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古代入蜀为什么必须走剑门关 古代入蜀的道路好走吗

导语:古代入蜀为什么必须走剑门关?古代入蜀的道路并不好走。剑门关位于巴蜀之间,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通往蜀地的要道。通过剑门关可以进入蜀地,但必须面对险峻的山峦和峡谷,道路艰险而艰苦。然而,剑门关的地势优越,易于守卫,成为了历代入蜀的必经之地。

目录导航:

  1. 古代入蜀为什么必须走剑门关
  2. 蜀道有多难
  3. 古代出川的三条路
  4. 形容山路难走的句子
  5. 入蜀记写山的什么特点
  6. 古代南方入蜀的路线
古代入蜀为什么必须走剑门关

因为四川也蜀之地四面环山,并且都是悬崖跳壁无路可行。西部的青藏高原,高山荒岭,南部云贵十万大山,天堑阻隔,东部的祁连山脉与大巴山重山峻岭。唯有凭借人工在广元市西部的剑阁县的剑门关开凿的天梯之路可通绵阳入成都。

剑门关,大巴山脉的一处狭隘,在鹰不落脚的万仞悬崖之山上,火烧水浇人工开凿出仅供人行的栈道,关隘口修关门城楼,在入关前的近千米之崖头修出天梯台阶。一般人仅看一眼都会头晕目眩,此情此景验证了"蜀道之难,难与上青天"。

蜀道有多难

李白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将进入蜀地形容比登天还难。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今天我们可以乘坐汽车、火车、高铁、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去四川。便利快捷的交通工具,极大程度的缩减了在两地之间跨越的时间。但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古人面对这些山川河流,并没有陷入绝望,而是开辟出众多出入蜀地的道路。这些道路形成了众多的蜀道,成为蜀地对外交往的纽带。

一、秦岭四道

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是古代的两大天府之国,古人往返于长安与成都之间,需要跨越两座大山:秦岭和大巴山。其中第一步便是跨越秦岭抵达汉中,跨越秦岭只能走四条山间小道: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故道,其大部分线路是顺嘉陵江河谷而行,秦时在此设立有故道县,因此得名故道。又因故道北边入山口在陈仓县境内,所以又名陈仓道。故道从陈仓(今宝鸡)出发先向西南出大散关抵达凤县,后在凤县沿河谷向西南至略阳,最后抵达汉中。故道路程最长,但也较为平坦,成为出入蜀地的主要道路之一。刘邦从汉中回到关中便是走的故道。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7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入蜀地汉中。后刘邦采取韩信的计策从陈仓道回到关中,并夺取关中与项羽争霸,这就是“暗度陈仓”的故事。后来唐玄宗入蜀也是走的故道。安史之乱爆发后,天宝十五年(756年),唐玄宗入蜀避难。《旧唐书》记载:“辛丑,发扶风郡,是夕,次陈仓。壬寅,次散关……丙午,次河池郡。”从陈仓出发,到达大散关,到河池郡,而河池郡就是凤县。

(唐)李思训《明皇幸蜀图》

褒斜道,又名斜谷道,是一条沿渭水支流斜水与汉水支流褒水的两条河谷的通行道路。因其北入口在眉县境内的斜谷口,其南出口在汉中境内的褒谷,所以称为褒斜道。褒斜道多险谷陡崖,地势也较为险要,但路程较短。《华阳国志》记载:“秦宓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蜀亦从行。《史记》:周贞王之十八年,秦厉公城南郑。此谷道之通久矣”,可见褒斜道的开辟时间很早。周幽王时期的褒姒出自褒国,褒国就在褒水河谷之中。

褒斜道栈道

褒斜道修有沿山的栈道,但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烧毁,多次重建。汉武帝时期从长安到蜀地,一般走故道,但故道路程太远,极不方便。于是张汤向汉武帝建议重修褒斜栈道,汉武帝采纳张汤的建议,“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

古代出川的三条路

古代出四川的主要道路从广义上说,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春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

从狭义上说,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七盘关,全长约450公里。蜀道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大概念,包括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峡溯江而上的水道,由云南入蜀的樊道,有自甘肃入蜀的阴平道和自汉中入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等,也包括蜀地范围内的道路,这是广义上的蜀道。而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则是指狭义的概念,即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等。

形容山路难走的句子

1,坑坑洼洼、雨水聚集、泥泞不堪,人们根本出不去,小路多为泥土,崎岖不平,下雨后湿泞泞的。

2. 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步履艰辛。

3. 这种路我在云南见过,崎岖不平、蜿蜒盘旋,开车走真是惊心动魄的。

4. 这山路很崎岖,路是用泥土修的,很滑,很容易就摔跤

1,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出自唐代:李白《送友人入蜀》

白话文释义: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

2,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出自唐代:李白《北上行》

白话文释义:北上之苦,是因为上太行山之故。太行山上的履道盘曲险峻,悬岩峭壁,上凌苍天。

3,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出自清代:袁枚《山行杂咏》

白话文释义:山路崎岖不平,山峰延绵不绝,过了一个山头又是一个山头,周围的青山就像蝉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前面还有路可行。

4,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出自唐代:李白《蜀道难》

白话文释义: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5,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出自魏晋:曹操《苦寒行》

白话文释义: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

入蜀记写山的什么特点

《入蜀记》中“山”的特点有:高峻、秀美、神奇、神秘。

拓展资料:

《入蜀记》是南宋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共六卷,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入蜀记》将日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观、世情风俗、军事政治、诗文掌故、文史考辨、旅游审美、沿革兴废错综成篇,评古论今,夹叙夹议,卓见迭出,寄慨遥深。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70)末,作者由山阴(今浙江绍兴)赴任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通判(知州的佐理官)。五月十八日晚起程,乘船由运河、长江水路前往,历时160天,五个多月,经今浙、苏、皖、赣、鄂、渝六省市,于十月二十七日早晨到达夔州任所。路上写每日经历(很少几天只记日期而没有记事),记一天经过什么地方,游历或舟中所见,会见什么人等。较多的是写景物,写观感,间或考证古闻旧事。

《入蜀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中国游记虽多,但多为短篇。《入蜀记》由陆游在入蜀途中创作的日记组成,全作虽不足四万字,但在古代确已是长篇。

古代南方入蜀的路线

以下三条:

1. 金牛道:源自“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典故,由汉中出发,经过勉县、古阳平关、宁强县、广元、剑阁县、大小剑山、汉阳、城北、柳沟、武连等地,最终抵达成都。

2. 米仓道:始建于秦末,北口为“Y”字形,向南翻越巴岭山进入巴江谷地,再经玉泉、关坝东南行至上两,然后南下沿谷道至南江县,继续南行,沿南江河经东榆、八庙、下两抵达巴中,到达巴中后,向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9572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河字印章的写法是怎样的?下一篇:地磁下降的后果 宇宙中地球磁场减弱 太阳风粒子侵入大气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