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尼克松访华鲜为人知的细节是什么样的 中途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导语: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尼克松乘飞机“空 Jun-1”降落在北京机场。还没有完全走下舷梯,尼克松就主动向周恩来总理伸出了手,后者在机场受到了迎接。“我知道,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杜勒斯拒

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尼克松乘飞机“空 Jun-1”降落在北京机场。还没有完全走下舷梯,尼克松就主动向周恩来总理伸出了手,后者在机场受到了迎接。

“我知道,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这是对他的极大侮辱。所以,我决心主动伸出手来。”尼克松后来回忆说。

站在身后的翻译家纪,38年后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一幕。“丞相马上接见,我随后就到。我知道我不能站得太近,也不能站得太远。”季说,在此之前,周总理特别要求“要近一点,句句要听得准,译得准。”接着,为尼克松翻译了一句名言:“我和中国人民隔着太平洋握手。当我们手牵手,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

季羡林译完这句话后,周总理立即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到了世界上最广阔的海洋——我们已经25年没有交流了。”

1972年2月21日的这一刻,被无数镜头定格。第二天,站在身后的高大翻译几乎出现在所有的美国报纸上。奇怪的是,在中方公布的所有照片中,变成了身后的王海容,纪原来的位置变成了一小块空白色。

纪说,很久以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几年后,尼克松的女儿朱莉专门给他发了美国记者拍摄的照片,而纪·也“归还”给了首相。纪没有详细解释原因,但表示这一插曲似乎是当时复杂的国内政治斗争的微妙表现。

为了表示平等,尼克松穿上了外套

尼克松的“空陆军一号”飞机于1972年2月17日10点35分离开安德鲁斯空陆军基地。他们先到了上海,然后换了一个中国航海家,指导飞机去北京。

尼克松非常重视外交礼仪的平等。据他的女儿朱莉说,当尼克松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周恩来当天穿着一件外套去机场接他时,他也要求穿上外套,下飞机与周恩来握手。这就是照片中的尼克松和周恩来穿着外套的原因。

三十年前,中美合作的诚意随处可见。朱莉回忆说,尼克松访问北京后飞往杭州时,乘坐的是周总理为他准备的前苏联制造的螺旋桨飞机。美国总统没有乘坐自己的“空陆军一号”飞机,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尼克松被茅台的蓝色火焰迷住了

尼克松到达的那天,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为他们举行了国宴。

敬酒是中国宴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周恩来用来招待尼克松和基辛格等贵宾的茅台酒据说已经存放了30多年。服务员打开古雅的白色陶瓷酒坛,一股特殊的香味溢出来,四处渗出。

“这是茅台,在国内外都很有名。酒精含量在50度以上。”周恩来在他面前举起一个小杯子介绍尼克松。在当时的国宴上,每个客人面前至少摆了三个大、中、小酒杯,每一杯都是满满的,包括国酒茅台,其余都是各种名牌酒,还有橙汁和矿泉水。

“我听说过你的笑话。都说一个人喝多了,饭后想抽根烟,但是点燃的时候烟还没点燃,自己先0。”尼克松谈到了这一点,但还没来得及翻译,他先笑了。周恩来也开怀大笑。他真的带了火柴,划着,小心翼翼地在杯子里点燃茅台,用愉快的声音说:“尼克松先生,请看,它真的会燃烧。”

《钓鱼台国政》一书这样描述这个细节和场景:“蓝色的火焰在闪烁,周恩来的眼睛在闪烁。玻璃里的火焰越来越小,最后逐渐燃尽。周恩来的眼睛出现了片刻的困惑,脸上出现了一丝淡淡的悲伤,但它一会儿就消失了,他的眼睛又亮了起来,表明内心的火焰没有熄灭。他若有所思地看着尼克松,无限深意地点了点头。”

周恩来的表演令尼克松总统着迷。尼克松回到华盛顿后,自豪地给女儿崔茜卡表演茅台。当他把一瓶茅台倒进碗里点燃一把火时,蓝色的火焰跳跃着,没有熄灭。他大为震惊。碗爆了,桌上全是茅台酒。基辛格曾幽默地提到过这件事。“第一个美国家庭的成员联合起来,匆忙灭火,从而防止了一场国难。否则,尼克松政府将自行提前结束,比实际发生的还要早。”

茅台酒表演结束后,周恩来拿起侍者们戴上的新杯子。茅台酒早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就闻名于世。然而,1972年2月21日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宴上,电视摄像机拍摄到周恩来和尼克松用茅台酒欢呼的画面,并向全世界播出,使茅台酒与这一历史性的“干杯”一起闻名于世。

“让我们用这种‘万能药’来喝酒吧。”

谈到这次国宴,尼克松在他的《领袖》一书中回忆说:“我们在宴会厅周围与50多位高级领导人碰杯,我注意到周恩来在向每位客人敬酒时只是轻轻地碰了碰酒杯的边缘。当我和他回到座位上时,我们俩都喝了原来那杯酒。”

当尼克松坐下来休息时,他问周恩来:“我听说你喝了很多酒?”周恩来带着回忆的表情笑了笑:“我以前喝酒。我曾经在红军长征时喝过25杯茅台。”周恩来用手指捏了捏玻璃杯,小心翼翼地转动它。“比这个杯子大。”

尼克松吃了一惊,然后疑惑地问:“可你今天没喝?”

周恩来点点头:“我老了,医生限制我喝酒,不超过两杯,不超过三杯。”

尼克松说:“我曾经在书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红军在长征途中攻占了生产茅台酒的茅台镇,把镇上的酒都喝光了。”

周恩来眨了眨眼睛,表示对过去的眷恋,用卖酒人的眼神和语气对尼克松说:“在长征路上,茅台被认为是治百病的良药,可以洗伤口、止痛、解毒、治疗感冒……”

“让我们用这种‘万能药’来喝酒吧。”尼克松举起酒杯。

几天后,在上海中国政府为尼克松总统举办的宴会上,尼克松情绪高涨,茅台笑红了脸。他兴冲冲地端着一杯酒走到麦克风前,做了访问期间唯一的即席发言:“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联合公报将成为明天世界的头条新闻。我们想建造一座跨越16000英里和22年敌意的桥梁。可以说,公报架起了这座通向未来的桥梁。”尼克松也激动地说了一句话:“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应该把世界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基辛格带着一丝焦虑听着这句过于敏感的话。好在平时爱找茬钻话的记者也让茅台的香气熏得迷迷糊糊,对尼克松的话没有太大反应。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一周后,中美两国在上海签署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建立了中美外交关系。

多年以后,央视邀请了几位特邀嘉宾——尼克松的女儿朱莉、时任翻译的纪、张,讲述尼克松访华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商纣王妲己的真实历史 商纣王和妲己真实历史,政治需要下苏妲己也是受害者!下一篇:古代盗墓贼必备的5大神器:有一个僵尸见了都害怕 古代盗墓贼必备的5大神器:有一个僵尸见了都害怕 你知道几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