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曝光秦始皇陵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

导语: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根据几十年的考古勘探、发掘和研究,首次提出秦陵地宫的建设应分六步走,即修建排水设施、发掘墓葬、布置墓室、砌筑屋顶、封墓、回填排水渠道等。,初步揭开了秦陵地宫建造过程的神秘面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当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根据几十年的考古勘探、发掘和研究,首次提出秦陵地宫的建设应分六步走,即修建排水设施、发掘墓葬、布置墓室、砌筑屋顶、封墓、回填排水渠道等。,初步揭开了秦陵地宫建造过程的神秘面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当时秦始皇13岁,前后38年动用了数十万人力。

网络映射

“从秦始皇陵建设项目整体来看,由于建设周期长,人力有保障,可以说是统一规划,同时开工。”参加秦兵马俑1号、2号、3号坑考古发掘的刘占成说,当时的现场是修地宫,搞建筑。

根据近几十年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发现其陵墓总面积为56平方公里,主要工程包括地下宫殿、城墙、墓葬坑等。整体布局完整,墓葬丰富。

刘占城指出,地宫是最复杂的,其建造步骤也是最讲究的。“先取排水设施,后掘墓,再布置墓室,石屋加盖,封墓,回填排水渠道”。

为什么要先建排水设施?根据秦岭地区地下水文资料,第一层地下水距地表约15米,第二层地下水距地表30米以上。最新研究表明,秦陵地宫的深度约为30米。秦岭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如果不解决地下水问题,地宫的地下工程根本无法完成。

刘占城说:“要切断和排干地宫周围的地下水,排水通道要环绕地宫一次,其深度必须超过地宫的深度。排水通道的底部用不透水的绿色糊状物密封。所以在挖掘秦陵地宫的时候,首先要着手的就是排水渠道工程,这个工程被陵墓所包围,地宫区形成一个孤岛,方便下一步施工。”

秦陵地宫是一座有竖孔的土墓。专家利用重力定量技术计算得出,地宫开挖范围为东西170米,南北145米,深30米,东西80米,南北50米宽。如果粗略算一下这个口大底小的土堆,就要挖50多万立方米的土。刘占成说:“当排水系统通过地下渠坎儿井不断排出地下水时,地下宫殿墓葬就可以在排水渠内正式发掘了。50多万立方米的土方通过墓留下的台阶和周围的围墙运至土堆,工程量巨大。至于墓底的地下水问题,可以先用绿色的石膏泥浆填好,再夯土,夯土表面铺砖石。”

网络映射

墓挖好了,就安排墓了。地宫一楼面积约4000平方米,也是精心规划布置的。

刘占成说,分房或分房是必然的。首先要确定主房的位置。主房要布置铜棺、石棺、黄肠。文献中也有记载“水银是诸河之江海”,其他放置随葬品的辅助室或耳室也有空室供秦始皇在地下享用。

一般的垂直洞穴墓葬都是用土填充的,但秦始皇陵的地球物理验证结果表明,地宫中有石盘。刘占城认为墓室中的石盘可能属于地宫墓室顶部的覆盖物,即地宫应该是券石屋顶。

“在《史记·秦始皇列传》中‘有天文’的记载,是指在地宫顶部画有一幅天文星图;至于石头的来源,正如华的《博物志》所言:“取之于江北之山。”刘占城说。

券顶之后,墓顶封土,其实是地宫建造的最后一道工序。目前测得的秦陵山状密封土底部约为正方形,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所有的密封土都被粗略夯实了。

刘占成说:“高大的土丘象征着秦始皇的威严,标志着秦陵建设工程的基本结束。”《史记·秦始皇列传》:‘大事件后已隐,闭,门已闭,工匠藏民已闭,无复出’,这就是地宫工程的结局。”至于回填排水渠道,是为了使秦陵地宫永久免受地下水侵蚀。刘占成认为,地宫工程一完成,排水通道就要及时回填,排水通道底部要回填一层厚厚的绿色抹灰和泥浆,并用土夯实。

网络映射

“如果我们用考古铲钻孔,夯土,穿过绿色的糊泥,必然会看到地下水,但深度必须打30米。由于排水通道的回填和封闭,秦岭宫仍然没有地下洪水是合理的。”他说。

考古学家指出,秦始皇陵在历代帝王陵墓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了解其地宫的建造对于研究古代帝王陵墓建造思想和中国陵墓文化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秦陵地宫建设的每一步都是一个重大的学术课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随着未来更细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结合地球物理勘探等最新科技成果,我相信秦岭宫建造之谜一定会得到更科学、更准确的结论。”刘占城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体重身高标准女 162女生身高标准体重 57kg是比较标准的体重下一篇:芈月墓震撼曝光:21个坑洞竟是血祭肉祭先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