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法国拿破伦时期一个炮兵旅有多少门火炮 古印度有马匹数量吗

导语:法国拿破伦时期的一个炮兵旅通常配备有多门火炮,这些火炮是其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印度的马匹数量在历史上一直备受关注,因为马匹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录导航:

  1. 法国拿破伦时期一个炮兵旅有多少门火炮
  2. 重走茶马古道是哪年
  3. 茶马古道历史
法国拿破伦时期一个炮兵旅有多少门火炮

拿破仑早年法国炮兵采用的是格里博瓦体系,各种火炮种类齐全,用途明显;拿破仑时期法国元帅马尔蒙推行改革,对格里博瓦体系进行了补充;

法国野战炮兵马尔蒙体系中包括,6磅步兵炮、12磅步兵炮、6磅骑兵炮、6英寸步兵榴弹炮;

加农炮弹药为实心弹和霰弹,榴弹炮弹药为榴弹和霰弹;

法国12磅步兵炮对列兵纵队有效射程在600米以上,实心弹在3000米开外仍然致命,炮兵重型霰弹最远能射300米,是骑兵的杀手;

英国炮兵最大野战炮为9磅步兵炮,英军有榴霰弹装备,所以战斗效果比法军要优秀,另外英军有引进自印度的火箭炮;

普鲁士炮兵追求远程射击,普鲁士的大炮射程要比其它西欧国家稍微远一些,普军重视轻型机动炮火,骑兵炮概念就是法国从普鲁士引入,不过普鲁士马匹数量不及法军,没法发挥这一优势;

俄罗斯炮兵与法国炮兵类似,其中俄军加农榴弹炮(独角兽炮)和专门发射石灰的新式榴弹炮是俄罗斯炮兵的独门装备;

奥斯曼土耳其,传统的炮兵强国,也是所有列强中火炮数量最多的国家,大批火炮严重老朽,威力虽然巨大但是移动困难、精度不高,但是土耳其依旧是当时顶级炮兵强国。

重走茶马古道是哪年

1987年7月,云南大学的年轻教师木霁弘和他的大学同学徐涌涛一起到金沙江边考察方言,在和当地人的聊天中,听其中一个人说他曾赶马到过印度。他们决定亲眼看一看这条路。

在当地人的带领下,他们来到塔城一条石板铺就的道路上。这条小道仅有一尺多宽,据说顺着这条古路可以从维西走到德钦,再从德钦进入西藏,然后到达印度。但当时他们不太相信,这条不起眼的小路怎么能通向遥远的印度呢?

后来,他们来到一个叫塔村的地方,那里的历史遗迹让他们开始重新思考古道的问题。在唐代,吐蕃和南诏的军队曾在塔村进行过几次大的战争,贞元十年(794年)正月至三月,南诏不失时机地突袭了神川铁桥,摧毁了吐蕃在神川的大小堡垒,迫使吐蕃势力退出南诏,守居在神川以北,也就是今云南迪庆州中甸、德钦及川滇边界一带。战争结束后,南诏和唐朝军队把铁桥熔化,铸成了一个铁柱以表奇功。

木霁弘他们看到这些历史遗迹时,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疑问: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必然会耗费大量的兵力,那些参战的士兵是怎样到达这里的呢?是不是真有一条神秘的古老通道?

木霁弘想到了传说中的“南方丝绸之路”:公元前138 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大月氏,在大夏(就是现在的阿富汗一带)见到了筇竹及木棉布,经询问得知,西亚有一条商路经身毒(印度)通往云南和四川。张骞被囚十年之后,回到汉朝,向汉武帝禀报了西域诸国的各种情况,并告诉他,汉域版图中的云南及四川同印度、波斯有着商贸往来。

张骞推测的这条蜀身毒道(云南、四川通往印度的古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一些学者称作“南方丝绸之路”。但木霁弘和徐涌涛认为,丝绸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大西南同外界商品交易的主体。然而,在西南地区,什么才是这条古道主要的贸易商品呢?

木霁弘在采访当地的一个叫松秀清的老人时了解到,中甸现在还流传着茶会的古老习俗。茶会就是一个以茶为媒,男女青年一块唱歌跳舞的聚会。“既然当时是拉茶赶马的,我们能不能叫茶马之道?”

通过对一些史料的研究,他们认定,在历史上的确存在一个专门进行茶叶贩运的贸易通道,而他们所见过的小道正是这条通道的一部分。随后在《中甸历史资料汇编》一书的序言里,他们第一次提出了“茶马之道”的说法。然而,这种说法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反响。

1990年7月,木霁弘、陈保亚、徐涌涛、王晓松、李林、李旭六个年轻人,拿着从中甸县志办申请来的6000元经费,带着一队马帮,牵着猎狗,从云南中甸北上到西藏昌都,再向东横穿横断山到四川康定,最后回到中甸。他们要印证茶马之道的真实存在,并在沿途进行一些学术考察。

他们这次行程经受了各种意想不到的考验,随时都要面对死亡的危险,深山的洞穴中,陡峭的岩石下,一堆堆白骨,提醒着他们行走此路的艰难。最后,他们用三个多月的时间,步行两千多公里,翻越几十座4700米以上的大雪山,跨越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数十条激流险滩,对滇、藏、川大三角地带的语言文化作了系统的考察,收集记录了近百万字的资料,拍下了三千多张纪实照片,录下上百盘民间故事和音乐磁带,采集了上千个实物标本。

考察结束后,他们六人合著了《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该书首次正式提出了“茶马古道”的命题,引起海内外学术界重视,并有很多人加入了研究行列。中国古代“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之说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他们把亚洲大陆上这条庞大的、以茶叶为纽带的古道网络命名为茶马古道,而他们则被人称作“茶马古道六君子”。

考察的学术成果获得了云南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张文勋的首肯,六人联名的文章《“茶马古道”文化论》其后被收录在张文勋主编的《文化•历史•民俗——中国西南边疆民族文化论集》(该书编辑时间是1991年,出版时间为1993年。),这是“茶马古道”首次公开出现,其后,云南大学中文系教师陈保亚的《论茶马的历史地位》发表在1992年第1期《思想战线》;同期时间,几经波折,忠实记录此次考察经历和研究成果的《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这本书中,“六君子”以他们的所见所闻,将沿途2000多公里的种种“神奇与独特文化”以生动翔实的笔墨描述出来。最主要的是,“六君子”在紧紧抓住滇、藏、川这个多民族、多文化交汇之地的历史和文化特征,尤其是根据曾经活跃在这一带的“马帮”,重申了“茶马古道”这一概念。

当时无论在史学界、民族学界,抑或是考古学、民俗学、藏学学界,“茶马古道”这一概念都是第一次出现并得到系统的论述。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书中在对中国对外交流的五条线路做了明确划分的基础上,将他们亲自考察的滇、藏、川“茶马古道”与大众之前熟知的“南方丝绸之路”作了明确的区分,自此,“茶马古道”成为研究中国西部重要的研究模式,为滇川藏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觉。四川学者刘弘发现,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在中国西南区域,以“茶马古道”为主体的研究,全面超过了以“丝绸之路”为主体的研究。

但因受前期“南方丝绸之路”热的影响,“茶马古道”概念产生后的前十年影响并不大,只是在小范围的学者间作为学术概念流传,并没有引起大众的关注。

2000年后,随着影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的介入,加上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物资——普洱茶的热销,尤其是旅游业以“茶马古道”为主题的旅游的推出,它才逐渐深入千家万户,并最终成为一个云南乃至中国西南地区的符号资源。

2001年,木霁弘出版了《茶马古道考察纪事》一书,将茶马古道定位为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中外交流通道、民族迁徙走廊、宗教传播大道、民族和平之路,并明确指出“南方丝绸之路”不适合于作为研究滇川藏区域的视觉,第一次为“茶马古道”正名。

茶马古道是一个历史上的古道,它的存在时间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但是,具体重走茶马古道的时间我无法提供,因为这取决于具体的路线和时间安排。

重走茶马古道是在2018年。茶马古道是一条古老的贸易路线,连接中国的四川、云南和西藏地区,以及印度、缅甸等国家。这条古道上曾经运输茶叶和马匹,是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2018年,中国政府发起了一项活动,邀请国内外游客重走茶马古道,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发展。这次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他们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体验古道上的历史文化,感受茶马古道的魅力。

茶马古道历史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 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茶马古道,是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地跨陕、甘、贵、川、滇、青、藏,外延达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各国。茶马古道主要干线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茶马古道的存在推动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凝聚了各民族的精神,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团结。茶马古道是推动民族和睦、维护边疆安全的团结之道。茶马古道是中国统一的历史见证,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8668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新加坡有哪些小吃比较出名?大神们帮帮忙 新加坡鸡米饭历史下一篇:马殷如何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的皇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