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 古代圣贤以什么为道德的准则

导语: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中的道德准则和个人修养。古代圣贤以这些准则为道德的准则,推崇仁爱、正义、忠诚、诚信等美德。

目录导航:

  1. 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
  2. 学校领导应当以什么为准则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3. 古代雅典思想主张
  4. 道德的基本原则与形式
  5. 克己慎重要求人们自身建立良好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这是什么准则
  6. 教师职业道德十项准则是什么
  7. 道德起源其中最为科学的一种说法是加以论述
  8. 儒家把什么视为最高的道德理想
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

忠孝勇恭廉的意思是忠心、孝悌、勇敢、谦恭、廉洁

仁义礼智信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

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即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忠孝廉耻勇

过去,人们往往以“缺德”来作为对人最贬恶的评价。伴随着社会、意识和观念的日益更新,富裕的日益亲近和贫穷的渐行渐远,评价体系也早已作了根本意义上的改弦更张,并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和统一。所以,该题目之近的话题也懒得提起了,只有那些不开化者有时还念念不忘。这不,之前既然有了德之系--温良恭俭让和和德之续--仁义礼智信,在此基础上就再来个三:德之扬--忠孝廉耻勇,就此了结此德篇。

其实,这忠孝廉耻勇于那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并无一二三之分,只是我在这里分个说话的顺序而已,诸如这些方方面面,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其完整性自然是十分突出的,进而集中到一点上,也是十分有特点的。

忠,忠诚、忠良、忠恕、忠贞。诚然,目的者往往把忠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来推崇,其结果和过程更是一目了然。文化的熏陶更把其推上一个个的骄人高度,并人为地展现和刻画出一片片的耀眼光彩。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等等壮举,无不构成一幅幅扣人心弦的壮丽画面。这种,无论其针对的对象为谁,所起的作用都是十分巨大和不可估量的。

孝,孝敬、孝道、孝心、孝行。一提这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孝敬父母。这一点,无论就其动物的自然属性还是人们的社会属性,本人认为其分歧度相对最小。至于那些“忠孝不能两全”、“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之类的说辞,还是赞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只是在利益面前,许许多多的行为与孝本的矛盾甚至背道而驰都在既成事实也是在所难免的。

廉,廉洁、清廉、廉正、廉明。不说也知道,这廉具有特重要的总结意义、现实意义和极深远的历史意义。洁身自好、不苟且不贪腐,早已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廉生威、威生明、明生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汝廉乎?

耻,耻辱、羞耻、惭愧、耻污。知耻者慎行,知危者不羁。害人者为己不得善身,侵权者为人不得善终。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知耻,继而改之,焉能为君子矣。恭近于礼远耻辱,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至矣。故知廉耻,完其生。

勇,勇敢、坚强、刚毅、勇猛。在词义中,勇虽与智相对,但绝不矛盾。这勇,在此也是能力的意思,所以也就包含有综合性的素质在里面,因而则生敢想、敢干、敢说、敢为并开拓、创新、承担、坚持诸项,其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特色就十分突出,应了那句:“有志者,事竟成”。

忠孝廉耻勇,一担轻为重。知会现代人,思思老祖宗。应应千年梦,何收其大同。只是善作念,始本恶为终。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德:

忠孝廉耻勇。

分别是指:仁:仁爱;义:正义;礼:处事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不学礼,无以立”;智:智谋,见识,智慧;信:诚信,信守

忠孝: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忠诚孝敬;廉耻:廉操与知耻,《淮南子·泰族训》:“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勇是指果敢、勇气。 何谓仁? 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网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何谓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何谓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何谓信?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忠者:

赤诚无私 尽心竭力于职责为忠也。古人云:忠者,人格之成也。人无忠则凶,专一之忠为小忠,无逆之忠为中忠,大忠之忠要求忠于道。对社会、国家、事业不存懈怠,不玩忽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人要忠诚、忠实厚道,坚贞耿直,竭忠尽心,做忠良之人。

孝者:

善事父母为孝,百善孝为先。故圣人云:孝者,德之基,人格之始也。

廉者:

廉为不义财不取也。清廉正直、廉正公平、清白高洁、洁身谨慎、不苟取,不贪污。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廉生威、威生明、明生信。常言道: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汝廉乎?

耻者:

羞耻之心,亦羞耻之能力也。羞愧、羞辱、羞耻侮辱,违纪违法和侵害他人权益为耻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知耻,继而改之,焉能为君子矣。恭近于礼远耻辱,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至矣。汝能知耻否?

勇者:

勇者无惧,但是,不要有勇无谋!

我们根据儒家经典书籍《大学》中“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详细解说了关于君臣、父子、朋友关系,所涉及的伦理规范如仁、敬、孝、慈、信等关于品质的美德规范,从而在《礼运》中得出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儒家伦理思想大致可归纳为孝悌、仁爱、忠恕三个方面。

在具体的道德方面提出过某些特殊的要求,除了“仁”,还有义、礼、智、信、忠、恕、孝、悌、温、良恭、俭、让、宽、惠、敏等,这些德目都是“仁”的体现,都是从“仁”的基本原则下派生出来的。与之同时,它们反过来又可以归结为“仁”,或者说贯穿着“仁”的思想和要求。

学校领导应当以什么为准则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领导应该是这样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

1.教师要养成学习的良好的习惯。

学习能使人进步,让自己有丰富的学识,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2.成为有爱心的老师。干一行爱一行,把学生看成是自己喜欢的,关爱他们。

3.有责任心的老师。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课上好,成为优秀的人。

古代雅典思想主张

智者学派的主张:
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至高无上的
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自然法为人文法之上
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苏格拉底
思想主张:认为要重点探讨人自身,认识人自己;(know yourself)
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围绕人的精神提出哲学命题,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要去改造自己的灵魂。
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提倡善良的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柏拉图:《理想国》人类社会<关注焦点也是人类社会,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
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人类在自然界中是最高级的。

1.古代希腊教育思想强调国家控制教育,注重培养当权执政的人才。苏格拉底探讨的最重要内容是如何使有才的人能当权执政,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想的教育体系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哲学王”,即集聪明才智和政治权利于一身的国家最高统治者。亚里士多德提出雅典城邦的法律应该规定儿童接受统一的社会教育,这是一种“教育立法”的思想萌芽。

2.古代希腊教育思想注重探讨道德教育问题。苏格拉底到处劝人为善,并认为应该培养人们具有“智慧”“正义”“勇敢”“节制”等四种道德。柏拉图则主张幼儿开始就要培养他们的美德。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的道德是“存乎于心”,“成于习惯”,“见于行动”。在知识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亚里士多德的见解是比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高出一筹的。

3.古代希腊教育思想重视音乐教育。柏拉图主张从幼儿开始就要进行简单的音乐教育。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进入奴隶制社会,产生了奴隶制国家。随着社会各阶级、集团和派别之间的矛盾斗争的进展,探寻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体制或组织,确定人们社会活动的“限度”或“界限”,以维持社会秩序,达到共同生活的和谐,便成为古代希腊政治生活中的主导思想。

古希腊是由100多个独立自治的城邦组成的。在城邦内部,以奴隶主为主的公民集团构成城邦的统治阶级。公民的经济与政治权利依赖于所属的集团。公民的一切活动离不开城邦,每个公民把自己的城邦看成实现幸福生活的保障,只有参加城邦的生活和活动才能获得最大幸福。人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才能过好城邦生活。这种情况决定了古希腊的政治思想是围绕着城邦问题展开的。在古希腊"政治学"的含义就是关于城邦的科学。Politics一词就是由Polis(城邦)和Science(科学)所构成的。

由于各城邦形成发展的特点不同,希腊各城邦的政体也是多种多样的。人们把幸福生活寄托于城邦,自然就十分关心何种形式的城邦才能达到此目的。从而比较各种组织形式,选择优良政体,保证过好城邦生活,在古代希腊政治思想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古代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便与宗教、神权分开,具有世俗性质。

另外,古希腊政治思想家把政治现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探寻其自然必然性,试图找到其生成的原因和本质。这样,关于城邦(国家)的起源、本质、任务、目的等问题便成为古代希腊政治学说的主题之一。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尚未把政治与道德(伦理)分开,往往把道德作为政治所追求的目标。“至高无上的善”、“正义”,被认为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和要实现的最终目的。

影响古希腊的政治思想是以维护奴隶主的整体利益为宗旨的,它通过协调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利益冲突,维护自由公民的团结,以达到剥削、压迫奴隶和下层平民的目的。古希腊政治思想中所阐述的许多有关政治学的原理和概念,特别是自由、民主、法治的精神,对近代欧洲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的影响。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民主政治的第一次成功实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一)雅典人追求和谐的共同生活目标,把自己看成城邦的真正主人,以广泛的政治参与为乐事,热爱忠诚自己的城邦甚于生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等价值观念仍是现代社会所追求且必不可少的。

(二)把自由和尊重法律两个基本准则紧密连接在一起,生活的自由与公共守则相辅相成,充分尊重政府和法律“特别是那些为保护受害者而制定的法律以及使犯罪者受到舆论的谴责的不成文法。”的观点仍值得借鉴。

(三)反对专制独裁。雅典人把自由的选择与尊重法律道德相联系,他们认为自己不是毫无约束的,但这种约束不是屈从于少数人的专断,而是自觉接受多数人通过的法律。他们认为专制是一切政府中最坏的东西,为人们所唾弃。这种观点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需要坚持的。

(四)一系列民主政治的遗产需要继承发扬。如:公民大会,代表制,议事会制,陪审员制等。为现代民主政治与法律制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现代政治文明中仍绽放着不朽的光辉。

古代雅典的思想有很多,主要有柏拉图、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等人。

亚里士多德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哲学是她擅长的领域,她曾经是柏拉图的学生,曾经担任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老师,后来回到雅典创办学校。他的哲学与他的导师柏拉图的关系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其中批判要多于继承。

道德的基本原则与形式

集体主义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成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道德原则亦称“道德基本原则”。一定社会或阶级用以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和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人们在社会关系的一切领域中应该普遍遵循的准则。亦用作评价人们行为的是非、荣辱、正邪、善恶的根本标准。是各种道德体系相互区别的基本标志。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是对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关系的本质概括,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表现了道德的社会本质和人们行为整体的基本方向,规定着各种道德关系的基本类型。

道德表现的三种形式是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

①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②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③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

④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

道德的基本原则:一定社会或者阶级用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人们在社会关系的一切领域中应该普遍遵循的准则。亦用于评价人们行为的是非、荣辱、正邪、善恶的根本标准。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们的主观认识相统一的产物。

道德有3种形式:1.家庭美德2.社会公德3.职业道德

所谓的原则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而道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

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克己慎重要求人们自身建立良好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这是什么准则

克己慎重,建立良好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这是正确的行为准则。是人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克己慎重可以让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个基本的和谐,从道德的层面对人们的这种教育和约束,使人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教师职业道德十项准则是什么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一、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自觉爱国守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三、传播优秀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潜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五、关心爱护学生。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严禁虐待、伤害学生。

六、加强安全防范。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保护学生安全,防范事故风险;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七、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

八、秉持公平诚信。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不得在招生、考试、推优、保送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九、坚守廉洁自律。严于律己,清廉从教;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不得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十、规范从教行为。勤勉敬业,乐于奉献,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不得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或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教师行为十项准则内容如下:

(1)坚定政治方向。

(2)自觉爱国守法。

(3)传播优秀文化。

(4)潜心教书育人。

(5)关心爱护学生。

(6)加强安全防范。

(7)坚持言行雅正。

(8)秉持公平诚信。

(9)坚守廉洁自律。

(10)规范从教行为。

教师行为基本理念

(1)师德为先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2)学生为本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

(3)能力为重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一、坚定政治方向。

二、自觉爱国守法。

三、传播优秀文化。

四、潜心教书育人。

五、关心爱护学生。

六、加强安全防范。

七、坚持言行雅正。

八、秉持公平诚信。

九、坚守廉洁自律。

十、规范从教行为。

以上行为准则,是中小学教师必须遵守的准则,只有这样,其教学行为才能合法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是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其主要内容包括: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规范从教行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十项准则》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十项准则》的要求规范自身言行,做到举止文明礼貌,严以律己,廉洁从教,努力成长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道德起源其中最为科学的一种说法是加以论述

道德的起源

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却不能分辨对错。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

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所以说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

进一步来讲,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感觉又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源于爱好,痛苦来源于讨厌。凡热爱一事物者,该事物就能够给他以快乐,所以爱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乐。因此,道德与快乐并非不可兼得。

在没有养成习惯之前,快乐常常诱导我们选择做不道德的事,痛苦则迫使我们选择做不道德的事,所以做一个道德的人并不容易。但是,良好的选择习惯一旦养成,道德的活动本身就能够带来快乐,这种快乐又诱导我们选择做道德的事情,所以做一个道德的人也可以说并不难。

特别要注意乃是从小就养成一个好习惯,因为好习惯既然特别的有助于增进人的幸福,坏习惯自然也就特别的能够损害人的幸福。

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道德”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每个人也都愿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你要说某个人没有“道德”,他肯定会跟你急。

并且每个人都觉得“道德” 在自己这边,没“道德”的全是别人,所以大家都喜欢用自己定的“道德标准”评判别人,现在的名词叫“道德绑架”,那究竟什么是“道德”呢?下面简单聊一下个人看法。

最早“道德”这两个字其实是分开的,“道”到“道”,“德”是“德”。

“道”指的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大自然的次序关系,这个很容易理解,春种秋收,这就是道;苹果熟了自然落地,也是道;白天太阳升起,晚上月亮出来,这也是道。

“德”者“得”也,既然明白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那就要随顺大自然的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人做事,这就叫做德,比如父母慈爱儿女,这就叫德;儿女孝顺父母,也叫德;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也是德。

“道德”这两个字最早连起来用,见于荀子著的《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从此人们就一直沿用下来,什么意思呢?

那就是做人做事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道德代表了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用以衡量人们行为是否正当合理,与法律相辅相成,共同起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儒家把什么视为最高的道德理想

“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是儒家最高的道德理想,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都是围绕“仁”展开。三纲五常是儒家倡导的基本社会伦理准则,而“仁”是五常之首的地位。孔子明确提出“仁者,爱人”,儒家认为应当用“仁”来处理伦理社会关系,主张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助和友善。

儒家把(仁、义)视为最高的道德理想。“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体现了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秀传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6312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商朝历史的史料来源有哪些?下一篇:世界上最大的蜈蚣有多长 北美巨人蜈蚣:世界十大著名蜈蚣之一可长到二十厘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