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古代“通缉令”百试百灵,根据画像能认出罪犯吗?

导语:古代通缉令画像抽象,但通过13个字可以迫使通缉犯无处可逃。除了迫使犯人无法向亲人求助外,还存在不报信息罪、奖励制度等限制犯人逃跑。

看古装剧或者武侠小说的时候,想必大家都看过法院抓捕通缉犯的情节。他们都是通过画像来抓人的。这幅画像大概画了犯人的样子。对了,描述一下犯人的犯罪情节,大概在哪里逃跑,最后号召大家一起提供线索。

但你看过的应该也知道,古代通缉令的画像是抽象的!可能是逃犯稍微改变了一下外貌,把自己藏得更好了。即使他站在你面前,你也可能认不出他。

想一想,你有没有在古装剧里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就是这个通缉犯,戴着帽子或者留着胡子,站在这个通缉令的前面,和围观的人站在一起,而他周围的人根本没有发现。

那你可能要问,古代的通缉令这么抽象,是不是意味着只要通缉犯能逃得掉,躲得掉,只要逃到天涯海角,就有逃跑的可能?

边肖告诉你,不!春秋战国时期,著名人物伍子胥被楚平王所画,张贴在楚国各地,迫使伍子胥无处可逃,不得不逃亡他国保命。

由此可见,我们觉得没有切实可行的“通缉令”,也不是那么不堪,甚至可以说是“百试百灵”。

那么,为什么“通缉令”这么抽象,还能抓人呢?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最大的原因是上面写着13个字,这13个字决定了逃犯根本逃不掉!

首先要知道,要想在古代被通缉,就证明这件事很大,上上下下的官员都得配合。所以只要这个人被通缉,他的祖宗十八代都查清楚了。想找亲人帮忙,无异于自投罗网。

既然不能向亲人求助,那就跑去别的地方躲起来。这是另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古代进城,需要一个向导。这是证明一个人身份的东西。如果没有,那就是一个多疑的人。所以只要你贴了告示,你就不想进城,所以只有野,野的危险就不用说了。

也许有人要说,还有一些小村庄可以躲起来。这种想法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古代有一种“不报信息罪”,就是你看到一个人可疑,没有向政府报告,那么就要一起定罪,大大限制了犯人的逃跑范围。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通缉令”里有13个字,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13个字是:“你可以起诉世界上一个杀人犯,你会得到5万元的奖励。”这种奖励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到了宋元明清时期逐渐扩大,很多犯人都有幸得到金钱奖励。到了明朝,甚至可以授官!

这就相当于抓到一个人,就可以从天上掉下来一笔横财,甚至还能得到一个小小的官职庇护自己的后代。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馅饼。普通人怎么能不竭尽全力抓犯人呢?所以逃犯达到这个程度,全世界都是敌人。怎么能躲?为什么不轻易屈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69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哪些国家也过春节 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都有哪些国家过春节?下一篇:唐朝为什么要对渤海国发动战争?真的是因为那里的神奇大米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