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平城是哪里 古代的平成是現今哪裡

导语:平城古称长安,是中国古代的首都之一,位于现今的陕西省西安市。古代的平城是现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地方。

目录导航:

  1. 平城是哪里
  2. 历史中北魏孝文帝的平城现在是哪个城市
  3. 大同的原名
  4. 历史上北魏指的是哪里
  5. 京都为什么叫做平城京
  6. 北魏都城发生的变化
  7. 刘恒封地代国是谁
  8. 北魏时上洛是现在什么地方
平城是哪里

在山西省,是北魏时与西域交往的实物历史见证。近年在城南又有新的遗址发现。平城遗址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城,位居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以北6公里处的山间盆地中。周围群山环绕,岗峦叠起,地处“万峰环列,突中一窝”之心。镇东与六泉乡相连,西与秦家庄毗邻,南通崇文镇,北与壶关县接壤。长陵公路横贯南北,曲辉、平西公路在镇内交汇,交通发达,商贸繁荣,古今为陵川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历史中北魏孝文帝的平城现在是哪个城市

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平城,指的是如今的山西大同市。

现在的平城还有遗址,在大同城的北边,以及火车站西边,陈庄那一带。北边靠山,而外邻长城,所以在北魏中期的时候这个都城的位置还是相对比较不错的,而且城池也比较宏大,起码在防御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不过,之后孝文帝依然在秘密策划之下将都城迁到了洛阳,原因也是比较复杂。

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平城,指的是如今的山西大同市。

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中期都城。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另有山西同名古镇和朝鲜同名城市及日本历史名城平城京(今奈良)。平城取自汉语“平成”,因其古代处于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而以“平”命之。

大同的原名

今大同秦时称平城县,北齐为恒州治,唐为云州及云中县治。为什么叫大同呢?大同一名来源于今内蒙乌拉特前旗,隋开皇年间(581-600)为防御突厥进攻,在大同川即今内蒙乌拉特前旗北建大同城。唐乾符五年(878)沙陀人(我国古代部族名。西突厥别部)内徙,大同遂侨置于今大同地面,意为“天下大同”,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

二、近二百年的西京大同府

公元936年11月,后唐大将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北部地区)地区割让给契丹,契丹支持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历史上第一个儿皇帝)。从此,云州(大同)被划归辽地。辽兴宗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将云州升为西京大同府。大同府统二州七县:弘州(河北阳原县)、德州(内蒙丰镇西北岱海边),大同县、云中具、天成县(今天镇)、长青县(今阳高县东南)、奉义县(今大同市东北)、怀仁县(今怀仁东,大同南30公里)、怀安县(今河北怀安镇东南)。

至此,大同就成为辽代五京(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南京幽都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之一。

早在辽太宗接受后晋所奉的“幽云十六州”时,便于“会同元年( 938 年)十一月,升幽州为南京”,在最重要的汉人聚集地设立陪都,以加强对南境南境的控制。而与幽州并立的军事重镇云州,由于当时西部的相对平静,以及经济和人口发展水平较为逊色等原因,并未引起辽统治者的足够重视。但到了兴宗时期,随着辽夏关系的恶化,以及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等原因,方使统治者感到了加强西境统治的重要性,便在大同设立了西京。

大同作为西京,有其他地方所不可比拟的条件,一是大同为易守难攻之地。大同周围有白登、采凉等山环绕,北部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南部恒山、宁武诸山高大,是守卫西京的天险。二是大同紧接北方草原,而北部地势较为平衍,无大山阻隔,很利于游牧民族的进出。而南部的大山阻隔,可以起到防御中原王朝进攻的作用。辽选择这里建立陪都,可以兼顾塞外草原和中原统治区。三是大同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可以为都城提供所需的大量人力和物资,保证都城的正常运转。

随着陪都地位的确立,西京大同府不仅成为代北的区域政治中心,更上升为辽国最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有力的推动了这一地区的社会进步,加快了契丹族的封建化进程。

辽末天祚帝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大同为金兵攻陷。金沿辽制,大同仍为西京大同府。金朝大同作为西京是103年,即从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元年(1123)至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三年(1226)。

大同历史上有很多名称,现列举今依旧沿用或者比较知名的称呼,如下:

名称一:平城

战国时期初为代国,后并入赵地。《史记·匈奴传》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其地为雁门郡,东属代郡。当时的城邑有:平邑(今许堡村)、新城(今朔州西南)、延陵(今镇新平)、平舒(今广灵平城)、武州塞(今左云古城)、平城(今大同城北御河西岸,以祈福思安而得名)。

名称二:代京

北魏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珪自盛乐迁都平城,改号皇帝,改元天兴,平城以京都兼司州、代尹治,故京都平城又称代京。

名称三:云中

公元557年西魏被北周所代替。建德六年(577)灭齐后,州县并废,复置恒安镇,改朔州置北朔州总管府。改太平县为云中县(此大同称云中之始)。

名称四:云州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在此置北恒州。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称之为云中县和云州。

名称五:大同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建立大辽国。1044年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并设西京道大同府作为辽的陪都,从此称为大同至今。

历史上北魏指的是哪里

北魏(386年~557年)是北朝时代位于今日华北地区的第一个王朝。拓跋鲜卑氏建立,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历史上至少有九个政权曾称“魏国”,分别是春秋魏国、战国魏国、曹魏、冉魏、翟魏、北魏、东魏、西魏、隋末魏国等。

京都为什么叫做平城京

平安京是日本的京都的古称,平安京是日本在794年恒武天皇从旧都长冈京迁都至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期间的首都,位于现在京都府京都市中心地区。日本8世纪的都城平城京和8世纪末、9世纪初的都城平安京,其形态、布局都模仿中国唐代的都城长安和洛阳建造。

中轴线朱雀大路依照长安的东西对称布局,将平安京分为左京、右京两个部分,右京称作长安,左京成为洛阳。平安京的工程位于京城北部的中央,相当于唐长城宫城和皇城的结合体。

平城京(日文假名:へいじょうきょう),是日本奈良时代的京城,地处今奈良市西郊。和铜三年(710年),元明天皇迁都于此。选择定都于此,是受到道教思想“藏风得水”的风水观念影响。直到784年桓武天皇迁都奈良市西边的长冈京,在这之间的70多年中,平城京是日本的国都,而这一时代也被称为奈良时代。

据中国官网介绍,平城京的建设“兼取唐长安、洛阳两京之长。但平城京为适应具体情况,又非全部仿唐长安、洛阳。”

原城内的一些古建筑在1998年作为“古奈良的历史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974年2月1日,西安和奈良市结为友好都市;2010年5月23日,扬州和奈良市结为友好都市。

北魏都城发生的变化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是鲜卑族拓拔硅建立的,都城共先后有三个,盛乐,平城和洛阳。盛乐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后来公元398年,迁都平城,就是现在的大同市,如今的大同市,北魏时期的建筑风格还有很多,太武帝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 ,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刘恒封地代国是谁

1、代国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东北部。

2、代国是帝国最北方的诸侯国,甚至比燕国还要靠北。代国都城是平城(现在的大同),其地方北到大漠,南到雁。

3、汉高祖六年,刘邦封兄长刘仲为代王,九年,匈奴进攻代国,刘仲弃国而逃,废为郃阳侯。刘仲长子刘濞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有功封吴王。

4、汉文帝二年二月乙卯,封皇子刘武为代王,次年改封为淮阳王。汉文帝十一年梁怀王刘胜薨,刘武改封为梁王,即梁孝王。

汉文帝刘恒曾做过代王,汉文帝时期的代国包括现在的山西中部、东北部与河北西北部。

代国是西汉早期的分封郭,先后四次册封,共六位代王。早期面积很大,地跨晋冀蒙三省区,代倾王、汉文帝时有代郡、雁门、定襄、太原四郡,相当于今山西中部、东北部与河北西北部。梁孝王时分出太原郡建太原国,代孝王时恢复。武帝时分出诸多侯国。刘义改封到清河时国除为太原郡。

扩展资料:

第一位代王是刘喜,汉六年(前201年),被封为代王。汉七年(前200年),匈奴攻打代国,刘喜弃国逃到洛阳,被刘邦废去王爵,改封合阳侯。惠帝二年(前193年),刘喜逝世,后因其子刘濞被封为吴王,被追谥为代顷王。

公元前201年,刘邦下诏将刘喜和自己的长子刘肥一同封为王。刘喜被封为代王,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代国为北方边境重地,所以当匈奴于公元前200年入侵代国时,身为代王却毫无军事才能的刘喜根本无力坚守边疆,最后只好弃国独自逃回洛阳。

刘邦对此大为恼怒,便于汉七年(前200年)下诏革去刘喜的王位,贬为合阳侯。刘喜就这样做了6年合阳侯,于公元前193年抑郁而终。后因儿子刘濞封吴王,才被追谥为代顷王。其子刘濞在汉景帝年间引发七国之乱。

汉初的代国位于燕国以西、赵国以北,是防御匈奴的第一道防线,在战国时期是属于赵国的一部分,既是边境重地,又是人烟稀少之地,理应是不受宠的皇子受封之地,然而这里不仅仅“走出”了一位汉文帝刘恒,还有两位受宠的皇子先后受封于此,这又是为什么呢?

随着代国的传承,后来的代国竟然可以与最初的代国完全没有交叉的封地,甚至连代郡都已不在代国的管辖范围之内。

北魏时上洛是现在什么地方

北魏时期,上洛是指迁都至洛阳,因此当时的上洛位于现今河南省洛阳市。

北魏时期先后有三次迁都,第一次迁都于晋阳,即今天的太原市,后来迁都到上洛,即今天的洛阳市,最后迁都到平城,即今天的呼和浩特市。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7877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世界十大帮派是哪几个 独家解密:世界十大最秘密社团下一篇:古代礼仪有哪五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