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郭子仪传 郭子仪:几起几落却始终不改忠贞之志,最有出息的武状元

导语:  他是中国历史最有出息的武状元,虽几起几落却始终不改忠贞之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安史之乱,可谓是大唐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场空前浩劫的洗礼下,不仅那个曾经璀璨繁华、万邦来朝的盛世大唐被拦腰斩断,连整个华夏大地都被带入了

  他是中国历史最有出息的武状元,虽几起几落却始终不改忠贞之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安史之乱,可谓是大唐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场空前浩劫的洗礼下,不仅那个曾经璀璨繁华、万邦来朝的盛世大唐被拦腰斩断,连整个华夏大地都被带入了万丈深渊。不过俗话说得好,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良。一代战神郭子仪横空出世,不仅让唐帝国成功续命,也在青史上留下了属于他的浓重一笔。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一种说法,若无郭子仪,大唐必亡于安史之乱。实际上,这不过是受小说演义的影响而出现的论调,夸大了郭子仪的功绩。但不能否认的是,郭子仪确实是平叛安邦、使大唐转危为安的第一功臣。

  不久后,肃宗在灵武即位。此时的局面对唐王朝来说已经非常不利,于是肃宗不得不视郭子仪为干城,任命他为朔方节度使,兼兵部尚书。很快,随着宰相房琯所部被叛军杀败,郭子仪的朔方军一时间成了肃宗身边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

  压力山大,郭子仪迎难而上。他鉴于肃宗急于收复两京的情况,便提议首先攻取河东。只要光复河东,东可图洛阳,西可图长安。他首先在河东安插好内应,而后率精兵攻取冯翊,隔断黄河威胁河东。随即,河东内应四起,郭子仪趁势纵兵猛击,打得叛将崔乾佑无法招架,只得落荒而逃。拿下河东后,他又击败叛军安守忠部,夺得永丰仓,打通了关中与陕地。

  扫清了外围,至德二载九月,已升任天下兵马副元帅的郭子仪汇合各路兵马及回纥等部援军,浩浩荡荡开向长安。香积寺之战中,经过官兵浴血搏杀,唐军最终大获全胜,收复长安。郭子仪趁热打铁,又命部将李嗣业及回纥援军发起东征,一举收复洛阳。得知两京光复的消息后,唐肃宗激动不已地对郭子仪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赫赫无双的战功,为郭子仪赢得了无上的荣誉,却也招来了肃宗的猜忌和提防。乾元元年,肃宗调集重兵围攻驻守邺城的安庆绪。当时,统兵将帅中有九个节度使,但肃宗因有意打压郭子仪、李光弼等名望颇高的功臣,故意不设主帅,而以宦官鱼朝恩为宣慰使总摄战局,结果导致唐军指挥失当,大败亏输。次年,唐军与史思明大战。突然间狂风四起,昏天黑地之中因敌我难辨,郭子仪只得命部队后撤以保存实力。然而,战后鱼朝恩竟向肃宗汇报郭子仪作战不利。肃宗便趁机以此为由,免去郭子仪一切军职,让他回家赋闲去了。

  不久后,朔方军发生了以拥护郭子仪为名的兵变。焦头烂额的唐肃宗不得不重新起用郭子仪,希望凭借他的威望尽快平定兵变。他封郭子仪为汾阳王,再授天下兵马副元帅之职,让其进驻发生兵变的绛州。郭子仪没有一句牢骚,即刻动身,很快就妥善处理了组织兵变的大小将校,还顺道解决了兵变产生的根源——军饷问题。

  然而,郭子仪不知道,专制社会中,像他这样的将军越是忠心为国,就越容易遭到猜忌。宝应元年,唐代宗即位后,郭子仪再一次被解除兵权,放回家中闲置。

  广德元年,历时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但唐王朝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个比安史叛军还要可怕的敌人吐蕃以强势姿态杀了过来。经历了大浩劫、大动乱的唐朝虚弱不已,无力抵挡吐蕃的入侵,首都长安危在旦夕。火烧眉毛的情况下,唐代宗只能祭出郭子仪这最后一张王牌,将保住长安的重任交给了他。

  郭子仪仍旧毫无怨言地出山了,可此时他手里只有30几个骑兵,却要去对抗20万骁勇善战的吐蕃大军。唐代宗见势不妙,逃往陕州,长安陷落。不过,郭子仪到底是久经沙场,他临危不乱,沿途收拢了元帅都虞候臧希让、凤翔节度使高升等部的溃兵,得到几千兵马。随即,他命人白天击鼓,晚上放火,使吐蕃起疑。而后又派出小股骑兵来回在长安城外奔走驱驰,把尘土踏得漫天飞舞。吐蕃惊惧,派人打探情报,唐军细作趁机散布流言:“汾阳王从商州领兵收复长安,大军不知有多少”。吐蕃以为唐军众多,又摄于郭子仪的威名,于是率军退走。这是郭子仪第二次收复长安了。回到京师后,唐代宗羞愧地对郭子仪说,要是早用卿,就不会如此狼狈了!

  此后,年事渐高的郭子仪宝刀不老,仍然屡立大功,一次次把唐王朝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广德二年正月,仆固怀恩反唐。仆固怀恩本是唐朝大将,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有大功。由于他手握重兵且名望素著,朝廷对其忌惮不已,经常对其明里暗里进行打压。仆固怀恩渐渐寒心,遂暗中联络回纥以为后盾。

  不管仆固怀恩是否想反,唐代宗对他已经不信任了。几经讨论后,代宗下诏让郭子仪去接管仆固怀恩所部。他是郭的老部下,郭若去,仆固怀恩自然无所作为。

  然而,未等郭子仪抵达,仆固怀恩便扯起了反旗。他连结吐蕃、回纥、党项等部,发动30万大军大举杀向长安。面对危局,郭子仪凭借自己的威望,单骑进入回纥军营,向回纥晓以大义,离间了回纥与吐蕃的关系。随后,他反化回纥为盟军,又趁仆固怀恩暴死之际果断出兵,大破吐蕃,成功守住了长安。

  这样一位勇于担当、不计前嫌的名将,理应得到上天的眷顾。事实上确实如此,郭子仪的结局是圆满的,他以85岁高龄在唐德宗一朝寿终正寝,其家满门王侯,贵同皇室。

  与历史上很多名将一样,功成名就的郭子仪遭到了无数的猜忌、冷落乃至摒弃。但在宦海沉浮中,他始终不为所动、随遇而安,一直保持着不卑不亢的姿态。在国家和民族需要他的时候,他便不存任何芥蒂一往无前、敢于任事,由此既化解了君主的疑心和同僚的嫉妒,也让他成为了古今中外罕见的能得善终的大功臣。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易容术 电视剧中的易容术真的存在吗?易容术真相大揭秘!下一篇:我本该死 白起的名声为何会那么大 他当时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