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有长远眼光不顾眼前小利的名人事例 古代的人有多贪心

导语:古代人的贪心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一些名人具备了长远眼光和不顾眼前小利的品质,他们为后世留下了卓越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

目录导航:

  1. 有长远眼光不顾眼前小利的名人事例
  2. 哪种动物最贪婪
  3. 古人写人的欲望无止境的诗
  4. 古代贪婪著名诗句
  5. 古代拾金不昧的故事
  6. 贪婪,多欲而不知满足出自哪本书
  7. 贪得无厌的经典古诗
  8. 太贪心最后是否会变得、一无所有
长远眼光不顾眼前小利的名人事例

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孟母三迁

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孟母为了让孟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最后搬至学校附近,孟子学到的都是礼貌相待之礼,这才放心。这是一个作为母亲的先见之名,她知道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后来成为了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之一,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目光长远的母亲是分不开的。目光长远会带来长远的利益,反之,则会让短暂的利益消失地更快。

司马迁在狱中,受尽了折磨,但他还想着出狱后完成他的著作。谁知一年以后,不仅没有获释,反加重了刑罚:对他施以宫刑。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真想一死了之。因为这种刑罚弄得人不男不女,还有什么活头呢?但他想起自己未完成的著作,就咬紧牙关,接受了这残酷野蛮的刑罚。后来,他遇赦出狱,并奉旨当了中书令,但那些官僚们却不时的嘲笑他的长相和近似女人的说话声音。他忍住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打击,继续写他的书。最终,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为"二十六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

只顾眼前利益的反例

康乾盛世,物阜民丰,金光流溢的 金块刺激着人贪婪的本性。和坤,一介贫寒之 士在初登科场时也有忠君报国的鸿鹄之志,许 多奴颜婢膝的官员以重金贿赂他都被他义正辞 严的拒绝了,但这一次他忘记了自己的高远志 向将贪恶的手伸向诱人的金子……从此,便对各 种“献礼”全都收入囊中,最终那一块块贪婪的 金子将他永远都压在历史的山下……

方仲永幼年时“指物作诗立就”,天资过人,可以被称作为神童,可是他有一个目光短浅的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正因为这样,拥有过人天赋的仲永“泯然众人矣”。这是这个孩子的悲剧,如果方仲永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我想,以他的天资,留下的诗作会流传至今。

哪种动物最贪婪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古人写人的欲望无止境的诗

《冤家债主》 元代佚名

原文: 得失万事总由天 ,机关用尽枉徒然。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事到头来螂捕蝉。

无药可延卿相寿 ,有钱难买子孙贤。

得过一日过一日, 一日清闲一日仙。

译文:就是说万事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天注定,千方百计绞尽脑汁都没有用。

官位再高、钱财再多也不能延长寿命,只有子孙贤慧孝顺难能可贵。

人要是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到头来自食其果。

世事纷繁复杂人心险恶难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到头来害人人害恩恩怨怨无有已时。

就好比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秃鹰在天,没完没了的,也没有最后的胜者。

能过一天是一天,能过一日清闲的日子就好比神仙般的享受了。

古代贪婪著名诗句

谁知黠虏启贪心。——【唐】白居易《阴山道》

终以贪心媚君禄 ——【唐】柳曾《险竿行》

贪心过罗刹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贪心既缘。——【唐】齐己 《啄木》

越贪心。——【元 】王哲《换骨骰 叹脱祸不改过》

起贪心不顾。——【元 】马钰《满庭芳 看围棋》

贪心更待住蓬庄。——【元 】马钰《玩丹砂 自咏》

纵贪心。——【元】 谭处端《长思仙》

日日悭贪心未足。——【元 】尹志平《减字木兰花 秋阳观作劝世》

倦贪心、乐受贫穷。——【元 】丘处机《倦贪心、乐受贫穷》

古代拾金不昧的故事

有一卖菜人早起去集市上菜。半路上捡到一沓钱,趁着天黑,就把钱揣了起来。天亮以后,查了一下,好大一笔钱,有十五两银票。拿了一张半两的,买了两贯的肉,三贯的米,放在挑担里,也没有买菜,就回到家中。把事情如实告诉了老母亲。

其母不信,怒说:"你在欺骗我啊,就算是有人丢的,也不会丢这么多,一两张也就罢了。不是你偷的吧?如果真是捡的,就赶紧给人家送回去。

“的确是捡的,但是送给谁,怎么还啊?”

“你在哪里捡到的,就在哪里等着失主回来,然后还给他!”母亲说。

“我们家一辈子都没有过一次买这么多米和肉的时候,你一次买了这么多,一定会招来祸端的。”母亲马上催促儿子回去还钱。

回去,果然看到失主在寻找。卖菜人敦厚,没有追问失主丢失钱物多少,直接就把东西还了。旁边看热闹的人觉得,失主应该拿出一些银两,有所表示。

没成想,事主竟是一个吝啬小人。“我丢了三十两银票,如今只拿回来十五两,怎么奖赏啊。”事主说自己拿回的钱数不对,卖菜人一时语塞,双方争辩不休,告到了衙门。

审案者觉得,卖菜人说得诚恳,于是暗地里叫人请来他的老母亲,了解了情况,果然一致。于是升堂结案:失者失银票三十两,拾金者捡到十五两。

“这样看来,买菜人捡到的十五两,并不是丢钱人所丢的钱。这十五两,看来是老天赏赐给这位慈祥仁义、知书达理的老母亲的。”-审案者把钱给了卖菜人,命其拿回去孝敬贤母。

又对丢钱人说:“你丢的是三十两,应该是丢在了别的地方,自己再去找找吧!”-于是,呵斥他离去。

围观的人无不拍手称快。

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的农历三月份,龙溪县(今福建省龙海市附近)的一位名叫黄中的老农,跟他的儿子一起撑着小船,去往漳州的东门买粪用来肥田,泊船码头厕所里的粪便,一向是归黄中买的。父子二人担着粪桶进了厕所,忽然看见一个腰袱——相当于现在很多喜欢旅游的朋友系在腰上的腰包——黄中将腰袱带回了船,解开一看,只见里面有六十两黄金。儿子一看大喜,说这下咱家可发财了,黄中严肃地对他说:“这一定是上厕所的人丢失的,如果是有钱人,不会把贵重的财物包好后缠在腰上,所以很可能是穷人丢的,穷人能攒六十两黄金并带出来,想必是救命的钱,怎么能据为己有?我要等着失主回来。”儿子生气地争执起来,说咱们种一辈子田也挣不来这么多钱,现在白来的钱又不拿,岂不迂腐,说了半天也没有用,生气地走了。黄中把金子重新用腰袱包好,藏在船尾,抱着竹篙等失主回来。

“良久,遥见一人狂奔而来,入厕周视,彷徨号恸,情状惨迫。”黄中连忙上前问他出了什么事情,那人说:“前一阵子官府抓住几个山贼,山贼被拷打之下,胡乱攀指,说家父是他们同伙,结果家父被抓进了大牢,多亏乡亲和士绅们一起作保,州官才答应,缴齐一百二十两黄金作为保释金,释放家父,我把家里的房子和田地都卖了,又朝亲友借了一些,只凑齐了六十两,州官说先交一半也行,等家父出狱后,我再慢慢凑齐剩下那六十两,我赶紧把金子放在腰袱里,急匆匆去州里,谁知走到这儿突然内急,上厕所时,解了腰袱放在一旁,由于心焦意乱,出来时没有把银子带上,现在银子丢了,我死不足惜,老父亲可怎么办啊!”说着泪如雨下。

黄中仔细问清楚他所丢腰袱的颜色、里面的银子是怎么包封的,“俱符”,然后拿出那个腰袱对他说:“金子都在这里,我已经等你很久了。”

那人惊喜过望,激动得连说谢谢,非要给黄中留下十两金子,黄中拒绝道:“我要是有那个贪心,为什么不直接拿走全部金子,非要等你回来再要你这十两呢?”说完撑着船离开了。

拾金不昧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中叙述了穷秀才何岳两次还金的故事,表现了何岳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贪婪,多欲而不知满足出自哪本书

这句话出自《庄子》。
是这句话出自《庄子》;是《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和哲学内涵,这句话是其中的重要表述,提出了对于人性的思考。
可以进一步探讨这句话的哲学含义,如何理解贪婪与满足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对我们当下生活和价值观的启示。

贪婪。多欲而不知满足 [have an insatiable desire for]

贪欲无艺。——《国语•晋语》

出自于《庄子》。
在《庄子》的第二篇章《逍遥游》中,提到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随自愿游,逍遥其逍遥,所求无求,所为无为”。
这句话对应的就是“贪婪,多欲而不知满足”,因此可以得出,这句话出自《庄子》。
《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分为三十三篇,讨论了生命、自由、真理、人性等哲学问题。
其中《逍遥游》是一篇比较著名的篇章,是讲述人们应该如何追求自由,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哲学意义的观点和主张。

贪得无厌的经典古诗

《滕王阁序》中有一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形容滕王贪得无厌,欲望无止境,即使身处美景,也常常念及远方,心中难以得到满足。

贪得无厌经典古诗,

《十不足》朱载堉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屋低。

盖了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这是这首诗的上半部分,主要叙述了人在正常状态下的贪念。

绝大部分古诗中没有贪得无厌的主题古诗多为吟咏自然和赞叹人生,没有专门讲述贪婪这一主题,但有些古诗中可以提到部分人的贪婪形象,如《浪淘沙·北戴河》:“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今只恨年少,贪多恋少
”,讲述的是一个老人回首过往,对于年轻时的贪婪心理感到遗憾
一些古代寓言中也有体现贪婪的情节,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有个故事,讲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通过黄雀的贪婪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警示人们不能贪得无厌
总之,虽然古诗中没有贪得无厌的主题,但部分作品中可以反映出人们对贪婪的警示和批评

不存在。
因为经典古诗是历史文化遗产,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内涵。
虽然古诗数量众多,但并非每一首都被广为传承。
而我们珍视的古诗,也并不是因为它的数量而称之为经典,而是因为其独到的思想、感悟和艺术风格。
如《诗经》中的《关雎》、《离骚》中的《大招》等等,都是在历史上被广为传颂的经典之作。
无论是贪得无厌的人,还是对经典古诗充满热爱的读者,都可以在古诗之海里寻找自己独特的宝藏。
每一首古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我们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和解读。

古诗中有一首描述贪得无厌的经典作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诗把草原比喻成人世间的一切,一年一季的草木枯荣,犹如人生的兴衰起落,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是在形容贪得无厌的人,他们总是贪得无厌,追求更多的权利、财富和享受,但这种欲望却像野火一样燃烧不尽,春风一吹又会重新生长,从而形成一个无尽的循环。这句诗反映了贪得无厌的人的可悲和无奈,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贪心不足,追求无止境的欲望。

不存在因为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不具有贪得无厌的特点。
古诗通过语言、意境、形式等方面的表达,传达了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深邃思考。
它们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被人们珍视、传颂至今。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文学等,都呈现了我国诗歌艺术的辉煌和博大精深。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经典古诗。

谁知黠虏启贪心。——【唐】白居易《阴山道》

终以贪心媚君禄 ——【唐】柳曾《险竿行》

贪心过罗刹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贪心既缘。——【唐】齐己 《啄木》

越贪心。——【元 】王哲《换骨骰 叹脱祸不改过》

起贪心不顾。——【元 】马钰《满庭芳 看围棋》

贪心更待住蓬庄。——【元 】马钰《玩丹砂 自咏》

纵贪心。——【元】 谭处端《长思仙》

你好,《滕王阁序》中有一句经典的古诗:“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于贪得无厌的追求的警示,告诉人们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一味地追求财富和权力,而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太贪心最后是否会变得、一无所有

古人讲,物极必反,过于贪心的人就象两只手把自已所想要的都抓到手里,其结果肯定是什么也抓不到。贪心未能满足,必然心情郁闷不爽,长期如此。焉能长寿乎?其结果是物欲未满足,精神亦匮乏,郁都寡欢,寿必短矣;

我也来讲一个很古老,也很有趣,关于贪心最终一无所有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王,很贪心,总想聚敛大笔财富。后来,神知道了他的愿望,赐他点金术,只要他的手所碰到的任何东西都变成了金的了。刚开始,国王欣喜若狂,但之后,他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头。因为,连他所要进食的食物都变成了金子,甚至他的宝贝女儿被他一碰也变成了金子的塑像。 国王最终因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道理显而易见:追求财富无可厚非,但如果过了头,则过尤不及,物极必反。

太贪心,最后就会变得一无所有的。

每个人的欲望是应该有一个尺度的,如果太过于贪心超过了某一个尺度就得不偿失,有的时候会本末导致到一无所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7024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韩国政体的历史 韩国承认假历史下一篇:乾隆六年社会背景 清高宗乾隆的历史背景介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