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中国历史上最高侯爵 古代最高的爵位是亲王吗

导语: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爵位是公爵,而非亲王。然而,有一位侯爵名列古代最高的爵位,他就是赵普,被尊称为“昭文侯”。

目录导航:

  1. 中国历史上最高侯爵
  2. 亲王和摄政王谁大
  3. 古代男性最高地位名称
  4. 清朝爵位最高的亲王
  5. 亲王前面加和硕是最高的么
  6. 中国古代公爵伯爵侯爵排序
  7. 亲王是世袭吗
中国历史上最高侯爵

中国历史上从周朝开始,对于立即下军功的功臣武将,都会奖励以封爵,有周朝的公.侯.伯.子.男等五爵。还是秦汉时期的军事功二十等爵。魏晋之后重新恢复了五等封爵,并增添了王爵,以王爵为爵位中最高一等。

皇族宗族一般可以获封亲王.郡王。而为朝廷立下不世功勋的功臣,也会加封为郡王。王爵名称一般都和封地或者受封的功绩有关。

亲王和摄政王谁大

清朝时期最高的爵位是亲王,摄政王就是代替或代表暂时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国家的大小事务全都由摄政王说了算,皇帝只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统治者。所以,摄政王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所以摄政王的权利比较大。

古代男性最高地位名称

西周时期,贵族爵位分为六个等级,即王、公、侯、伯、子、男。

如秦国、楚国、徐国、宋国、越国,这些称王者和周宗室的姬姓亲缘关系较远,因而他们率先破坏周朝的礼制。

一些戎狄首领也称王,如邵王、吕王、丰王等,但同样也没有得到周天子的承认。

当时天下最高地位的人是天子,称为“王”,原则上是没有“王爵”的。

秦朝时期,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去掉了王爵,废除了封国制,改为郡县制,只保留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的爵位。

汉朝时期,也没有王爵,但是爵位增加到二十个等级。

西汉时期虽然没有王爵,但恢复了封国制,天子之下为诸侯王。

魏晋时期,又恢复了王爵,同时把王又细化为亲王、郡王,以体现与皇帝的亲疏程度。

清朝爵位最高的亲王

晚清恭亲王訢,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兄弟。在咸丰朝崭露头角,到同治、光绪时期掌握大权。

亲王前面加和硕是最高的么

清朝的亲王之前加“和硕”

是爵位品级。是最高的

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分别是:

1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以下爵位依次减半)

2多罗郡王

3多罗贝勒

4固山贝子(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

5奉恩镇国公

6奉恩辅国公

7不入八分镇国公

8不入八分辅国公

(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

10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

11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

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

中国古代公爵伯爵侯爵排序

到了唐朝,爵位分为九等,分别是: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

唐朝也基本继承了汉武帝时期的做法:皇帝的儿子除皇太子外其他的可以封为亲王。亲王的儿子,嫡长子只能降一级,为郡王了,而亲王其他儿子则为郡公了,当然有功于朝廷者,也可以进位郡王。

例如在唐高祖李渊刚建立唐朝时除了封李建成为皇太子外,还封儿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两人都是亲王级别的。开国功臣李靖被封为卫国公,属于唐朝爵位里“国公”级别的爵位。

到了明朝,封爵分为异姓和宗室两类。

列爵一开始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后来只保留公、侯、伯三等,用以分封功臣、外戚、少数民族首领等,例如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被明太祖封为魏国公;明朝开国功臣、著名政治学家刘基刘伯温就被明太祖封为诚意伯。他们两个人分别属于当时异姓里的外戚和功臣,在列爵里属于“公”、“伯”。

宗室的爵位有亲王、郡王、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除了皇嫡长子外,皇帝的其他儿子封为亲王,亲王的儿子为郡王,亲王的孙子为辅国将军,亲王的曾孙为奉国将军,之后以此类推,直到降至奉国中尉,就不再降了,世袭罔替,以此区别于普通老百姓

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掌于宗人府,共分为十二级,分别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中前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

古代爵位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是公爵、侯爵、伯爵。爵位从夏商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建立后结束。夏朝时置五等爵,分别是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分别是公、侯、伯。

爵位,又叫做封爵、世爵等,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主要用来表示身份的等级高低以及权利的大小,通常可以由嫡长子或非嫡长子世袭。

公伯侯爵”排列顺序:公爵、侯爵、伯爵。中国周代爵位从高到低排序为公、侯、伯、子、男五爵,同时,爵位的排序也依据此而排列高低。而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公爵: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公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一等。

侯爵: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二等。侯爵为“超品”,即为超过一品之意。只授与皇亲国戚与极少数功臣。

伯爵:中国自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伯爵的制度,伯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三等

亲王是世袭吗

亲王世袭分为两种,一种是世袭,另一种是降级,一级一级降下去。

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亲王的正妻为亲王妃(汉朝称为王后),地位视同皇帝最高等的妾室贵妃或皇贵妃,亲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诸子封为郡王,亲王可世袭。亲王的嫡母为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生母如为妃嫔,则视亲王封号尊封为某王太妃或某国太妃(汉朝称为王太后),随亲王就藩封国,无子的妃嫔仅可尊封为皇太妃。

亲王为一国之君,清朝之前的亲王均立国,封号一般为国号,如秦王、周王、楚王、齐王等。皇帝的称号为朝号加谥号加帝,如汉文帝、汉武帝、明惠帝、明景帝等,亲王的称号为国号加谥号加王,如鲁荒王、蜀献王、楚昭王、梁孝王等。

秦始皇统一诸国后,创“皇帝”为号,原先的诸国君主仍旧称王。皇帝是天下之君的称号,王是一国君主的称号,但只有较大国家的国王才可称亲王,小国国王仅可称郡王。在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内,亲王是国一级君王的称号,郡王则是郡一级君王的称号。皇帝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创的天下之君称号,而历代的亲王则是沿制秦朝之前的诸国君主,其封国也大致相似,如燕王为燕国君主,赵王为赵国君主等,诸王的宫邸规制“亚天子一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6420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1470年发生了哪些世界重大历史事件?下一篇:边患之忧文言文 樊哙是哪个文言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