僧侣学校④文士学校;(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①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练习书写;练习辞令;重视数学和计算;②以机械教学为主;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重视体罚;

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逐步形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教育的目的是维护种姓制度和培养宗教意识,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个等级的人才能接受教育,但三者接受的教育1981-1983 年根据等级而不同;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称为“古儒学校”,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常用的教学方法为体罚;(2)佛教教育:印度的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在教育上进行了改革,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佛教的寺院除了进行教学外,还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6279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张子凡张玄陵父子相认第几集 为什么李嗣源会五雷天心诀下一篇:杜甫《覃山人隐居》古诗的主题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