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好女人托全家」世上少见的有福之人:曾国藩么女 「好女人托全家」世上少见的有福之人:曾国藩么女 自号崇德老人

导语:曾国藩之女曾纪芬,成为巨商之母,起居八座,子孙绵继,既贵且富,福寿双全。她坚持治家修身的“忍、勤、俭”三字法,持家有方,子孙亲和和睦。崇德老人一生秉承父亲的勤俭美德,书法得自父亲真传,晚岁依然挥毫从容。

“良家妇女信任全家”是世间难得的福星:曾国藩是个女人,以下文字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本文看点: 【由侯门千金、巡抚夫人一举升格为巨商之母,起居八座,子孙绵继,既贵且富,福寿双全】 ​​曾纪芬是晚清名臣曾国藩与原配欧阳夫人所育之么女,祖籍湖南衡阳,出生于湘乡县荷塘。跟大多数家庭一样,在曾门七兄妹当中,作为小女儿的曾纪芬一直备受父母疼爱,呵护有加。因为上面四个姐姐的婚姻都不大幸福,因此在她的终身大事上,双亲颇费了一番心思。 曾纪芬出生时,41岁的曾国藩已经在礼部当了侍郎,她也算是省部级干部子弟了,但却没有丝毫的娇生惯养,依然穿长姐们退下来的衣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琐事,从小就树立了艰苦朴素的好观念。 曾国藩对这位宝贝女儿尽管非常疼爱,但规矩依然很严。 曾纪芬17岁时,江南已经初定,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亲自为「 ”满女”制订每天的「 ”功课单”: 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 巳午刻,访花或绩麻,衣事; 中饭后,做针线刺绣之类,细工; 酉刻,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 并且要亲自「 ”验工”:食事每日验一次,衣事三天验一次,细工则五日验一次,粗工每月验一次,每月须做成男鞋一双。并说:「 ”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妇女于衣食粗细缺一不可。” 也许是有鉴于前面四个女儿的婚姻不幸,曾国藩对满女的婚事格外慎重,直到曾纪芬长到18岁,才「 ”动婚姻”。这一次的婚姻由曾老九出面做大媒。这位堂堂侯爷决心要给自己选一个「 ”人品好、学问好、家境好、公婆好、体质好的五好女婿”,选中了衡阳人聂缉椝。 聂氏何许人也?聂缉椝guī生于1855年,湖南衡山东乡人。字仲芳、仲方,室名心斋,其家族以「 ”三代进士、两世翰林”着称一时。 曾纪芬的婚事,由于曾国藩的染病和相继去世,一直拖到光绪元年九月才举行,这年曾纪芬已经24岁。论门第,聂家与曾国藩一等侯爵、总督、门生部吏故旧半天下相比,自然有天壤之别了。聂家对这门显赫的媳妇,自然是小心侍候,不敢怠慢。曾纪芬秉承父亲的勤俭美德,丝毫不敢表现出千金小姐的娇纵习惯,相夫教子,侍奉翁姑,和睦亲邻,做得中规中矩。 曾纪芬与聂缉椝 聂缉椝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再加上曾国藩的影响,追随过曾国荃、左宗棠和李翰章,一直埋头苦干,勇于任事,经过多方保荐,先从江苏苏松太道的小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后升为浙江按察使,再迁江苏布政使、护理江苏巡抚、安徽巡抚、渐江巡抚。由于江浙一带比较富裕,便有人上奏朝廷,说聂缉椝贪污受贿。曾纪芬立即劝说丈夫,让他辞官回乡,这都是受了平常父亲为官谨慎的教导。 在与聂缉椝相依相伴的36年间,曾纪芬先后诞育12名子女,曾纪芬一直记着父亲曾国藩对她讲的话:「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 ”吾辈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勤俭二字,别无他法。” 她始终谨记父亲「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的谆谆教诲,恪守治家修身的「 ”忍、勤、俭”三字法,日常牢记当年父亲传给他们的「 ”功课单”,贴于内堂,告诫家族内眷严守自省。她的持家之道颇见成效,聂氏一门后继有人,颇多建树,跟她付出的一腔心血密不可分。尤其儿子聂云台开办银行、经营航运、开发矿产、从事纺织,凭着过人的禀赋与勤勉,日渐成为沪上声名显赫的商界巨擘。 聂缉椝于宣统三年病逝后,曾纪芬便成为聂家实际掌门人和子孙辈的精神领袖。她也由侯门千金、巡抚夫人一举升格为巨商之母,起居八座,子孙绵继,既贵且富,福寿双全。 1934年左右崇德老人北游 上图:1934年左右崇德老人北游,与聂其纯、聂其璞等合影于北京。 前排左起:卓贶来、瞿强立、瞿宣颖、聂其璞、、聂其纯、卓宣谋、卓牟来、瞿昭旗 后排左起:瞿恩宝、张心漪、张心澹、卓湘来、瞿超 进入民国以后,聂家移居上海,在威赛路筑园建屋,聂缉椝已经去世,曾纪芬也已60岁,自号「 ”崇德老人”。她把曾国藩的那套修身养性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起居定时,饮食三餐以素食为主,不饱不饿。饭后一千步,每天睡前温水洗脚,即使是数九寒冬,也把双脚露出被外,不大喜大悲,一直到91岁死时还耳聪目明,神智清楚。 1938年崇德老人寿辰摄于淮海中路1200弄1号聂管臣府中 上图:1938年崇德老人寿辰摄于淮海中路1200弄1号聂管臣府中 左起:聂光琼、聂光坤、瞿超南、卓湘来、聂光琛、聂光锡、聂光昭、聂光明、聂光瑶、张心漪、周霞华、张心澹 前面女孩,聂光珏、聂其纯幼女,小名元宝 曾纪芬一直到去世时,每年必恭书曾国藩的「 ”伎求诗”数遍,从一笔一画中,仔细涵濡父亲的德行恩泽,也反映出她为什么叫「 ”崇德老人”的原因。曾纪芬的书法得自父亲的真传,颇见功底。她的书法笔正谨严,骨肉停匀,反映出她居心仁厚,是世上少见的有福之人。 ​曾纪芬晚岁楷书条幅 曾纪芬晚岁楷书条幅「 ”金石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从落款「 ”筱堂先生雅属”可知,这件笔力遒劲、棱角分明的手迹乃系曾氏书赠给一位名叫「 ”筱堂”的人士。从「 ”崇德老人时年九十”的署名来推算,书写时间当在她辞世前一年的民国三十年前后。目其书风,压根看不出迟暮之色与晦涩之气。 「 ”金石其心 芝兰其室”出自唐代诗人元希声《赠皇甫侍御赴都八首》 其八:金石其心,芝兰其室。言语方间,音徽自溢。肃子风威,严子霜质。赠言岁暮,以保贞吉。「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源于北宋司马光《传家集》:自今天下之士,其务以道德为师,仁义为友,进之于内而让之于外,治之于身而施之于人。​ 曾纪芬直至仙逝,仍坚持挥毫,字字从容,一如其生平为人,循规蹈矩,张弛有度。沧桑岁月赋予其敦厚秉性,家风熏陶成就其严正书风,难怪当时京沪一带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均以能求得「 ”崇德老人”只字片言之墨宝为幸。在他们看来,家中墙壁上能悬挂一幅曾氏书法,那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既讨得了一份体面,更是增添了一份福祉。 崇德老人八十岁诞辰全家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28673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都是如何催婚的 “手段”要比现代恐怖多了 古代都是如何催婚的 “手段”要比现代恐怖多了下一篇:车辆行驶轨迹查看 车辆行驶轨迹查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