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为什么没有人民币指数 为什么没有人民币指数

导语:为什么没有以下人民币指数的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对于美元和欧元等浮动汇率货币,通常每天增加0.2%,每年增加10%。然而,在过去的十年左右,人民币汇率几乎稳定在8.2765。直到2005年7月21日突然升至8.11,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虽然只是一小步,但对于完善人民币形成机制来说却是一大步。截至昨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汇率改革前上涨近9.4%。

为什么没有以下人民币指数的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对于美元和欧元等浮动汇率货币,通常每天增加0.2%,每年增加10%。

然而,在过去的十年左右,人民币汇率几乎稳定在8.2765。直到2005年7月21日突然升至8.11,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

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虽然只是一小步,但对于完善人民币形成机制来说却是一大步。

截至昨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汇率改革前上涨近9.4%。

值此人民币汇率改革两周年之际,我们将推出四个系列的专题报道。

2006年7月,中国商报对人民币有效汇率进行了测算,发现经过一个完整的四季周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基本回到了汇改前的水平。

今年继续测算有效汇率,正式推出CBN人民币指数。

我们发现,汇率改革后的第二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升值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升值6.2%,同期美元指数贬值6.3%。

换句话说,人民币已经进入了与美元相对分离的轨道。

在经典的国际金融教科书中,有一个外汇市场蜜月效应理论。汇率在狭窄的范围内波动。当市场汇率偏离中心区时,会有一股力量把它推回到中心汇率。

就像恋爱中的情侣,任何短暂的分离都会让他们更急切地奔向对方。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和美国似乎就是这样一对搭档。

然而今天,这对“热恋中的情侣”早已露出了“分别”的迹象。

中国商报今日发布的CBN人民币指数显示,从2006年7月21日到2007年7月16日,也就是汇率改革后的第二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升值了3%,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升值了6.2%,而同期美元指数贬值了6.3%,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

有效汇率是加权平均汇率。

一般来说,名义有效汇率选择对外贸易的比重作为权重,通过计算本国货币与其他主要货币之间汇率变动的加权平均值来获得。在名义有效汇率指数的基础上,用相对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就可以得到实际有效汇率。

人民币与美元“相对分离”

我们的计算结果显示,在汇率改革后的第一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了0.37%,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了1%,同期美元指数贬值了3.4%。

对比汇率改革后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汇率走势,可以发现第二年美元贬值时人民币的有效汇率有较大的升值。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人民币汇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美元的依赖,人民币的独立性比以前更强了。

双边名义汇率的进一步研究。

从2006年7月21日到2007年7月16日,美元对欧元贬值7.8%,对英镑贬值8.7%,对日元贬值4.9%。同期,人民币对欧元贬值2.87%,对英镑贬值4.2%,对日元贬值6.97%。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民币和美元在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上并不保持同步。

看来,在长期盯住美元之后,人民币可能会考虑进入一个相对独立于美元的汇率轨道,人民币汇率的独立性正在逐步增强。

加速升值

通过计算,我们还得到,截至2007年7月16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自汇率改革以来累计升值3.46%,其中汇率改革后第一年仅升值0.37%,第二年升值3%。

自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双边汇率升值了7.2%,其中汇率改革后第一年升值1.6%,汇率改革后第二年升值5.5%。

可以看出,无论以名义有效汇率还是名义双边汇率衡量,人民币都处于升值趋势,升值速度加快。

同时,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小于名义双边汇率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这主要是因为近两年美元普遍处于贬值通道。

事实上,人民币对大多数一篮子货币仍在贬值。

在我们选择的11种一篮子货币中,除了对美元升值以外,自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日元升值了18.4%,对马来西亚林吉特升值了7.2%;对韩元和新加坡元的汇率基本保持不变;对其他主要货币基本贬值,包括对欧元贬值5.35%,对英镑贬值7.75%,对加元贬值8%,对澳元贬值6%,对俄罗斯卢布贬值4.5%,对泰铢贬值23%。

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不能缓解中国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

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了5.1%

从指数走势来看,以2005年1月3日为基期,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06.7,年末攀升至110左右,但2006年7月21日回落至107.1,大致相当于回到了汇率改革的原点。

汇率改革后的第二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逐步上升,2007年7月16日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为110.4。

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走势相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走势相对稳定。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06.4,在汇率改革后第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在105-107的狭窄区间内波动,在汇率改革后第二年开始持续上升。2007年7月16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1.8。

总体而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自汇率改革以来升值了5.1%,其中汇率改革后第一年贬值1%,汇率改革后第二年贬值6.2%。

在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汇率改革后的第二年,中国对主要贸易经济体的相对价格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并没有带来人们预先预期的通缩效应。

CBN人民币指数包括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有效汇率是加权平均汇率。

名义有效汇率以某一时间点为基础,一般选取统计样本期内本币与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变动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各种外币的权重。

如果考虑一个国家及其主要贸易伙伴的价格水平变化对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影响,可以在名义有效汇率指数的基础上,用相对价格指数对其进行调整,得到实际有效汇率。

正如美元指数已经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风向标一样,随着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构建有效的人民币汇率指数迫在眉睫。

有效汇率在政策和市场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衡量一个国家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它也是一个国家货币金融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可以用来研究一个国家的居民相对于另一个国家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可以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或外汇市场运行的参照系。

在编制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时,我们选择了11种主要货币来构建货币篮子,即美元、欧元、日元、韩元、新加坡元、英镑、林吉特、卢布、澳元、泰铢和加元。

之所以选择这11种货币,是因为上述货币对应的经济体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总额约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5%;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05年8月在上海披露的汇率改革后,上述11种货币也被纳入人民币参考的“一篮子货币”中。

计算人民币有效汇率时,我们选择2005年1月3日为基期,对应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00。

本报告计量的时间段为2005年7月1日至2007年7月16日,以上述11种货币对人民币的名义双边汇率收盘价为基础。

贸易权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权重数据计算,数据库每三年更新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mainland China很多对外贸易都是通过香港转口到第三方的。如果不修正贸易权重,其他经济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将被低估。

BIS在计算贸易权重时,通过香港分解中国转口贸易份额,可以更合理地反映中国对外贸易的真实情况。

在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时,我们用来计算相对价格指数的原始数据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各经济体的月度价格指数数据。

中国的物价指数是根据OECD公布的同比数据计算的,并经过基期调整;贸易伙伴的价格指数是根据主要货币对应经济体的价格指数通过贸易加权计算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西游记中这个妖怪最厉害 把孙悟空打到掉眼泪 西游记中这个妖怪最厉害 把孙悟空打到掉眼泪下一篇:中国古代史到近代史的中考要点 中国古代史到近代史的中考要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