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揭秘三国曹操为什么对人才竟然也痛下杀手?

导语:米衡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但他自力更生,对自己的才华一无所知,甚至傲慢不羁。没想到,这个不懂政治的文艺青年居然在曹操面前出言不逊,引起了曹操的强烈反感和不满。对付这样一个不懂时务,看不上权贵的酸书生,曹操有自己独特的做法,那就是故意忽略礼仪,用“随意坐”、“以鼓官之职发

米衡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但他自力更生,对自己的才华一无所知,甚至傲慢不羁。没想到,这个不懂政治的文艺青年居然在曹操面前出言不逊,引起了曹操的强烈反感和不满。对付这样一个不懂时务,看不上权贵的酸书生,曹操有自己独特的做法,那就是故意忽略礼仪,用“随意坐”、“以鼓官之职发号施令”、“不起身送他”的手段,在人格上极力羞辱自己。

网络映射

当然,曹操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如果杀了米衡,会让其他士人感到寒心,于是开始“用刀杀人”,把米衡送到荆州。结果他的头被武术家黄祖砍了。

与三国“愤青”米衡不同,孔融不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政治家。孔融作为孔子的第20个孙子,成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领袖,官至高位,声望很高。出身名门的孔融,一直看不起曹操。孔融失土来到许都后,以为自己是为汉献帝效力,不是为曹操效力,也没有买曹操的账。这让当权的曹操非常恼火,有了杀孔融的念头。

但是由于北方局势不稳,孔融的名声传得又远又广,曹操不便治他。建安十三年,北方局势安定。在实施统一大业前夕,曹操指示部下诬告孔融“策划不周”,曾与米衡“摇摆不定,宣旨不放”,杀孔融弃市,连他的两个儿子也未能幸免。

网络映射

第三个被曹操杀死的人是崔彦。虽然他不是一个完整的学者,但他代表了当时整个贵族集团,也代表了聚集文化精英的士大夫阶层。崔彦表面上臣服于曹操,但内心深处却不肯接受,尤其是对于曹操自称的王维的越轨行为。对于杨循这样一个自己推荐,却又认同曹操为王的门生,崔彦实在忍无可忍。他只是用前任的口吻给杨循写了一封很有决断力的信,信中有一句“反句子”,意思是“有时候,有时候,当事情发生变化的时候”。

曹操知道后,勃然大怒,把他囚禁起来。但崔彦不仅在关押期间不老实,还“向客人敞开大门”,与那些不肯投降的文人进行反动集会和非法活动,这是曹操无论如何也无法原谅的,所以他用“文字狱”的方法摆脱了这个爱出风头的名人。

网络映射

由此可见,曹操一方面实行“任人唯贤”,吸收、笼络、重用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又坚持“宁教我负天下,不教天下负我”的用人原则。对于愿意臣服于自己的文人,曹给予他们高官厚禄和坦诚相待,并能向他们吐露心事,尊敬和爱戴他们;但对于那些不服,不配合自己,甚至有其他想法的知识精英,曹操会毫不犹豫的背负杀知识分子的千古骂名,也是以身作则的杀了他们,清除了他走向皇帝的路上的障碍。

果断作战是曹操的性格,杀这些名士只是扫清道路。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康熙皇帝为何没给孝庄皇后建陵墓?只因太忙碌下一篇:商山四皓是谁?为什么竟连刘邦都不敢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