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不接受别人贵重物品的成语故事 请问官与僚有什么区别?谢谢

导语:《不接受别人贵重物品的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官员与僚属之间的区别。官员在接受礼物时会谨慎拒绝贵重物品,以避免受到贿赂的指责,而僚属则可能接受这些礼物。这个故事揭示了官员廉洁自律的品质与普通人的差异。

目录导航:

  1. 不接受别人贵重物品的成语故事
  2. 请问官与僚有什么区别?谢谢
  3. 进士出身和吏员出身的区别
  4. 吏的组词
不接受别人贵重物品的成语故事

不贪为宝成语故事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他非常高兴,便兜着它回家,请一个玉工来加以鉴别,玉工仔细看了后,赞不绝口地说:“这块玉好极了,没有一点毛病,是个宝贝啊。不过你得小心,别在人家面前露眼,让人家把它偷了去!”

其实,这人请玉工来家,已经引起了邻居的注意。原来,平时极少有人上他家,这回玉工突然来,有人便不时进来张望。宋人心里不安,怕有个闪失空欢喜一场,便把宝玉秘密藏好。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宝玉会被盗走。如果把它卖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价值,给别人占了便宜。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把它赠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些人情。过了几天,他见没人发现,便带了宝玉悄悄地前往都城。

到了都城,他去见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献上了宝玉,子罕不解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吧?不过,我是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的。”

宋人慌忙摇头说:“我没什么事要您帮我办。据玉工鉴定,这块宝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献给您。”子罕再次拒绝说:“我决不能收下这宝玉。因为如果收下了,你和我都丧失了宝。”

宋人听不懂子罕这话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着他。只听子罕继续说道:“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

宋人见子罕说了这通不收宝玉的道理,也无可奈何,只得实告道:“小民留下宝玉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

子罕沉思了一会儿,叫宋人暂时留下。接着,命一位玉工为这块宝玉雕琢,把它送到市场上去卖掉,把钱交给宋人,然后派人护送他回家。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讲陶渊明的,这则成语比喻有骨气、清高。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两袖清风】其实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海》一诗中就已出现了“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魏初,字太初,号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书省掾吏、监察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职,品性清廉,颇有政声。

清朝时期,于谦是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做官清正廉洁,为人耿直。朝廷当时腐败异常,贪官污吏贿赂成风。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的时侯,都要从各地百姓那里搜刮各种各样的土特产,献给皇帝和朝中的权贵。但是,于谦在担任巡抚从外地回京时,却什么礼物也不带。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带礼品?他就写了《入京》诗作答。

他在诗中开诚布公地写道:“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本来是供应人们享用的,只因遭到恶贯满盈的贪官搜刮,反而给百姓带来灾难。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进京朝见天子,这样才能让天下的百姓们心服口服。

请问官与僚有什么区别?谢谢

主要区别:

1、官位不同

官就是正职,即长官;僚就是副职、佐贰,即僚属;吏就是办事员,即胥吏。

2、品级不同

官和僚都是官员,有品级(比如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叫“品官”,官可能比僚的品级高,也可能二者等级一样高。吏则“不入流”,由长官自己“辟召”,身份其实是民。也就是说,官僚都是“国家干部”,吏却只好算作“以工代干”。

3、身份不同

身份上讲,官和僚是上等人,官比僚的等级更高。吏则是下等人,是为官服务的。“吏”虽然在官府里承担着执法工作,却仍然是百姓,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中,吏相对于官和僚而言是明确无误的下等人。

4、工作性质不同

官的职责是根据自己施政理念发号施令,治理辖区;僚的职责主要是辅助官行使权力。而吏的任务则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为自己顶头上司服务。

“官”是指掌握公共权力并有一定职位的人叫做“官”,而“僚”则是指为“官”出谋划策之人,如“幕僚”、“智囊”和“私人顾问”等。

共同点是:官和僚总是为各自利益相互寄存,相互寄托,谁也离不开谁。 不同点在于:两者地位和权力,是主与仆的关系,是决定权与建议权的关系,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总之“官”与“僚”之间的关系用“形影不离”来形容最为恰当。

“官”是指掌握公共权力并有一定职位的人叫做“官”,而“僚”则是指为“官”出谋划策之人,如“幕僚”、“智囊”和“私人顾问”等。

共同点是:官和僚总是为各自利益相互寄存,相互寄托,谁也离不开谁。

不同点在于:两者地位和权力,是主与仆的关系,是决定权与建议权的关系,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总之“官”与“僚”之间的关系用“形影不离”来形容最为恰当。

进士出身和吏员出身的区别

中国古代官员从等级分为官和吏,从出身分为正途和杂途。七品以上为官,七品以下为吏。进士出身为正,捐班等为杂。进士一般授七品及以上官,捐监等授七品以下佐官。官和佐前途不同,收入相差巨大,身后哀荣不同。

雍正重臣田文镜,监生出身,入世是县丞,正八品,专管治安。屡迁也做到山东、河南总督,位极人臣,逝后谥号“端肃”,如不是杂途出身,身后的哀荣会更高。

吏的组词

吏治、 酷吏、 官吏、 吏事、 察吏、 强吏、 吏门、 札吏、 三吏、

“吏”,普通话读音为lì,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吏”的基本含义为旧时代的大小官员,如吏治、官吏;引申含义为旧指小公务员,如吏员、胥吏。

在日常使用中,“吏”也常做动词,表示治理,为官,如吏才、吏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9926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风俗合法的国家有哪些 韩国老师打学生是合法的吗下一篇:冰岛茶创始人 冰岛茶原来最早叫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