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简介 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

导语:发愤著史记  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共经过十六年。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 "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宇。  1、力求真实  司马迁撰写

对历史记录感到愤怒

司马迁在元丰三年奉太史公之命,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史公四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一共16年过去了。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他用一生的精力,用辛勤的劳动,用巨大的身心痛苦写成的。

全书由12部《列传》、30部《家传》、70部《列传》、10部《表》、8部《书》组成,共五部,约52.6万余。

1.为真理而奋斗

司马迁写史记的态度严谨认真,最大的特点是实录精神。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反复核对史实。早在二十岁的时候,司马迁就离开了首都长安,去游览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古迹,了解了许多地方的历史人物、风俗习惯和经济生活,开阔了他的眼界和心胸。汉代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是“实录,因为他文笔直,物有核,不美,不藏邪”。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可靠,不空说好话,隐瞒坏话。这高度赞扬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翔实的史记记载。

司马迁要坚持“实录”精神,就必须面对现实,记录现实,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讳”的问题。但他在给人物立传时,并没有被传统史书的规则所束缚,而是根据自己对史实的想法和感受来记录。从最高的皇帝到王公贵族,再到王公大臣,再到诸侯等等,司马迁当然不会抹杀他们神奇光辉的一面,但突出的是揭露他们的腐朽丑恶,剥削压迫人民。尤其是揭露了汉朝统治阶级的罪恶。司马迁虽然是汉武帝的臣子,却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错误。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盛行的祭祖祈仙活动的虚假性。在《封禅》一书中,他生动地描述了汉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长生不老药的荒唐无聊的行为。

司马迁想给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参考,反映真实历史,很有价值。本着真实记录的精神,司马迁并没有根据人物的官职或社会地位来选择人物,而是根据他们的实际行为来选择。比如他写了很多流浪者、商人、医生、卓越倡导者等下层人物的传记。在司马迁的心目中,这些人是有功德的。司马迁开创了以人载物,永远描写一个人的人生故事的写作方法。强调“做人”,关注“做人”的复杂性,是司马迁的写作风格。在他的传记中,他通过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客观的事实叙事来表达对人物的爱憎态度。比如项羽,司马迁同情他,以极大的热情写出了这个失败的英雄。他称赞项羽的勇敢,批评他缺乏野心和残酷的自力更生。但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并没有作出评论,而是在叙述中清晰地表现出他对项羽的爱恨情仇的态度。这是司马迁传记最大的特点,即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2.爱恨分明

司马迁鲜明的爱恨情仇在史记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他高度评价秦末农民起义。陈涉出身贫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但司马迁将他与群臣并列,称他为“名门望族”。一个封建历史学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史记·太史公序》中,他把陈涉与古代著名的帝王商汤、周武王相比较,明确指出只要封建帝王横行霸道、束手无策,人民就有推翻他的权利。陈涉率领的这支农民军虽然没有成功,但却在秦末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最终推翻了秦朝的无政府状态。吴四此举对于陈涉第一次起义推翻秦朝的历史功绩是完全肯定的。

司马迁还称赞了历史上许多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英雄。旅行时,他去了湖南长沙北部的汨罗江,向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致敬。这种哀悼极大地影响了司马迁,屈原的诗歌和生活经历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他在《屈原传》中认为屈原可以与日月争光,愤怒地谴责楚国贵族统治者不区分忠义与奸义的丑恶行为。当年,司马迁还在湖南零陵县考察了舜的葬地,实地考察了舜的事迹。后来他在写史记的时候,在《五帝全书》里写舜,歌颂他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司马迁还高度赞扬了“完璧归赵”和“和而不同”故事中的主人公蔺相如和廉颇,并对他们的爱国行为深表赞赏。

在史书记载中,司马迁还称赞过冒着生命危险抵抗暴力的刺客,以及救急救难、英勇行动的游侠。比如说荆轲,他说“凤小水寒,壮士永无出头之日”,为了回报燕王的感激,不惜刺秦王,最终血溅秦婷。司马迁对这些人物的大胆赞美,其实是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人民反抗暴力欲望的欣赏。司马迁在很长的篇幅里记录了他们的生动事迹和医学理论,献给著名的医家扁鹊和易,他们都是有益于人民的。这些人在当时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但在司马迁的心目中,他们远比一些王侯贵人。

司马迁也深刻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丑恶嘴脸,无情地揭露统治阶级的丑恶。比如《酷吏传》是十个残暴无情的官员的传记,其中九个是汉武帝的臣子。汉武帝当时重用张汤,“汤为骗人,舞智为保人。我一开始是个小官,但是没有做到。我和长安付嘉天佳,宇文叔叔私通。".所谓“不务正业”,就是空手工获得。这里描述的是张汤当小吏的时候,用他的招数制服人。张汤、虞照上台后制定了各种法律法规,其中有一条叫“屈尊法”,即不管有罪与否,只要被控不服法院,就可以受到相应的惩罚。张汤不仅善于制定立法令,还迎合汉武帝处理“犯人”。在他的主持下,一个案子往往涉及无数家庭,以至于杀人如麻,人命如草芥。这些人的犯罪活动被司马迁记录下来,揭露和指责汉武帝时期专制统治的残酷和黑暗。

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和勇于揭露皇帝错误的作风是值得肯定的。对于历史演变过程,他的思想也比较完整。在对历史给出了正确的评价之后,他充分肯定了历史是不断发展演变的结论。

3.历史学家的绝唱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绝唱,离骚无韵”。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中国通史史书,它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司马迁的作品中,几句话就能形象地描绘出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比如《田单传》中田单防守即墨城的描写。田单以六招妙计击败了燕国,使齐国得以恢复。“火牛”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晚上,田丹把紫红色的布匹和带有龙纹的丝绸披在一千多头公牛身上,在它们的角上绑上利剑,用油浸湿它们的尾巴,用火点燃它们。于是,1000多头牛像燃烧着火焰的怪物一样冲进了闫冰的阵地。齐的士兵也拿着武器向敌人冲去,有些人敲锣打鼓,大声喊叫以增强势头。困惑中,闫冰被吓得逃离,并被杀害。尸横遍野,齐大捷。司马迁笔墨不多,但“火牛阵”却像一幅画一样出现在读者的脑海里。

司马迁还生动地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他对西楚霸王项羽的描写很精彩。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大军渡河,然后击沉了所有船只,下令只允许三天的粮食,生动具体地描绘了项羽破釜沉舟与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和精神,项羽的军队相当于十个,消灭了数量远远超过自己的秦军,在推翻强秦统治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斗结束后,项羽召集了各路将领。当他们进入项羽的辕门时,没有人敢抬头走路。这是对项羽威望的描述。司马迁对项羽围城的描写更是感人至深。项羽豪爽,唱道:“你推山盖世怒,它不死。”通过这首歌,司马迁完整地刻画了主人公失败后豪爽悲壮,却无力挽回失败命运的复杂心情。接下来,司马迁描述了项羽突围后在东城决战中的勇猛。当时项羽只剩下28骑兵。当数千追兵逼近时,项羽睁大眼睛怒喝一声,把汉军吓退数里。看到这样的描述让人觉得失败的英雄似乎就在眼前。

再比如司马迁描写汉高祖入关时与民立约的三章,充分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风范。汉高祖也有很好的虐流氓习惯,性格很随机。有一次,韩信写信给汉高祖,要他做伪齐王。汉高祖很生气。只是想发作,但张亮暗示他不应该发作。他马上调转语气说:“这位先生要做,就应该是真正的国王。他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假国王?”这里话不多,但却形象地刻画了善于即兴发挥、玩弄权术的汉高祖的性格。

书中司马迁的叙事语言非常生动,人物形象生动。他广泛使用口头流传的谚语、成语和歌谣,并不回避方言。他的语言是一种接近口语的“方言”,通常与人物之间的对话相协调。虽明但含蓄,字外有音,值得玩味;复杂简洁,不拘一格,各有千秋,一般为人物描写服务。他对人物说话语气的描写最为有趣,充分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态度。为了突出人物,他经常适当地强调和夸张。如《汉高祖史》:“五年正月,群臣将领邀汉王为帝。.....汉王三让,无奈之下说:。你会觉得方便,然后是国家。”这一段汉高祖发发慈悲,是对当时口语的直接模拟,生动地反映了汉高祖的矫情。看完之后,不禁觉得韩高祖演讲的场景指日可待。再者,司马迁在使用古代历史材料时,通常是用当时的通用语言翻译旧语言。比如描写尧舜事迹的《五帝传》,就是以《尚书·尧典》为蓝本,把“民丧,四海抑秘八音三年”,“允百工,成就贤Xi”等字,翻译成“民丧父母,四方皆乐三年”,“信害百官,成就皆乐”。优秀的史记传记,离不开司马迁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一个人在无辜地被迫害后,通常有两种选择:悲观沮丧,或者为了力量而愤怒。司马迁选择了后者。他把全部的怒火都投入到了史记的创作上,目的是“研究自然和人,联系古今变化,成为一家之言”。司马迁独创了中国历史著作的传记体,在史学方法上开创了全新的风格。司马迁以个人传记和历史的形式记录历史,以社会为中心,为后人展示了一部大规模的社会变迁史。司马迁在历史和文学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崇高的人格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烛之武能退秦军,为何强大的晋军也跟着退了呢?下一篇:愉妃娘娘 揭秘:五阿哥永琪的母亲愉妃娘娘受乾隆宠爱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