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御史台 御史台

导语:元朝设立御史台,负责监督和纠正官员的违法行为,并指出陈述政治得失。御史台不仅纠察官员的善恶,还有捡和整理财富的职责。

忽必烈召见由廉希宪推荐的汉人张雄飞,当议论到任职者多非其材,政事废弛时,张雄飞建策设立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同时,西夏儒者高智耀也向忽必烈建议,仿效前代,置御史台。忽必烈接受他们的建议,于至元五年七月,初立御史台。以中书省右丞相塔察儿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以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御史台的长官,照例也是专用蒙古人《元史・太平传》载:“六年拜御史大夫。故事台端非国姓不以授,太平固辞,因特赐姓而改其名”。太平非蒙古族,顺帝任命他为御史大夫,还得“赐姓而改其名”才行,可见非蒙古人不可任其职。

御史台建立时,忽必烈在圣旨中说:“台湾官方立场直言不讳,但我可能有错,其言极隐。”。御史台不仅“纠察官员的善恶”,而且指出了陈的“政治得失”的职责。忽必烈命省政府、枢密院事事玩弄审查官,与宋制度略有不同。御史台建立后不久,曾说:“近几个月来,近200万石被粮米欺凌”。可见,捡和整理财富也是玉石台的重要职责。

审查制度下,有寺部和察院。庙会部由庙会领导,为帝国服务,负责纠察朝廷官员。察院设若干人监督建议,“以耳目送之,任其刺死”。

御史台叫内台,另设“游御史台”。官品排名和内台一样,称为外台。元朝14年,先置扬州,称江南御史台。21年,5月迁到杭州,2月迁到江州,同年5月又迁到杭州。二十三年四月迁建康,二十六年五月复扬州。元朝二十七年,在云南各路设立御史台,此后有两行驿站。大德元年,云南迁至京兆,称陕西,云南改为莲房寺。

元朝建立之初,曾历根据监察部门的四种方式提出处罚,并被调到御史台和御史台,负责监督和纠正地方官员的违法行为,并建议耕种。元朝28年2月,改名为反政清访司,后增至22路:内路8号,隶于御史台;江南十路,转江南;陕西四路,转陕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28953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铜镞 二里头文化的铜器下一篇:哥斯达黎加女部长 拉美女总统们的人生:贝隆夫人曾是夜总会舞女

文章评论