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清代的国史馆是怎样的一个机构 清代的国史馆是怎样的一个机构 其职责是什么

导语:清代国家历史博物馆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其职责是什么?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清朝国史馆,意即纂修清代历史的一个机构,前身是天聪十年设立的内三院之国史院,它正式设立于康熙二十九年,办公地点设在故宫西华门内,主要是编修天命、天聪、顺治三朝实录,书成后国史馆也遭裁撤。此后几十年,国史馆一直未再开。直到乾隆元年,出于编纂前五朝本纪

清代国家历史博物馆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其职责是什么?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清朝国史馆,意即纂修清代历史的一个机构,前身是天聪十年设立的内三院之国史院,它正式设立于康熙二十九年,办公地点设在故宫西华门内,主要是编修天命、天聪、顺治三朝实录,书成后国史馆也遭裁撤。此后几十年,国史馆一直未再开。直到乾隆元年,出于编纂前五朝本纪的需要又再开国史馆,至书成国史馆又被撤。可见,直到这时,国史馆还只是一临时性机构,主要职责是纂修实录。关于国史馆第二次开设的时间,一般认为是乾隆元年,但是也有学者根据实录的记载,提出应为乾隆三十年。但可以确定的是,自乾隆朝后,国史馆开始成为清朝的常设机构,其职责范围也有所扩大。 武英殿 清代国史馆编修国史,主要分为四种体例,即本纪、传、志、表。其中,本纪指的是按照年月的时间顺序编写的清朝历代帝王简史,涵盖了每任帝王在位期间发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重大事件,《史纪·索隐》中称:“纪者,记也,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又纪,理也,丝缕有纪,而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传主要是人物传记,范围包括宗室王公、朝中大臣、儒林、以忠孝闻名者、逆臣等,又以大臣传比例为最高。志主要是记载各种制度,其范围更为广泛。表指记述各项职官史迹制度。 乾隆皇帝 国史馆修史,有着极为严格且明确的标准,首先在编纂史籍前,需要事先制定章程和凡例,作为大纲。修史前需要大量搜集资料,资料来源于官方文书、民间书籍,因而国史馆往往先要编纂史料长编。做好资料长编后,便开始正式编纂的工作,本纪、传、志等不同部分由不同的人员负责纂写,国史馆内存在明确的分工。初稿完成后,又有专人修改、校对,校对一般是两校,清朝规定所有的校对人员“务须随到随校,至迟以两日为率…勿得推故迟宕 , 并于页面粘签 , 注明校对官某某及收到日期,校讫日期,以凭核查”。最终成书后,再进呈御览。 《贰臣传》 国史馆隶属于翰林院,下辖诸多机构,设有总纂处、满纂修房、汉纂修房、长编、收掌、誊录、满校对、汉校对、钞报、呈送等机构,不同时期机构的设置也会有所变动。国史馆的纂修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因而设有十分庞大的编纂机构,据统计一定时期内编纂人员达到了一二百人,最高一级设有总裁、副总裁,满汉均设置一人,其中总裁一般由大学士兼任,副总裁由尚书、侍郎等兼任。总裁、副总裁的主要职责是“掌修国史”,直接对皇帝负责。 其下设有满提调、汉提调、蒙古提调、帮提调,这些人主要起着提协调度的作用,负责管理编纂人员,也是史籍的审定者。最低一级是实际编修的人员,主要包括总纂、纂修、校对、誊录等人,这一级的人员也是最多的。 国史馆一直存在到清末,直到宣统三年由北洋政府接管,过了几年赵尔巽以此为基础编纂清史,改名为清史馆。 参考文献: 1.李鹏年:《国史馆及其档案》,《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3期。 2.王钟翰:《清国史馆与》,《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第3期。 3.邹爱莲:《清代的国史馆及其修史制度》,《史学集刊》2002年第4期。 华 兴 春 秋 小编 :闫红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下一篇:揭集结号原型:此战为全歼5.6万国民党军奠定基础 揭集结号原型:此战为全歼5.6万国民党军奠定基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