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列举我国古代的四位医学家 古代学医从哪开始

导语:中国古代的医学源远流长,有很多杰出的医学家。其中四位医学家被广泛认可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分别是华佗、扁鹊、张仲景和孙思邈。古代学医的起点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医学经验和知识从一代传承到另一代,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医学体系。

目录导航:

  1. 列举我国古代的四位医学家
  2. 伤寒的起源和由来
  3.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医书,适合初接触医学的
  4. 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史
  5. 医术在古代属于
  6. 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有哪三部
列举我国古代的四位医学家

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有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

伤寒的起源和由来

自从东汉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以来,后世医家对该书注释、发挥者颇多。使仲景的伤寒论学说得以不断发展。他们之中虽有各种不同见解的争论,但在继承发扬仲景学说上则是一致的。迨至温病学说兴起,在伤寒、温病之间的学说争论更有发展对外感热病的诊治,尊张仲景伤寒之说者自成一大派,后世称之为伤寒派。与明清以来形成之温病学派开展争鸣,推动学术发展。

相传,上古时代神农氏用本草,到了汉朝时代,一些口耳相传的理论,形成了《黄帝内经》。在《黄帝内经》形成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几部书失传了,比如说《汤液经法》。今天《汤液经法》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在它还没有消逝之前,可能有一个人,他在宫廷藏书或是什么地方看到过一类的文件。那个人就是今天被中国人称作医圣的,汉朝的张仲景。因为《汤液经法》有一些毁灭后的残骸留下来,那些残骸,梁朝的陶弘景,把它编成《辅行诀》,就是辅助修道人修行的一些方剂。它里面的那些方子,其实就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面那些方子的雏形。

陶弘景搜集到这些东西,让人可以看到:哦,可能古代真的是有《汤液经法》这个东西的结构的!就是:阴旦,阳旦,朱鸟,玄武,青龙,白虎,腾蛇,勾陈,这些各方位的神,每一个神有大小不同的方。其中的小阳旦汤,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张仲景的「桂枝汤」。

张仲景的伟大在于:古时候那些伟大的医学,上古留下来的种种情报,那些非常重要的方子,「该怎么用」这件事情,张仲景把它摆平了。他用《黄帝内经》的理论去对照临床,写出一本《伤寒杂病论》,这部书的方子都是用起来很神很神的。所以《伤寒论》的方子你用得对,几乎就是所谓的「一剂知,二剂已」

果然,凡是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整本书背到滚瓜烂熟的人,心中都会莫名奇妙的产生一种引力,它哪里有空缺的地方,渐渐自己会把它填起来,慢慢开始在那个人的内心世界形成一套完整的医术。

古代伤寒的概念很宽泛,一切由外部感染的疾病,均可称为“伤寒”。

中国历史上第一波伤寒大流行,发生于东汉时,世界上第一部总结性临床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就是这一时期诞生的。作者张仲景是当时的名医,其宗族原来有200多口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来,不到十年竟然死了三分之二,其中有七成死于伤寒~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医书,适合初接触医学的

我个人觉得,有两本儿分别是《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本草纲目》中国药学著作,52卷,明朝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如果想看西医方面的,那就买一本,《西医基础理论》。



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史

医学经历了传统医学、实验医学和现代系统医学发展时期,欧洲传统医学与实验生物学的结合诞生了西医学,中国传统医学和西医学的融合正在形成系统医学的模式。

医学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而成的。在它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原始医学、古代经验医学、近代实验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过程

医术在古代属于

在中国古代,医术又被称为“仁术”。“仁术”一词,最早出自战国时的《孟子·梁惠王上》:“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原本在孟子那里,是用来指称施行仁爱之道的方法和路径。孟子说,君子对待禽兽,看见它们活着就不忍让它们死去,听见它们的惨叫就不忍吃它们的肉。孟子的意思是:对待禽兽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1、疾医:周代医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内科医生。

2/7

2、大夫:始于宋代,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大夫,大夫一称流传至今成为对医生的敬称。

3/7

3、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于宋代,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

4/7

4、坐堂医:坐堂医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

5/7

5、太常:医官名,秦置奉常,公元2世纪中叶,汉景帝改称太常,至西汉时,设太常、少府官职,属于太常的为百官治病,属于少常的为宫廷治病。

6/7

6、医师:古代为掌医事的官员。《周礼·天官·医师》:“医师掌医之政令。”今天泛指在医疗单位负责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又是一种业务技术职称,如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等。

7/7

7、医工:古代对医生也称“医工”,语出《黄帝内经》。汉代设置医工长,主管宫廷医事,唐代医工职位在医师之下,医生之上,后来泛称医生为医工。

宋代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

宋代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大夫本是官名。

2.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3 级。

3.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

4.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 dài,而不读 dà。

属于中九流,

在中国古代名医悬壶济世、救人性命。虽然不如读书人那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凭借一手精良的医术封官拜候的却也并不少见。可你不知道的是,医生在古代,并不是多受人尊敬的职业,甚至在三教九流中只算得上中九流,此外它还经常和巫并称为巫医,是百姓并不看好的职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当时不如眼的职业,也有人提出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志向。

中医医生在古代被称呼为:郎中、岐黄、杏林、悬壶、橘井、大夫等称谓,在宋代,北方地区称医生为大夫,南方地区则称为郎中。

医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也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在我国古时候就已经有中医的出现

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岐黄

《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书,于是后世的人们就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为岐黄之术。因为《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医学中的经典,所以“岐黄”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

学医在古代属于中九流。

因此古代学医步入杏林和十年寒窗,登科入仕的秀才一样,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为了吃饱穿暖,在社会上有一个立足之处。而是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当志存高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然,考取功名带来的名和利,也足以养家糊口,吃穿不愁了。同样地,大医精诚,先精后诚,一个医术高超,可以妙手回春的医生拥有崇高的医德,自然也可以香满杏林,衣食无忧。从这一点上来说,入仕及第和济世行医是一脉相承。

也正因如此,范仲淹才会提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观点。

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有哪三部

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有:《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9500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是否存在多夫多妻制度?下一篇:韩国第一部保密法 韩国国会被炸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