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民族管弦方向是什么意思 大同乐会是古代哪首名曲

导语:民族管弦方向是指以民族音乐为基础,运用管弦乐队演奏的音乐形式。大同乐会是古代一首名曲,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目录导航:

  1. 民族管弦方向是什么意思
  2. 什么叫春江花月
  3. 海南岛的历史
  4. 《春江花月夜》共分几个部分,各部分是什么?该乐曲是如何用乐器来描述夜景的
  5. 春江花月夜传说故事
  6. 鼓曲经典十大名曲
  7. 大同乐会名词解释
民族管弦方向是什么意思

民族管弦乐队的组合原则和规模,与传统丝竹乐队、吹打乐队都不尽相同。

民族管弦乐队由“吹、打、弹、拉”四组乐器组合而成。

民族管弦乐:广义地讲,丝竹乐队、吹打乐队(那些辅以丝弦的)都属于民族管弦乐队,因早在汉代关于相和歌的记载中,“丝竹”与“管弦”二词并用。但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组合原则和规模,与传统丝竹乐队、吹打乐队都不尽相同,所以人们把民族管弦乐队专指是现代发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性民族管弦(简称民乐合奏)乐队。

根据现有资料,组建新型民族管弦乐队首推上海的大同乐会(成立于1920年),这个乐会致力于传统乐器的继承和改良,并组成了一个有三十二人编制的民族乐队,基本上分为吹、弹、拉、打四组。当他们献演由五首古曲联奏的《国民大乐》时,显示出这支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优越性,为以后民族管弦乐队的组建和发展提供了雏形。

民族管弦乐队在建国后有了更大的发展。一九五三年四月中央广播乐团成立,其所属民族乐队确立了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最初编制。他们为实验的需要,移植西洋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陕北组曲》、《春节序曲》为民族管弦乐曲。这种有益的尝试大大推动了乐器改革,开拓了乐队的表现力,为民族管弦乐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6年,民族管弦乐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全国较有影响的除中央广播民乐团外,还有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的民族管弦乐队、北京新影乐团的民族管弦乐队、上海电影乐团的民族管弦乐队、中央歌舞团的民族管弦乐团等。翌年,成立了专业的上海民族乐团。从此,在全国范围内,民族管弦乐队林立,民族管弦乐新作不断涌现,民族管弦乐队在乐坛上大显身手。

什么叫春江花月

1、中国民族器乐合奏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会员柳尧章、郑觐文根据琵琶曲《浔阳夜月》改编。

2、中国民族管弦乐曲。秦鹏章、罗忠镕改编。

3、乐府吴声歌曲名。本陈后主所作,隋炀帝、唐张若虚、温庭筠等都有拟作。

春江花月指的是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该诗曾被中国当代著名音乐家彭修文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并因此广为流传

春江花月:

春,是春天。

江,江水。

花,盛开的野花。

月,月亮。

还应该有一个夜,原题叫春江花月夜,夜是夜晚。

连起来是:在春天的夜晚,在江水之滨,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浩荡江水,江水流波,江流宛转,花儿竞开,在月光下摇曳,春江花月夜。

海南岛的历史

海南岛是一个美丽富饶,历史悠久的海岛。

在地质时期,海南岛原与华夏大陆相联,大约在人类出现的第四纪,由于地壳断裂才与大陆分离,其间形成15~30公里宽的琼州海峡,此岛孤悬南中国海域中,因而得名“海南岛”。

历史上海南岛有三种古称:珠崖、儋耳、琼台。

据文献资料,"珠崖"源于"郡在大海崖岸之边,出珍珠",故名"珠崖";

"儋耳"源于海南岛古部落的绣面习俗(在脸面上刻上花纹,涂以颜色,耳朵上戴有装饰用的耳环而下垂),因而得名;

"琼台"源于"境内白石有琼山,土石皆白而润",宋神宗熙宁年间琼州置琼管安抚都监台,遂称为琼台。

而根据考古工作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200处遗址和历史文献来推断,至少在6000年以前就有海南岛,并有人类活动。

据《琼州府志》记载,秦代海南属其遥领的范围,没有任何建制。

西汉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设儋耳,珠崖两个郡。到元帝初元三年(三元前46年)撤郡仅设一个县叫“朱卢县”。

南北朝梁武帝时,设制为州,称“崖州”。隋朝时设临振、珠崖两郡,唐代设崖州、琼州、振州、儋州、万州五个州。

到宋代,设一州和三个军,琼州领五县,南宁军领3县,万安军领2县,吉阳军领3镇。

在元代,海南建制多仿宋代,无大变更。

明代海南设琼州府,领儋、万、崖三州10个县。

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袭明代。

民国初期,海南废道设公署,后经改行政督寨区、特别行政区。

解放后,海南改为行政区,设行政区公署。1988年建省,称为海南省。

海南建制的演变,自汉初在琼崖置郡县到1988年建省,历时2098年。

随着朝代变更,地名也常有改变,故海南地名有称“崖州”、“琼州”、“琼崖”。在诗文和题词中,有称“海外”、“南极“、”天涯”、“海角”、“南天”等。

“海南”一名在宋代才常有出现,民国之后普遍使用,其正式作为海南地方政区的称谓是解放后的1951年,称“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建制升格为省,称“海南省”,简称“琼”。

《春江花月夜》共分几个部分,各部分是什么?该乐曲是如何用乐器来描述夜景的

优美的春江花月夜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民乐之代表。 《夕阳箫鼓》又名《浔阳月夜》、《浔阳琵琶》或《浔阳曲》,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时期就已流传。《夕阳箫鼓》的曲名最早见于清代姚燮(1805年—1864年)《今乐考证》。 这首琵琶曲的曲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约1736年—1820年)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现今所见者,是其弟子1860年的传抄本),以及1819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还有1842年江苏松江张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谱、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1898年《陈子敬琵琶谱抄本》、1929年《养正轩琵琶谱》等。 光绪元年(1875年)吴畹卿手抄本为六段加一尾声,无文字标题。1895年平湖派李芳园将这首乐曲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更名为《浔阳琵琶》,扩展为10段,分别为:一、夕阳箫鼓;二、花蕊散回风;三、关山临却月;四、临水斜阳;五、枫荻秋声;六、巫峡千寻;七、箫声红树里;八、临江晚眺;九、渔舟唱晚;十、夕阳影里一归舟。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各分段标题是: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雅致优美,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乐曲以鼓声、箫声起始,主题富于江南水乡情调,其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变奏手法和水波声、桨橹声等拟声乐汇以丰富乐思。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于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中国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将此曲改为吉它独奏曲《浔阳夜月》,在1988年广东、香港、澳门举办的吉它大赛中获古典吉它冠军。而黎海英则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刘庄将此曲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则改编其为交响音画。

编辑本段歌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这个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乐考证》一书中,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及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其改编为民族管弦乐,并根绝此乐曲诗情画意般的意境,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此曲音乐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格格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春江花月夜》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实现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全曲一般分成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达到了情绪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戛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 该曲先后被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

春江花月夜传说故事

1925年前后,在大同乐会任“会务”的柳尧章,根据自己的演奏心得,将版传统的琵琶文曲《权夕阳箫鼓》整理编配为琵琶、箫、二胡、古筝四件丝竹乐器的合奏,每件乐器都发挥了自身的特点,有分有合,巧妙穿插,比原曲更富于轻重缓急的变化,很受欢迎。后来,柳尧章又扩大了乐队编制,增加了扬琴、弓胡、阮、木鱼等乐器,成为有12个声部的民乐合奏曲。

后来,郑觐文在欣赏了该曲后,感觉和乐府“吴声歌曲”及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非常吻合,想到上海的黄浦江原来也叫春申江,就建议将乐曲改名为《春江花月夜》。他还根据乐曲的意境,以十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小标题,对乐曲内容做了新的提示。从此,《春江花月夜》成了大同乐会的保留曲目。

鼓曲经典十大名曲

代表曲目有《花和尚》《罗成代嫁》《滴血成亲》《四下河南》《反唐》《征东》《南京》《北京》《花和尚》《罗成代嫁》《滴血成亲》《四下河南》《反唐》《征东》《南京》《北京》。

鼓曲是曲艺中的数以百计的唱故事的曲种的总称。说与唱结合、叙事性与抒情性结合是鼓曲类曲种的共同特点。天津除京韵大鼓外,还流行"梅花大鼓"、"京东大鼓"、"西河大鼓",各自都有著名的曲目。

1.《兰陵王入阵曲》

2.《珠穆朗玛》

3.《图腾》

4.《尘鼓》

5.《龙魂大鼓》

6.《华夏的大气》

7.《春秋战国》

8.《喜鹊闹梅》

9.《卧薪尝胆》

10.《夕阳萧鼓》

《金鼓点兵》《醒狮鼓乐》《黄土的诉说》《龙腾虎跃》《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又名《黄河船夫》,《杨门女将》《黄河鼓韵》《秦王点兵》《牛斗虎》《老鼠娶亲》《晋南花鼓》《花敲鼓》《金甲鼓乐》《中国龙》《自由》《鼓动中华》《破铜烂铁》《 激情跨越《盛世龙腾》《盛世鼓乐》《 激情水鼓》《 鼓舞中华》《重整河山待后生》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夕阳萧鼓》

夕阳箫鼓: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普》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奉,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历史过程演变

这是一首著名的汉族琵琶传统大型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该曲名最早见于清姚燮(1805~1864)的《今乐考证》,乐谱最早见干鞠十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年)的手抄本,1875年前后吴畹卿抄本传谱为一共6段再加上1尾声,无分段标题。在此之后各派传谱分段不一。

主要艺术特点

《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雅致。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的琵琶演奏技法,描绘出一幅清丽优美的山水画卷。乐曲开始,鼓声、箫声,疏密有致地悠然兴起;紧接着,委婉如歌,富有江南情调的主题款款陈述开来:此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节奏的变换手法,并适时点缀水波声、桨橹声等汇集,表达了此曲意境幽远的情趣。

此曲以柔美婉转的旋律,宁静优雅的情调,描绘出人世间的种种良辰美景:暮鼓缓缓送走夕阳,箫声慢慢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在春江之上;两岸青山鲁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美不应暇,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大同乐会名词解释

大同乐会的前身是琴瑟乐社,创建于1920年。会址在旧上海法租界爱多亚路(现为延安东路)1004号一间私人住房中。1922年迁至滋山路36号(现改为44号)一挂二层楼房内,一些著名音乐家、京昆表演家如萧友梅、黎锦晖、沈知白、汪显庭、李子昭、王燕卿、杨时百、张子谦、许光毅、吴梦非、吴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8288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德国有多少年历史 德国国家历史发展下一篇:东晋时期的哪位宰相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