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古代砍下来的首级怎么保存 古代刑场人头去哪

导语:古代砍下来的首级在保存上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会进行腌制处理。而刑场上的人头则会被公开展示,警戒罪犯,也有些会被送到官府或家属手中。

目录导航:

  1. 古代砍下来的首级怎么保存
  2. 侩子手怎么来的
  3. 中国古代酷刑:点天灯,凌沢。到底是什么
古代砍下来的首级怎么保存

第一种 缝合安葬

首先这些头最常见的去处就是被死囚家属收起来了,古人敬畏鬼神,最怕的事情就是死无全尸,因此只要死囚的家属还在,必会为其收尸,还会想办法将死者的头安上,二皮匠这个行业应运而生。

掉下来的头不是家属随便缝缝就可以的,皮肤和衣料的差别大着呢!要是一个不小心缝歪了更吓人,还不如花点钱找专业人士,这便是死囚最好的结局了。

第二种 悬首示众

其次不是所有的死囚,都有家人愿意为其收尸的,无主的头才是百姓的最爱。

人头落地的那一瞬间,通常都会引起百姓的疯抢,别误会他们不是抢头,他们抢的是头上沾的鲜血,古人迷信,认为人血能治肺结核病,行刑时喷出的一腔热血,更是极好之物。

但砍头时喷出的血,基本轮不到平常百姓享用,有需求的富贵人家早就打点好了行刑的刽子手,因此没钱没势的普通百姓,只能拿馒头沾喷在外面的血,等到众人散去,刽子手会捡起剩下的头颅,挂在刑场上震慑百姓。

这种方法称之为悬首示众,等有了更新鲜的头颅后,这颗便会被扔在荒郊野外,供野狗分食,悬首示众还有一个加强版叫做传首九边。

第三种 传首九边

传首九边是明朝特有惩罚,是边塞大将的专属套餐,明末杰出将领熊廷弼,是该刑罚的第一个受害者,传首九边具体要如何实施?传首九边就是将头颅取下,用石灰等防腐材料加工,为罪犯头颅做好保鲜后。

朝廷会专门组织一支队伍,让他们带着这颗人头,到国家各处边界巡游示众,以起到震慑将士的作用。古人讲究入土为安,传首九边不但没给死者全尸,还让其死后也不得安宁,史上唯一受到这种刑罚的,便是明末杰出将领熊廷弼。

当时努尔哈赤攻破沈阳,不久后辽阳失陷,明熹宗朱由校追责,熊廷弼因不受魏忠贤索贿,被判处了传首九边之刑。行刑后熊廷弼的头被送往各处传看,身体则曝尸荒野,直到崇祯上位的第二年,明廷为熊廷弼翻案,他的尸首才得以重聚。

第四种 生祭

这种方法大多出现在军队,战争前为了鼓舞士气,会斩杀一些俘获的敌军,而且两军交战时,也会出现叛将带着,敌军首领头颅投诚的现象,比如刘备出兵为关羽报仇时,张飞就在睡梦中被麾下的将领张达﹑范强取下首级。

正史就是张达﹑范强,演义中的范疆是误写,张达﹑范强取下张飞首级后,连夜就去投奔了孙权,二人的这个举动,极大地打击了蜀军的士气,曹操在将吕布杀害后,也用吕布的头颅狠狠,震慑了汉献帝以及其他对手。

以上这四种头颅的用法还算的上正常,剩下的两种就有点变态了。

第五种 收藏

古人有毛病吗?为何要收藏被砍下的人头?你别说爱好这的人很多,第一个就是光武帝刘秀,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改革家王莽死在了义军刀下,为了泄愤,义军将王莽的头颅割下剔除上面的血肉后,又刷上了层层防腐的黑漆,只留下完整的头颅保存。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将王莽的头颅藏于宝库之中,直到295年晋惠帝宝库失火,王莽的头颅才被烧毁。若是没有这场大火,王莽的头颅仍会静静躺在,历朝皇帝的宝库之中。

除了王莽的头颅,南宋韩侂胄的头也被收藏过,南宋向金国求和时,金国痛恨韩侂胄对其的打击,便向南宋朝廷要了韩侂胄的项上人头。

之后韩侂胄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联合设计害死,韩侂胄的头被送到金国后,金军也对其进行了处理,将它作为战利品,收藏在了金国皇室宝库中。

第六种 做酒杯

这种东西世界各地都有它们统称为骷髅杯,汉朝时期匈奴单于,在杀掉了敌对的月氏王后,就将他的头盖骨做成了酒杯,从史料上看,中国最早做这事的是赵襄子。赵襄子收拾了敌人智伯后,将智伯的头盖骨清理干净,刷上防腐漆做成酒具。

据传南宋皇帝宋理宗的头盖骨,也被元朝做成了酒杯,元朝消灭南宋后,为了羞辱南宋皇室,破坏了绍兴的南宋帝陵,当时负责此事的是杨琏真迦,他将帝陵洗劫一空后,见宋理宗尸体没有腐烂,便将头盖骨卸下做成了酒杯。

放干血,用石灰和盐或酒精腌的了,战场上一般是就地取便,视具体条件而定。风干后插在木杆上;串在麻绳上;或是装在比较透气的麻袋里来运输。砍了那么多又不想随便丢就堆个金字塔留念,号为“京观”或“武军”。《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潘党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不怕麻烦又想得瑟的可以剔掉肉搪上瓷当夜壶,比如赵襄子拿智伯脑袋当溺器。至于荆轲是怎么把樊於期脑袋“函封之”的,我查遍史料无果,简单推测是准备个方匣子,把头放进去,灌满石灰或者盐,然后盖上盖。

用石灰粉整个儿地把头包起来,放着。这样处理过的人头会有一定的变形,但基本上还看得出来是谁。

示众的的话不需要考虑保存,因为示众就是斩了马上示众,就随它腐烂去。

据说,古代砍下来的首级还会被装进木盒里面,盒子上贴着名字,家庭住址,案情等信息。所有信息备注详尽后,这些盒子就会放在库房里面保存30年,30年到期以后,犯人的亲属可以提出申诉,如果超过三十年都没有人上诉,那这些头颅就会被扔进大海。

侩子手怎么来的

刽子手是从古代杀人如麻的人身上留下来的,在古代来讲用于执行人死刑的人就叫刽子手,因为在古代杀人都是用大刀的,因为杀人的人杀的人多了,下手就又快又准,开始叫快子手,后来快子手不好听,又改为了侩子手,总之,这个词就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

刽子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guìzishǒu,也称行刑者,是古代对于从事直接处决犯人的职业的人的一种称呼。 现泛指以各种方式杀人的凶手,比喻镇压人民、屠杀人民的专制统治者的爪牙,也可以用来当作骂人“残忍,作恶多端”的意思。

刽者:断也,从刀,会声

古代指以执行死刑为业的人,后泛指以各种方式杀人的凶手,也比喻镇压人民、屠杀人民的专制统治者的爪牙。也可以用来当作骂人“残忍,作恶多端”的意思。

在古代,普通人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会被秋后问斩,也就是死刑的一种,刽子手就是该刑罚的执行人。只要一声令下,侩子手就会结束罪犯的生命,砍下人头。但刽子手一般人是当不了的,常是以家族形式传承。一些朝代做刽子手的薪酬很高,挥刀一次可以顶得上普通人家半年的生活费,并且一些死囚家属还抢着给他们送钱。

侩子手应为刽子手,指执行死刑的人。

宋 严羽 《答吴景仙书》:“其间说 江西 诗病,真取心肝刽子手。”《武王伐纣平话》卷下:“监斩官并刽子手二人来见 太公 ,二人言奇怪事。”《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带一个刽子手,一刀把这奴才的狗头斫下来。”

《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那 李林甫 ……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三:“于是一时的‘抗战将军’显出了青年刽子手的本来面目。”

刽子手一般出身穷苦,为了生活,他们从小就要拜老刽子为师,往往要经过十几年的培训才能正式出师。小刽子手从入门开始就要练习杀生,当然他们杀的不是人,而是一些鸡鸭鹅狗之类的小动物,到后来会逐渐杀一些大型动物,这样做主要就是为了锻胆。不仅如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刽子手,还要具有一手好的刀法,他们会在冬瓜上画一条线,什么时候沿着线能把冬瓜一刀两段,这砍头刀法也就算是炼成了。其实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用户体验,您想啊,要是在行刑过程中一刀没砍死犯人,还要再砍几刀,那犯人得多痛苦?

其实,如果不是被生活所迫,就算给您再多的钱,您也不会愿意让自己的双手沾满鲜血吧?

刽子手是一代代传下来的。

上古时代就有了,砍头是要有技巧的,肯定是师父带徒弟。

在西方,很多是父子相传。在中国地位很低,等同三班衙役,属基层的吏,由衙门额定工食银(每年约六两),县官与百姓的联系必须依赖“吏”,吏是官民交接之枢纽,最基层的“执法人员”。

侩(刽)子手是以前封建社会(旧社会)刑场上的执刑人。也是专门处决死刑犯的男人。他是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产物。无论什么朝代,干了违法犯罪,罪及至死的犯人,要有身高马大,力气超群的男性,来胜任处决犯人,由此而已的产生了刽子手这一职业人。

中国古代酷刑:点天灯,凌沢。到底是什么

点天灯在古代点天灯也叫倒点人油蜡,是一种极残酷的刑罚,把犯人扒光衣服,用麻布包裹,再放进油缸里浸泡, 入夜后,将他头下脚上拴在一根挺高的木杆上,从脚上点燃。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共需要用3600刀,并且要在最后一刀处死罪犯,方算行刑成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6625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美明炒菜炉,让烹饪更加快捷高效下一篇:战国七雄中,在春秋时期称过霸的是 楚庄王是赵国的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