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奶茶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为何哈萨克族有奶食崇拜 奶茶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为何哈萨克族有奶食崇拜

导语:中国历史上奶茶是怎么产生的?哈萨克人为什么有奶崇拜?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声明原创,严禁抄袭转载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茶文化大国,陆羽曾在《茶经》中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叶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嘉木,是如何传入中亚的游牧民族的?奶茶作为哈萨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的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一下中国茶叶的传播之旅,以及哈萨克族的奶茶文化是

中国历史上奶茶是怎么产生的?哈萨克人为什么有奶崇拜?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声明原创,严禁抄袭转载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茶文化大国,陆羽曾在《茶经》中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叶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嘉木,是如何传入中亚的游牧民族的?奶茶作为哈萨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的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一下中国茶叶的传播之旅,以及哈萨克族的奶茶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哈萨克族有奶食崇拜? 游牧民族 一、茶叶如何传播到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历史悠久,族源丰富,由众多部落经过长期融合而成。长期以来,世居高寒地区的哈萨克人以游牧为生,食肉饮酪,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奶茶是游牧民族之间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茶饮。 其实中国的茶很早就传入中亚,自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从西域到政治中心长安的线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自汉代开通以来,一直是连通亚、欧、非三大陆的重要通道,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沟通的必经之路,茶与丝绸、瓷器一起成为此商路上的重要商品。 丝绸之路 据考证,秦人尽占巴蜀以后,茶渐入中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几乎遍植东南各地,产量颇具规模,江南士族饮茶已蔚然成风。5世纪末,中国与土耳其商人在蒙古边疆地区开展茶叶贸易,茶叶开始向境外传播。早在6世纪,茶叶就已经由回纥人传入中亚地区。 唐代封演所着《封氏闻见记》成书于贞元年间,该书卷六《饮茶》记录了回鹘有饮茶风俗: 晋时谢安诣陆纳,纳无所供办,设茶果而已。按此,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 回鹘西迁,饮茶习俗也随之西进,回鹘贸易所获的茶叶除了部分供给贵族阶级消费享用外,大量地被运销到天山南北纥中亚诸地,如此算来,哈萨克族的饮茶历史至少已有1200年之久。 哈萨克民族众多,先后有乌孙、康居等族,而后突厥、回鹘、契丹、蒙古、俄罗斯等民族融入其中。民族融合的过程,不单单是一个血脉交融、人口繁衍的劳动力壮大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交融、习俗变迁的互相影响的过程。其中回鹘、契丹、蒙古、俄罗斯都有饮茶的习俗,这对于哈萨克族发展出自己的茶俗、茶文化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奶茶是如何在哈萨克族中形成的? 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清饮和调饮两大流派,其中调饮以奶茶最为大宗,奶与茶的融合,茶清雅幽香中融入了奶的丝滑绵延。不同于中国本土清饮的茶味,奶茶品尝起来更多了一份粗犷流畅、草原风沙的韵味,哈萨克的奶茶习俗传承千年,是游牧民族茶饮系统的代表,也承载了哈萨克民族融合的独特记忆。 清饮的茶 近代方志记载:「 ”茶,蒙古人甚嗜之,用必多量,如汉人吃饱饭而方止,其法则与汉人全异,茶之中混以牛乳及少量盐名为奶茶。”哈萨克人同蒙古人一样,作为典型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都喜爱喝奶茶。 明清之际的顾炎武曾说道: 「 ”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之。”「 ”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 哈萨克族食物 笔者认为,奶茶能够帮助化解荤肉饮食的油腻,所以奶茶逐渐在哈萨克的饮食中占据一席之地。高原牧区或高寒农区,牧民们食肉食较多,蔬菜水果食用很少,这种饮食结构过于偏重荤腥而缺少素食,长期如此容易造成机体病变和不适,因此需要饮茶助消化,饮茶之习已经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因而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着「 ”宁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 三、 哈萨克人与汉人的茶饮有何差异? 「 ”奶茶”的哈萨克语是akchai,直译成汉语是「 ”白色的茶”。奶茶的茶,使用的主要是茯苓砖茶,又叫茯茶。它是经干燥蒸压而成的后发酵茶,外型如同一块大板砖。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其效用类似于土茯苓,因此又美称为茯茶、茯砖。茯茶并非新疆特产, 它原产于江南,自唐朝始就有茶商将内地茶叶带到新疆内蒙古等边疆。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左宗棠率湘军入疆戌边,士兵们将随身的湘茶带进新疆。后来,湘人为方便携带便将松泡的茶叶加工发酵压制成块状。 奶茶 奶茶作为奶食品的一种,早就在哈萨克人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公元前105年,嫁给乌孙的汉朝细君公主在《黄鹄歌》中写道,「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这里的「 ”酪”就是指奶茶。哈萨克人的食奶习俗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的发展,奶茶作为特色饮品历经千年依旧保留,奶食文化被延续下来。 哈萨克族 总的来看,哈萨克人的饮茶习惯与汉人迥异。汉族之饮茶最早为煮饮,而后发展成煎茶,最后是开水冲泡,此种方法在明代之后出现,渐渐发展成主流,成为汉族主要的饮茶方式。而煮饮是哈萨克族的饮茶习俗,茶品主要采用煮的方法制作,甚至耗时更久可以称之为「 ”熬茶”,无论是素茶,还是鲜奶,都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火候才能逼出味道。 四、为何哈萨克族有奶食崇拜? 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最典型的符号特征,奶茶不仅是哈萨克人日用的必需品,更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哈萨克人有着对奶食的崇拜情结,认为奶制品是吉祥的象征。在哈萨克先民意识中,白色是受到崇尚的颜色。他们常将最好的毡房用白色的毛毡搭建起来,称为「 ”白色的宫殿”;哈萨克氏族与部落中的上层人物会称自己为「 ”白骨头”,而非贵族出身的平民则被称为「 ”黑骨头”,黑白骨头之间不得通婚,等级森严。他们还认为白色的马、白色的羊是吉祥的象征。笔者认为,哈萨克人对白色的崇尚应该源自对奶的崇拜,因为奶食是最基本的生存物。 奶酪 公元11世纪优素甫·哈斯哈吉甫写成的着名长诗《福乐智慧》,描写了哈萨克族一些游牧部落的饮食情况: 「 ”他们是心地诚实的人, 肩上担负着重任。 吃穿、乘骑和战马,还有驼畜全靠他们供给。 还有马奶酒、毛、油和酸奶疙瘩, 还有使你住房舒适的地毯和毛毡。” 从上诗可以看出,当时的哈萨克人已经在食用马奶酒、酸奶等奶制品。哈萨克人「 ”平均每户牧民每年总要消耗各种畜乳三、四千斤,畜乳才是他们的主要粮食”,而不是肉食。 并且在重要的婚礼场合哈萨克人常常要颂唱《开场白歌》: 「 ”百花开放,多么芳香, 百灵歌唱,多么欢畅, 飞来的新娘,你是多么漂亮! 美丽动人的新娘哟, 你引我开场歌唱, 快把门敞开, 让各种香甜的‘恰什吾’撒下吉祥。” 「 ”恰什吾”即奶疙瘩、乳饼、糖等混合在一起的奶食,婚礼上新娘的婆婆会将「 ”恰什吾”一把撒向新娘和众客人,以示吉祥。从对奶的崇拜到把奶制品看成一种吉祥物,体现出哈萨克人民族意识里已经将奶食上升为精神文化高度。 白色的毛毡房 哈萨克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饮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密不可分的。伊斯兰教禁止饮酒,《古兰经》记载有如下诫命:「 ”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因此穆斯林不饮酒,喜欢以茶待客,以茶会友,喝茶聚会是生活中重要的交往方式,茶也因此成为穆斯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品。 以茶会友 奶茶对哈萨克族的民族认同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奶茶同其他食物一样,也具有了相应的社会符号和文化价值,而且在其食用和贸易的过程中,其社会符号和文化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还远远超过了本身的营养价值,成为了人们「 ”改写”族群历史,构建族群「 ”集体记忆”的重要依据。 五、总结 总之,奶茶一方面融萃了哈萨克人对奶食的崇拜情结,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宗教信仰,是维系哈萨克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奶茶也是哈萨克人联系情感的纽带,在古尔邦节和肉孜节中,家家都会准备丰盛的奶制品,到处奶香飘逸,家人们围坐一桌,促膝交谈,交流感情。伴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饮茶文化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延续千年的饮茶之习和来客敬茶的传统均未改变,一杯小小的奶茶里承载了数代人共同的民族与国家记忆。时至今日,哈萨克族的民众依旧保留了这样煮制奶茶的习惯,哈萨克人称吃饭为「 ”卡依依希”,就是「 ”喝茶”的意思,主要是指喝奶茶,可见奶茶在生活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215,上册,中华书局,1975年。 司马光编着,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76年。 魏征:《隋书》卷八十四,中华书局,1982年。 刘志霄:《维吾尔族历史》,民族出版社,1985年。 《哈萨克族简史》编写组:《哈萨克族简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 于世良,赵放生:《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 周亚成:《哈萨克族的食奶习俗及其文化》,《民俗研究》1995年第2期。 陆羽:《茶经》,中华书局,2010年。 赵岩:《哈萨克族茶俗探析》,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徐承炎:《新疆哈萨克族饮茶文化初探》,《兰台世界》2016年第16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小凤仙照片 小凤仙照片 十大名妓之小凤仙照片的故事下一篇:霍光既无赫赫之功 霍光既无赫赫之功 又非皇亲外戚 凭什么执掌大汉帝国19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